肖飛燕
(永嘉縣上塘中學,浙江 溫州 325100)
教材(教科書)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素材,是對課標的詮釋,也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載體.教材觀是教師育人理念的重要體現,“教教材”是在教書,是帶著教材走向學生,把目標單一地定位于書本的知識和方法上.“用教材教”是在教人,是帶著學生走向教材,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就期末檢測試題與浙江省高考試題的閱卷反饋進行歸因分析和深度反思.
題1.(2020年1月高一期末教學質量統一檢測高一物理B卷第19題)如圖1所示,摩托車做騰躍特技表演,沿曲面沖上高h=0.8 m頂部水平高臺,接著以v0=3 m/s的水平速度離開平臺A,落至地面時恰能無碰撞地沿圓弧切線從B點切入豎直圓弧BC軌道,滑到最低點C時速度大小6 m/s.已知圓弧半徑R=2.0 m,人和車的總質量m=180 kg,A到C特技表演的過程中,摩托車和人看成質點,忽略空氣阻力.求:

圖1
(1) 摩托車經過最低點C時對軌道的壓力大小和方向;
(2) 摩托車從A到B點的水平距離x;
(3) 從平臺飛出到達B點時速度vB的大小及BC圓弧對應圓心角θ的正弦值.


圖2
(1) 當區域Ⅰ加電場、區域Ⅱ不加磁場時,求能在屏上探測到質子束的外加電場的最大值Emax;
(2) 當區域Ⅰ不加電場、區域Ⅱ加磁場時,求能在屏上探測到質子束的外加磁場的最大值Bmax;
(3) 當區域Ⅰ加電場E小于(1)中的Emax,質子束進入區域Ⅱ和離開區域Ⅱ的位置等高,求區域Ⅱ中的磁場B與區域Ⅰ中的電場E之間的關系式.
題1第(3)問中涉及平拋運動的末速度方向即求某個角的正弦值,在統一閱卷中很多教師反映學生把的正弦值求成了正切值.剛開始看覺得很正常,學生粗心看錯了唄.后來反映的教師越來越多,還出現教師的質疑聲:“難理解,為什么突然問正弦呢?” .題2第(3)問中也涉及帶電粒子離開勻強電場時的偏轉角度,在當年的高考閱卷中也發現很多學生用偏轉角度的正切來聯立等式,結果運算繞得很復雜,基本繞不出就放棄了.對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此題還不是最后一題,這么復雜的運算會直接影響后續做題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打亂后續答題步調和信心.難道此題真得運算這么復雜,沒有簡便的方法嗎?

圖3

兩個試題第(3)問具體解析如下.

圖4


圖5
題2第(3)問解析:質子在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設質子從電場進入磁場時速度大小為v,方向與水平方向成α角,在磁場中做圓周運動的半徑為R,大致畫出運動軌跡如圖5所示.
解析1:用正弦函數聯立等式求解.
質子進入和離開磁場的位置等高則有
L=2Rsinα.
(1)

(2)
(3)
解析2:用正切函數聯立等式求解.
(1)

在磁場中運動半徑
(2)
質子束進入磁場和離開的位置等高,則有
(3)
把(1)和(2)式代入(3)式,同時兩邊平方




教學中教師要能深入教材又能走出教材,不能唯教材是從.要發揮教育智慧活用教材,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做到“心中有學生·腦中有結構”.

圖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