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敏
河南安陽地區醫院放療科 安陽 455000
手術是可切除食管癌的首選治療方法,術后放療是多學科綜合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1]。由于放療的不良反應及患者缺乏對放療的了解,易產生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而引發嚴重應激反應影響治療效果[2-3]。收集2017-01—2019-02間在我院接受食管癌術后放療的1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比較基于護理程序護理和常規護理的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120例患者均無精神疾病、腸內營養禁忌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以及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訂同意書。按照建檔時間不同分為2組,各60例。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42~75歲,平均57.24歲;觀察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43~75歲,平均57.60歲。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心理干預、監測生命體征,以及健康教育等。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采取基于護理程序護理。(1)建立護理程序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長,整理患者臨床資料,評估其生理、心理情況,制定詳細全面的護理計劃。(2)認知干預: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對較差者應用講座、視頻、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實施健康教育,加強其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糾正錯誤認知,提高治療依從性。(3)心理疏導:采取移情及共情方式與患者溝通,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爭取家庭、社會支持;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與調節;給予語言或心理暗示。增加其繼續治療的決心和回歸家庭及社會的信心。(4)放療期間護理:囑患者以寬松、舒適、純棉的衣物為宜。放療前將蘆薈汁涂擦于患者放療部位,以減輕皮膚損傷程度。放療期間引導患者想象美好事物,為其播放舒緩、輕柔音樂,緩解負性情緒。放療后囑患者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保證標記清晰,注意減少摩擦損傷;防止搔抓皮膚,瘙癢難忍時可涂抹止癢粉,防止皮膚潰爛。對潰爛皮膚給予抗生素治療。(5)飲食護理:以適宜溫度的半流食或流食為宜,避免溫度過高損傷食管黏膜。不可飽餐,進食后避免臥床,以減少反流。(6)適當運動:囑患者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放松全身肌肉,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放療不適感。
1.3觀察指標(1)采用美國腫瘤放射治療協作組(RTOG)標準[3]評估皮膚損傷程度:皮膚壞死、出血、潰瘍為Ⅳ級。皮膚出現凹陷性水腫,濕性脫皮,有水泡形成,局部疼痛感明顯、燒灼、瘙癢為Ⅲ級。皮膚出現鮮紅色斑,中度水腫,觸痛為Ⅱ級。皮膚出汗減少、干性脫皮、脫毛、暗紅斑等為Ⅰ級。皮膚正常為0級。(2)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干預前后心理狀態:包含20個項目,每項1~4分。≥50分為焦慮,<50分為無焦慮。分數越高,表示焦慮越重。(3)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C30)評分評估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包括角色、軀體、認知、情緒、社會等五方面,滿分100分。分值越低表示生活質量越差。(4)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統計患者滿意度:包含19項,每項1~5分。<70分為不滿意,70~85分為滿意,>85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皮膚損傷程度觀察組皮膚損傷程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皮膚損傷程度比較[n(%)]
2.2SAS評分、QLQ-C30評分干預后觀察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QLQ-C30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SAS評分、QLQ-C30評分比較分)
2.3患者滿意度觀察組非常滿意34例、滿意23例、不滿意3例,滿意度為95.00%(57/60);對照組非常滿意17例、滿意26例、不滿意17例,滿意度為71.67%(43/60)。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760,P=0.001)。
常規護理干預內容不全面,缺乏針對性、科學性、計劃性,且忽視患者心理因素,護理效果欠佳。護理程序是以增進或恢復患者健康為目標,通過準確評估患者健康問題,為患者提供全面性、連續性、計劃性護理服務的模式[4-5]。與常規護理相比,基于護理程序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結合現代護理理論,根據患者健康問題,制定針對性護理程序,確保護理工作的有序性和科學性,在實施護理過程中充分滿足患者身心需求,進而提高護理質量[6-7]。我們對觀察組患者予以基于護理程序護理,其皮膚損傷程度、SAS評分、QLQ-C30評分,以及患者的滿意度等指標,均顯著優于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充分表明基于護理程序護理應用于食管癌術后放療患者的良好效果,是改善食管癌術后放療患者療效的理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