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尤健


摘要: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人口結構的基本趨勢,在此背景下,養老賬戶缺口問題日益顯著。為了探究人口老齡化與養老賬戶余額的關系,本文首先對其理論分析,再基于2007-2016年省級面板數據,對人口老齡化與養老賬戶余額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引入地區虛擬變量,探究地區因素對養老賬戶余額的影響。在證實了本文所做猜想后將針對結果提出幾條相關建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賬戶余額
從理論研究來看,人口老齡化是導致養老賬戶缺口逐步擴大的關鍵。但在實證研究中,大多使用養老保險收支平衡模型或養老保險精算模型,來分析養老金余額的影響因素,少有計量模型的應用,難以衡量人口老齡化對養老賬戶余額的影響程度。本文的不同之處在于,使用2007-2017年省級面板數據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以具體衡量人口老齡化對養老賬戶余額的影響程度。
一、理論分析
(一)人口老齡化背景
人口老齡化是指由于社會的出生率降低以及人口平均壽命的提高造成的人居年齡逐漸增大的一個動態過程。當一個國家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10%亦或是65歲及以上的人口超過7%時,我們便稱該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中國于1999年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我國人口狀態呈現出了基數大,增長快以及未富先老的嚴峻情況。
(二)養老賬戶余額現狀
目前,我國養老賬戶余額表面上一直處于上升趨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養老賬戶余額從2005年的4041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41575億元,增長了近七倍。但是深入分析便會發現,養老賬戶余額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
(三)人口老齡化對養老賬戶余額的影響
養老金缺口是指養老金的供給不能滿足其需求,因此可以從養老金的供給與需求角度,來分析人口老齡化對養老賬戶余額的影響。
1.需求端分析
老齡人口增多導致需求擴張:
人口老齡化不僅是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不斷提升的過程,同時也是養老保險金領取人數與上繳保費人數的比例不斷提高的過程,導致了養老金支出額的上升,從而對養老保險金產生沖擊。
2.供給端分析
(1)勞動力減少抑制覆蓋面擴大
人口老齡化使勞動人口減少,抑制了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的增長。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減少對征繳面擴大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導致養老金供給不足的關鍵。
(2)個人繳費能力有限
我國經濟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人均收入較低,大大限制了參保人員的繳費能力,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而2019年中國人均GDP 10274美元,距離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4萬美元以上的水平仍有很大距離。
二、實證分析
根據前文的理論分析,得出人口老齡化對養老賬戶余額有負向影響的結論,下面將通過實證分析來檢驗該結論,并衡量人口老齡化對養老賬戶余額的影響程度。
(一)模型設定
1.數據來源
考慮到政策連貫性和數據的可得性,本文使用2004-2014年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的省級面板數據,所有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數據處理通過stata13.0軟件實現。
2.變量選擇
(1)因變量
養老賬戶余額(SUR),用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減去總支出來表示。
(2)自變量
老年撫養比(ODR),表示勞動職工所負擔的老年人口比例。本文以老年撫養比代表人口老齡化水平。
(3)控制變量
養老賬戶余額即養老基金收入減支出,因此可以根據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和支出的公式,分析養老賬戶余額的影響因素,選擇控制變量。
養老保險基金賬戶余額=養老保險基金收入-養老保險基金支出
根據上述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公式,控制變量選擇的分析如下:
平均工資(WAG):按規定,我國現行養老保險繳費與職工工資掛鉤,在養老金的計發辦法上,規定采用上年度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和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的平均值為基數。根據上述公式可知,平均工資水平既影響養老金收入,又影響養老金支出,是養老賬戶余額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參保人數(NUM):養老保險基金參保人數包括繳納保費的在職職工人數及退休后領取養老金的職工人數,以上公式顯示繳納保費的在職職工人數與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相關,領取養老金的退休職工人數與養老保險基金支出有關,所以參保人數是影響養老賬戶余額的重要因素。
綜上,本文以養老金賬戶余額(SUR)為因變量,以老年撫養比(ODR)為自變量,并選取平均工資(WAG)和參保人數(NIJM)為控制變量。
3.建立模型
其中工資增長率取滯后一階,養老金計發辦法規定,采用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和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因此當期的養老賬戶余額受上一期的工資水平影響。
(二)模型擬合
Hausman檢驗結果顯示,適合使用固定效應模型。上表省略年份虛擬變量的估計結果。
(三)結果分析
老年撫養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從影響方向來看,老年撫養比與養老賬戶余額呈負向相關關系,驗證了前文的理論分析結果。從影響程度來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老年撫養比每上升一個百分比,養老賬戶余額減少0.146個百分比。這說明伴隨著人口老齡化,養老賬戶余額將會逐漸減少,因此必須采取相應措施抑制缺口增大。
除老齡化因素外,參保人數與養老賬戶余額有正向相關關系,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參保人數的增長率每提高一個百分比,養老賬戶余額增加2.176個百分比。這說明參保人數對養老賬戶余額有重要作用。而平均工資水平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與養老賬戶余額呈負向相關。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平均工資的增長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養老賬戶余額減少1.45%個百分點。推測產生此結果的原因在于工資水平與養老金收入和支出均相關,但養老金收入的增長速度不及養老金支出的增長速度,最終導致了養老賬戶余額與平均工資呈負向相關關系。
三、建議
(一)有序延遲退休年齡,實行彈性退休制度
我國職工的退休年齡每推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便可減支1600億元,此外還增長400億元,從而可以緩解基金缺口達到近2000億元。在實施時,可通過征求職工個人愿意延長退休年齡,采取每延長一年則增加2%的替代率的激勵方式,這樣既能增加養老金的收入規模,又能減小養老金支出規模,從而大幅減輕養老金負擔。
(二)提高參保率
由于繳費率高、繳費規則不合理、通貨膨脹、養老保險政策調整不確定性等諸多因素,許多在職職工不愿意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對此,要加大社會保障理念的宣傳,加強百姓對參保的重要性及國家相關政策的了解,消除對養老保險保障制度不信任的擔憂,提高保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