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平
摘要:工業作為第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良性發展對于國家經濟穩定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近些年來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工業企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會。但隨著國際環境的日趨復雜、國內競爭的日趨激烈,工業企業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加強內部控制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管理手段,財務內部控制作為內部控制手段之一對于企業持續發展意義重大。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分析了工業企業財務內控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在工業企業中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工業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問題及措施
一、工業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工業企業作為原料采集和產品加工制造的產業,財務管理對企業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工業企業業務涉及原材料采購、產品加工、銷售各個環節,每一環節都需要資金的參與往來,如何管理資金是企業能否持續經營關鍵問題。然而,部分工業企業由于缺乏財務管理出現了財務信息缺乏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財務收支混亂等問題,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財務舞弊的現象。這不僅不利于企業資金的持續周轉,還嚴重影響了工業企業的日常運營。財務內部控制作為工業企業管理層以及基層員工參與的一項集體性活動,能夠有效的防范財務風險,保證企業的資金能夠切實運用到實處,為企業合法合規的經營發展提供保障。
二、工業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工業企業沒有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和財務內部控制環境
在部分中小型工業企業當中,關于財務的職能部門僅有財務部,財務部內僅有會計核算人員及出納人員,沒有財務內部控制部門和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工業企業對于財務的認識僅僅在于財務人員為企業記賬,計算企業一年的盈虧這一最基本的財務職能上。他們普遍認為內部控制應該落實在降低采購價格、減少生產廢品率、提高銷售額等環節上,財務不需要進行內部控制,這些企業的財務管理缺乏有效性。
(二)工業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缺乏執行力
部分工業企業雖然建立了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卻缺乏有效的執行力,例如企業有可能存在著不相容崗位由同一人兼任,并為重要領導的親屬,原始憑證信息不完整、不規范,費用開支的報銷不符合國家及企業有關的標準規定,成本費用的分配不符合企業實際運營狀況題,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的確認不符合會計準則的相關要求、賬務混亂,賬賬、賬實不符,個人應收賬款長期掛賬等多種問題。這些問題在大中小型工業企業內均有涉及且長期存在,是工業企業在財務內部控制方面失效的主要表現,導致工業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缺乏有效的執行力。
三、工業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一)企業管理層對于財務內部控制的認識不到位
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正確的反應企業的經營管理現狀、減少企業財務問題的發生、控制企業資金的流向,減少企業的運營風險等諸多優點。因此,財務內部控制可以間接為工業企業提供經濟利益、增加市場競爭能力。然而,企業管理者對于內部控制仍然局限于可以直接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經營活動,例如采購成本的控制、生產運營中生產線使用率的控制,工人工資的控制、企業庫存的平衡、產品銷售份額、產品價格的控制等等。對于眾多企業管理者,財務主要意義仍然是記錄企業經營成果、計算企業的利潤。管理者作為企業的領導者,他們的認可對于企業建立財務內部控制具有重大意義。
(二)工業企業缺乏有效的風險評估制度
財務內部控制是企業規避風險、減少損失的方法,而部分工業企業沒有風險評估制度,對于企業生產經營潛在的財務風險缺乏有效的認識。財務資金流的斷裂可能導致企業的倒閉,應收賬款長期掛賬可能導致資金不足影響企業后續發展,會計賬目的失真無法為管理者提供正確的財務信息,也無法支持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依據等潛在的財務風險由于缺乏有效的風險評估制度,潛在風險難以被識別。風險評估制度的缺失導致企業的管理者很難發現企業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自然難以認識到財務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三)工業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執行缺乏有效的監督
財務內部控制監督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部分工業企業沒有專門的監督部門,只有部分兼職人員,無法進行專門的監督管理,財務內部控制的執行形同無人監督,企業工作者不遵從內部控制制度,也不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這些都不利于財務內部控制的執行。另一方面,雖然部分企業內部控制具有系專門的監督管理部門,但仍然由于企業重效益輕管理的思想,內部控制監督部門在企業中的地位往往低于生產、銷售、采購等部門。他們在企業當中的話語權較低,實行監督過程中常常遭遇阻礙,難以真正將監督職責落實到實處。財務內部控制的執行只能流于表面。
四、加強工業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方法
(一)改變企業管理者的觀念
改變工業企業管理者的觀念,是建立工業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第一步。企業管理者首先需要認識到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對于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的重要性,明確資金控制對于企業經營的重要性,財務控制對于防范財務風險、維持企業正常運營的重要作用。此外,還可以組織企業管理者向本行業內具有先進經驗的企業進行學習交流,通過與先進管理者的交流,改變企業管理者的思想,意識到管理和效益對于企業同樣重要需。只有良好的管理,才能在競爭當中獲得長足發展。有了企業管理者的支持,企業才能具有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企業才能真正實現財務內部控制。
(二)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制度和財務控制制度
企業的風險評估制度和財務內部控制制度都為企業管理服務,是企業管理相互依存的兩項管理制度。風險評估制度的建立需要對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并借鑒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其他同行的管理經驗。風險評估制度要求員工能夠有效地發現企業在生產經營當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問題反映到管理層及專業人員,管理層及專業人員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流程及基層人員的反饋總結企業生產經營中潛在的風險,并運用計算管理系統建立風險評估的模型,分析風險因素,形成完整的風險評估過程和體系。而財務內內控人員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以及風險因素,相對應的建立有效的財務內部控制,對風險因素進行控制,實現規避風險、轉移風險或將風險控制在一定水平的目的。只有同時建立良好的風險評估體系和財務控制,內控制度才能真正實現應有作用。風險評估體系和財務內部控制的建立,需要企業全員的參與。企業為了促進員工積極性,可以建立獎懲制度,對于由積極表現的員工給與獎勵。
(三)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的監督
財務內部控制的監督部門在工業企業內通常表現為審計部門。落實監督部門的職責首先需要保證監督部門的獨立性,確保監督部內部工作人員與企業高層管理者以及企業基層人員不具備隸屬關系,監督人員不能在企業其他部門兼職。其次,需要提高監督部門在企業內部地位。監督部門直接隸屬于結合總經理和董事長,不必受到其他職能部門的約束和限制,對于其他部門具有監督管控的權力,地位在其他部門之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在行使職權時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此外,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的監督,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制度。監督人員需要明確財務內部控制的關鍵控制點及控制因素,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財務內部控制執行情況進行抽查和檢驗。對于財務內部控制執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并向公司管理層反應,不斷完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和執行情況,從根本上實現財務內部控制與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