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黎黎 林阿綿
“孝當竭力,忠則盡命。臨深履薄,夙興溫清。”當我給女兒講這個內容時,她的興致很高,從此學以致用,雖不能比父母早起、晚睡,但已然能做早晚兩次向長輩問安了。
知禮、感恩、孝順。這些是我一直在向孩子傳遞的內容,她善于觀察,勤于學習,而今也收獲了些許好評。小區里的奶奶夸她有禮貌,鄰居阿姨說她懂謙讓,平日里跟小朋友們相處得也十分融洽。看到女兒的成長和進步,我很欣慰。
因為我和愛人工作較忙,陪伴女兒的時間非常有限,好在有書,它是女兒的“良師益友”,是成長路上的“好伙伴”。《三字經》《干字文》《弟子規》及經典古詩等必讀書目她一直在讀,雖不能全懂,但受益良多。
良好的家風從不是簡單的一兩句話能夠概括,而是一種教養,是一個家庭從組建起就達成的共識、形成的習慣以及營造的氛圍。總而言之一句話:最好的家風就是父母所做出的榜樣,它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會照學照做,絲毫不差。
其實,每個孩子生來都是白紙一張,而活出來的樣子,都是父母后天給“畫”上去的。無論你愿不愿意承認,這都是不爭的事實。父母勤勉,孩子就不會懶惰;父母守信,孩子就不會撒謊;父母謙恭,孩子就不會無禮……孩子都是有樣學樣,所以,我一直提醒著自己一定要做個好家長。
平日里見到熟人,我會主動與人打招呼;每天再忙,我也要翻上幾頁書……耳濡目染,女兒自然也就變得愛讀書,懂禮貌了。當然,所有的一切都要以愛為前提才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感受到了愛意,她才更愿意效仿父母的行為舉止,力爭成為父母心中最好的樣子。
經營好家庭,涵養好家風,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程。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家風亦如是,只有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孩子心中那棵幼小的種子,用實際行動來慢慢影響它,直至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前一陣,北京舉辦首屆“鄰里節”令人感到欣喜,不禁使我回憶起20世紀七十年代,令我終生難忘的極為親切的鄰里深情。
我們的女兒小岳2歲時,我們被派到農村鍛煉生活,雖然她一直寄宿在幼兒園里,但周日和節假日園里放假休息,誰來接待照料孩子?
正當我十分焦慮萬般無奈之際,和我家同住一樓的車奶奶首先來到我家,誠懇地表示愿意每個周六都去接孩子回家休息;我家對門滿頭白發的于奶奶也說:“車奶奶星期六下午接小岳回家,我星期一送她回幼兒園。”旁邊單元的殷奶奶了解情況后,也來表示愿意照料小岳,于是小岳先住到殷奶奶家,另外兩位奶奶便協助接送小岳周一和周六上下幼兒園。我十分為難的事竟如此順利地解決了,這正是由于平時我們鄰里之間相互交往,彼此間都比較了解、和睦、親近,人人善于助人為樂。后來,小岳赴美留學后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返回祖國,她們開展的活動還在2016年榮獲了奧地利國家頒發的“環球能源獎中國國家獎”。三位在天之靈慈祥的老奶奶,倘能獲悉她們一度精心照料的小岳,為國家做出如此的奉獻,也定會感到無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