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蕊 張燕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從近兩年于我院收治的婦產科病例中,選取6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33例)和對照組(33例),行常規護理模式為對照組,行孕期健康教育為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觀察。結果 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孕期健康教育的應用,在婦產科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以確保護理效果的穩步提升,其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孕期健康教育;婦產科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6..01
一般來說,婦產科護理要求比較高,主要是由于患者在妊娠期中,其心理和生理變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極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和異常。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其中,孕期健康教育發揮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和優勢,現進行如下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照組男女分別為23例、10例,最低年齡為22歲,最高年齡為37歲,平均年齡為(30.87±2.74)歲。觀察組男女分別為18例、15例,最低年齡為22歲,最高年齡為38歲,最高年齡為(30.74±2.71)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其差異并不顯著(P>0.05)。
在納入標準中,所有患者均屬于自愿參與,均知情本次研究。且除外多胎和死胎、合并精神疾病、合并重大器官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
行常規護理干預為對照組,加強相關檢查指導,將注意事項告知于患者。行孕期健康教育為觀察組,具體來說:首先,加強護理干預小組的構建,借助培訓教育,將小組成員的護理質量提升上來,引導護理人員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醫護人員應加強與孕婦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確保良好的護患關系得以形成,對孕婦的需求充分了解,給予相應的幫助。此外,還應引導產婦對胎動情況予以密切觀察,通過胎動情況,可以判定胎兒情況,如果胎動在10次以下[1],有可能出現宮內缺氧現象。
其次,加強健康教育宣教,借助微信教育和多媒體等,將患者的認知水平提升上來。密切關注產婦的心理動態,耐心解答產婦心中存在的顧慮和疑問,避免不良心理的出現,確保良好的分娩自信心。定期開展知識講座,引導孕婦和家屬明確妊娠期的注意事項和分娩常識等。
再次,加強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應對孕婦的背景資料進行分析,加強針對性護理干預,將個性化心理教育落實到位,避免患者緊張情緒的出現[2]。同時,在孕婦分娩以后,極容易出現無力感,既而難免會出現負面情緒,這時護理人員應及時予以疏導,開導產婦可能存在的負面情緒。
最后,飲食護理干預,引導患者形成規范的生活習慣,避免抽煙和喝酒,將妊娠期和分娩期中的注意要點告知于患者。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養成功率等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x2檢驗,當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 論
在女性特殊階段中,妊娠和分娩不容忽視,雖然常規護理可以取得護理效果,但是由于產婦尚未正確認識疾病,極容易出現不良情緒,這對于患者的生產效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基于此,應加強孕期健康教育,對產婦的不良情緒予以緩解,確保產婦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對于孕期健康教育而言,主要是指將健康宣教的針對性體現出來,通過正確引導對患者不良情緒予以改善,正確認識和看待妊娠和分娩等知識。加強孕期健康教育的應用[3],護理人員應從患者實際情況出發,將心理教育的針對性體現出來,注重患者自我保護意識的滲透,防止出現護理風險。基于此,可以給予母嬰健康水平一定的保證,確保分娩的順利推進。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看出,加強孕期健康教育,可以顯著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養率。
綜上所述,在婦產科護理中,加強孕期健康教育的應用,可以保證良好的護理效果,其安全性顯著,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普及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群星.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門診護理中應用探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25):163+168.
[2] 曹秀淑,萬俊紅,楊麗英,楊如鳳.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門診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14):165+169.
[3] 劉 丹.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12):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