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

【摘要】目的 探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實施延續護理與健康宣教對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自愿參與本次實驗探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6例,于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收入治療,依據護理方法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延續護理聯合健康宣教),各23例,比較兩組患者的炎癥因子。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等因子水平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經延續護理聯合健康宣教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炎癥因子,改善患者預后,促進患者及早康復,值得推廣。
【關鍵詞】反流性食管炎;延續護理;健康宣教;炎癥因子;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6..01
因胃、十二指腸內的物體經反流入食管,從而發生食管炎癥性病變,稱之為反流性食管炎,常表現為食管粘膜破損、食管糜爛(或潰瘍)等。而近年來隨著,該病狀病發率顯著提升,以惡心、嘔吐、吞咽困難等癥狀為主,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狹窄等,甚至發生癌變,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1]。故針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實施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對患者治療有重要意義,故本文以46例患者為例,探討實施延續護理與健康宣教的應用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3例。觀察組男性、女性患者比例為12:11;年齡范圍為18~68(46.35±3.66)歲;病程范圍為3~16(11.62±3.26)月。對照組男性、女性患者比例10:13;年齡范圍為16~72(47.66±3.22)歲;病程范圍為2~17(12.36±3.26)月。兩組患者年齡、病程與性別等基線資料均無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主要包含常規宣教、出院指導、飲食指導;發放宣傳手冊、講解注意事項,并囑咐患者定期參與復診等。
觀察組行延續護理與健康宣教,方法為:①健康宣教:護理人員以親切和藹的態度接待患者,向患者詳細介紹病區環境,相關規章制度等。②建立個人檔案:記錄出院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電話、文化程度與病情等多方面信息,并建立個人回訪檔案,依據了解的患者信息基于針對性護理,包含飲食指導、運動訓練等相關知識。③電話回訪:針對出院一周的患者者進行電話回訪,再次囑咐患者出院前的指導內容,并了解患者病情情況,依據詳細情況進行針對性指導。④面對面回訪: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面對面訪問,于出院后的1~3月之間,在指導過程中,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耐心解答。⑤家庭護理: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情況,從而提供更加專業護理技術支持。
1.3 觀察指標
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炎癥因子,于患者清晨空腹靜脈抽取5ml血液,利用酶聯免疫法測定患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TNF-α)等水平的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以SSPS 22.0系統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描述,t檢驗,P<0.05有差異特性。
2 結 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6、IL-8、TNF-α水平無差異特性(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IL-6、IL-8、TNF-α水平顯著改善,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 論
延續性護理是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隨訪為主的護理模式,可對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針對性護理指導,其發展迅速,且在臨床上有較好的護理效果,提倡“以患者為中心”為中心,以人文關懷、整體護理為基礎,充分滿足出院后患者的護理需求,不再局限于醫院護理,逐漸發展為社區或家庭,促使患者出院后仍可接受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其效果顯著[2]。且本文實驗中,觀察組炎癥因子水平變化優于對照組(P<0.05),可見經健康宣教、延續護理聯合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治療效果,對患者病重治療有積極意義,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艾紅梅.雷貝拉唑對高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炎癥因子及24 h pH監測指標的影響[J].中國療養醫學,2018,027(011):1212-1214.
[2] 王 紅,李金梅,鞠春燕.延續護理干預聯合心理干預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2):27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