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



【摘 要】 幾何的三種全等變換中(平移、翻折、旋轉),翻折和旋轉是無錫中考考查的重點。其中,翻折類的變換在近幾年無錫中考真題和模擬題中反復出現,讓很多學生都難以找到準確方向,本文針對這一類問題,給出最常用、最基本的解答方法。
【關鍵詞】 翻折;中考;隱圓
一、翻折類隱圓問題的提出
翻折是一種全等變換,翻折前后的對應線段和對應角是相等的。由于這樣的性質,當沿著同一端點的某條射線進行折疊,那么對應線段之間必然有一個公共的端點。根據圓的定義,我們可以判斷,對應線段的另一個端點必然在一個圓上,這個圓就是折疊過程中形成的“隱圓”。下面我們通過典型例題的分析,來充分理解這一類問題的具體含義和求解方法。
二、重點例題詳細理解與分析
例1:如圖1,已知矩形ABCD中,AB=4,AD=m。動點P從點D出發,在邊DA上以每秒1個單位的速度向點A運動,連接CP,作點D關于直線PC的對稱點E,設點P的運動時間為t(秒)。
(1)若m=6,求當P,E,B三點在同一直線上時對應的t的值;
(2)已知m滿足:在動點P從點D到點A的整個運動過程中,有且只有一個時刻t,使點E到直線BC的距離等于3。求所有這樣的m的取值范圍。
理解分析:這一題是2017年無錫市中考壓軸題。該題目的背景設置為矩形的翻折類問題。在矩形的翻折類問題中,我們常用的方法就是如上文所述的勾股定理和“K型”相似。第一問比較常規,連接PB,由翻折的性質可以得到PD=PE=t,由PC為∠DPE的角平分線,AD∥BC,則∠DPC=∠BPC=∠BCP,因此PB=PC=6,即△PBC為等腰三角形)(這里利用的“平行、平分、等腰”的關系,是無錫中考的重點方法之一,在2015年的25題、2018年27題等壓軸題中均有相關應用),然后在Rt△ABP中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輕松求解。
第二問是我們研究的最重要題型。由題意可得,PD的長即為m的取值范圍。由于翻折前后的線段長度不變,即CE始終與CD相等。從而可以確定E點的運動軌跡是以C為圓心,CD為半徑的一個圓。理解到這一步,對于題目的最終解答就比較清晰了。畫出這個圓,如圖2所示,當點E在BC上方,恰好距離BC的長為3時,作垂線,分別交AD、BC于點M、N,由于∠PEC=90°,可以輕松求得PE的長,也就是m的第一個臨界點值。當點E到E'位置時,是其第二個距離BC長度為3的時刻。此時E在BC下方,如圖3所示,畫出輔助線(虛線部分),依然利用“K型”相似即△P'M'E'∽△E'N'C',可以得到第二個解(也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相對而言,“K型”相似計算更加簡便)。充分理解第二小問的解題過程,我們發現翻折類的隱圓問題畫出動點的軌跡(隱藏的圓)是一個關鍵的突破口。只要能充分理解到這一點,這一類題目的解答思路就會變得很明晰。
例2:如圖4,已知矩形ABCD中,AB=2,BC=m,點E是邊BC上一點,BE=1,連接AE。沿AE翻折△ABE,使點B落在點F處。
(1)連接CF,若CF∥AE,求m的值;
(2)連接DF,若≤DF≤,求m的取值范圍。
理解分析:這一題是無錫2019年的模擬題。這一題的題目背景和例1幾乎一樣,問題的設置也有著相似的地方。根據例1的解析方法,首先畫出F點的軌跡:以A為圓心,AB為半徑的圓。第一問,在此不進行贅述。在第二小問中,設QE=x,由于∠AFE=90°,利用“K型”相似可以得到PF=2x,則FQ=2-2x,在Rt△FEQ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x=,由此可以求得PD2和PD1的長(D1和D2關于點P對稱),從而可以得到最終的m的取值范圍(即AD1和AD2的長)。回顧總結這一題的突破點,依然在于這一“隱圓”的重要思路,后續的解答,基本上是很常規方法的使用。
例3:已知平行四邊形ABCD中,∠ABC=60°,AB=4,BC=m,E為BC邊上的動點,連接AE,作點B關于直線AE的對稱點F。當點F到直線BC的距離d滿足條件:-2≤d≤+4,求m的取值范圍。
理解分析:這一題是2019年無錫模擬試題,我們發現和上面的兩道例題很類似,只不過題設的背景變為一個含特殊角(60°)的平行四邊形。根據上面的解答思路,我們畫出F的軌跡:以A為圓心、AB為半徑的圓。如圖5,過點A作BC垂線,分別交圓A于點F',交BC于點H,則AH=,F'H=+4,我們發現,這一長度也是F點距離BC的最大距離。而由題意可知,(如圖6)不論m取何值,F點始終在弧BFB'上(不能達到B'),所以這一題的解答就會變得更加清晰:只需要求解最小值的臨界點就可以了。過點F作垂線,分別交AD、BC于點P、M,從而得到PF=2,而AP=4,所以∠PAF=30°。后續的解答比較常規,讀者可自行探究。
通過以上三道例題的詳細分析理解,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翻折類問題最大的突破口就在于畫出題目中的“隱藏的圓”,讓該圓“現出真面目”,這一類題目也就會“現出真思路”。當然在畫出圓后的解答過程中,我們的基本功要扎實,“K型”相似和“勾股定理”的運用要相當熟練,另外,翻折是一種幾何全等變換,其前后對應的等量關系(對應角和對應線段都是相等的)一定要時刻把握住。數據的處理與分析,也是一個小考驗。對于壓軸題的理解與分析,要注重數學方法運用,不能過于關注“述”,而輕視“法”、忽略“道”,才能真正做到一通百通。
【參考文獻】
[1]董磊.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和意義[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旬),2018(1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