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慶利
【摘 要】 現階段提高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互動教學作為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手段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實際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并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課堂學習熱情,還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科成績。本文主要針對互動教學進行闡述,以找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措施。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師生關系;邏輯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高效的師生互動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以便教師更好地制定課程教學方案。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形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內容,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互動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和學習成績的提升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應試教育體制下,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緊張嚴肅,教師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只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和學科成績,通常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近年來,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影響下,學校所開展的教育活動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也在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以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增添學生課堂學習的樂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通過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人,從而保證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師與學生以朋友的模式相處,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將自己融入學生的課堂學習和日常生活中,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由于小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吸收能力有限,需要教師在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支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努力共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保證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二、創設生動形象的問題情境,強化小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知識內容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來進行課堂互動教學,利用問題情境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不斷提高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培養小學生的的數學思維。例如,教師在講解到經典應用問題——“相遇問題”時,可以進行相關問題情境的創設:假設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客車的速度是每小時60千米,貨車的速度是每小時80千米,這兩輛車在距離中點30千米處相遇,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利用實際數學問題引入課程知識內容,教師首先應當對問題情境深入地剖析,然后再引導學生針對問題展開討論,不斷激發學習知識探究的欲望。師生共同梳理解決此類數學問題:兩車相遇時,貨車比客車多行了多少千米?教師一邊指導學生畫出線段圖,一邊看圖提問:兩車同時出發,為什么貨車會比客車多行了60千米呢?教師根據線段圖直觀形象地引導學生找出貨車比客車多行路程是30×2=60(千米)。接著教師再通過設置疑問引導學生求出兩車的相遇時間,因為貨車每小時比客車多行了80-60=20(千米),60里包含3個20,所以此時兩車各行駛了3小時,甲、乙兩地的路程只要用(60+80)×3就能得出。解:30×2÷(80-60)=3(小時),(60+80)×3=420(千米)。答:甲、乙兩地相距420千米。這道“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是稍有點難度的,但通過師生之間一系列的互動,化難為易,使得難題迎刃而解,學生一下子就理解并掌握了解題方法。
三、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課堂互動教學的效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是進行課堂互動教學的重要措施,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意識比較簡單,再加上小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內容有限,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加強同學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不斷啟發小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而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例如,學生在學習比例尺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對基本的概念定理進行講解,再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習小組內的學生共同完成班級教室的比例尺制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當給予正確的引導,師生針對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探討,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互幫互助。小組合作學習這種課堂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課堂互動教學的效率和水平,還可以讓學生在不同的思維碰撞中發現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數學課堂知識內容的學習。
四、發揮教學工具的作用,創造互動教學的條件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和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便利,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工具來進行互動教學。相對于其他課程而言,小學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部分數學知識內容如果只是依靠教師的口述講解,學生無法準確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以及實物教學工具的作用給學生直觀地展示相應的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立體圖形相關內容時,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立體物品應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進行立體知識的討論,鼓勵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特征表達出來。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制作PPT課件,通過動畫、圖片等形式將立體圖形知識展現給學生,師生再根據課件中的立體圖形進行具體知識內容的討論。這種互動教學方式在提高小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的基礎上,還保證小學數學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總之,保證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的應用效果,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課堂互動教學手段,在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基礎上,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小組合作學習和多媒體工具教學,不斷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李菲.智慧教室互動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探究——小學數學《扇形統計圖》一課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