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月
【摘 要】 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信息技術不只作為教學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通過深度融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數學教學;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教學實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同時指出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那么如何將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下面結合本人參與的一項省級課題《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研究與部分教學實踐及相關培訓淺談我的一些思考。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將多媒體引入課堂教學,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可以使教學由平面走向立體,變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學習內容,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也很注重情境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喚起學生的情感,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我們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情境。很多數學學習內容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這就需要老師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同時結合信息技術在相關網站上查找貼近學生生活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逼真的素材,提取合適的素材,再利用格式工廠、Flash、Photoshop等軟件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并以恰當的方式呈現。如在進行《買文具》的教學中,我事先錄制一段學生在文具店買文具的場景片段:一位學生買了一個文具盒13元錢,給收銀員20元錢,應該找回多少錢?……買好東西以后,讓購物的學生說出他的購物用途和詳細過程,學生判斷有無錯誤。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反應積極,能把生活與知識有機結合、融會貫通。
另外,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具有情趣的情境。通過信息技術設計有趣的人物形象,如將影視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結合動畫片的場景恰如其分地應用到情境創設上,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講有趣的數學文化故事,播放有趣的動畫場景。
二、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自主探究的有效性,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中,有些重點難點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豐富,觀察事物一般不夠全面具體。因此教師要采用使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過程,達到知識的遷移。通過信息技術的藝術效果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對象上,提高自主探究的有效性,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如本人在執教課題組研討課《動手做(二)》時,我用希沃白板做了多種形式的嘗試:自己錄制微課視頻七巧板的由來,使學生對七巧板這一傳統游戲產生親切感和民族自豪感。利用希沃白板的思維導圖功能展示了七巧板的分類結果,然后再對三角形進行二級分類,在思維導圖的構建當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七巧板各個圖形的理解,同時也滲透分類整理的知識。
移動分類:先用圖形制作一個七巧板,在課堂上可以移動七巧板的圖形,進行分類整理,速度更快更直觀,同時還可以移動兩個同樣的三角形通過重疊來比較大小,讓學生掌握比較大小的數學方法“重疊”。這種活動往往可以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觸屏游戲:可以同時讓兩個學生在白板上操作比賽,在有限的時間內,各個選項會從上方掉落,點擊正確答案會加分,點錯會扣分,整個過程類似于一個平板游戲,在游戲中學生又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
三、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有思想、多層次、多樣化的課堂練習,使反饋簡單化、科學化
數學知識及技能的提升必須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才能實現。一節課成功與否,這一環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才能設計出有趣味、開放性的、有思想的練習,讓每個學生都對習題感興趣呢?在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有思想、多層次、多樣化的課堂練習,從易到難,逐層深入,根據學生反饋情況,適時快速調整。
如在《采松果》教學中,練習環節應用希沃白板設計出不同形式、不同主題的課堂練習活動,如知識配對、分組競賽、判斷對錯等形式,學生在挑戰競爭中完成多種形式的練習,同時實時互動,并借助平臺及時反饋統計學生提交完成情況,正確率等情況,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情況、班上整體情況做出較為合理科學的反饋、評價,后面甚至課堂上針對問題有所側重。
四、利用信息技術凸顯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借信息技術這一載體可以充分凸顯數學生活零距離。數學即生活,拓展視野,直面生活,感受到信息技術教學的魅力。如在《認識圖形》教學最后一環節找一找平面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用多媒體呈現大量的生活實例,如交通標志、國旗、校徽等,讓學生鞏固了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感受“面在體上”,體會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讓其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和探究數學現象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滲透了安全意識、愛國愛學校等德育方面的知識。
總之,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優化了數學的整個教學過程,改變了傳統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式方法,變“教”為“學”,變注入式為啟發式,變單向交往為多向交往,解放了課堂,培養了學生自學探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大大地提高了數學學習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學生提供了探究新知識、實現創造性學習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