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勇
【摘 要】 初中生處于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很多知識的獲得需要建立在形象直觀的基礎上,因而在初中數學課實施過程中,我們經常會設計數學活動的教學環節,并期望能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學生思維、積累獨立探索和合作探索經驗的效能。那么在具體教學中,一個好的數學活動設計要考慮哪些方面的要求,才能盡可能地避免其只流于形式而沒有實際作用的問題呢?下面我結合一些案例談談個人的理解。
【關鍵詞】 數學活動;探索;思維
一、數學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
在七年級“有理數加法”法則教學的時候,為了能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運算法則,教師創設了讓學生演示向兩個相反方向走路的活動,由此得出需要的算式,為歸納運算法則做準備。很顯然,這位教師低估了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完全可以通過語言描述,引導學生想象出不同情況的結果。這樣的活動設計只會分散學生課堂的注意力,用課堂氣氛的活躍換來的是學生對有理數加法的本質缺乏思考。
當然,所設計的活動也不能隨意拔高要求,拔苗助長會讓學生失去探索的樂趣和信心,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在七年級“立體圖形的三視圖”的教研課上,為了展示學生學習的成果,教師給出了一個由若干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的三視圖,要求學生畫出這個立體圖形。結果可想而知,規定時間之內沒有學生能畫出正確的圖形。真的是學生表現不佳嗎?對照課標不難發現,讓學生“畫出”立體圖形已經超出課標的要求——會根據視圖“描述”簡單的幾何體。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到緊扣課標的要求,設計的活動要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無論什么樣的活動都以學生的積極參與作為前提,而達到這一要求首先要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感興趣。在進行“圓”的概念教學中,曾經看到過一個設計得不錯的活動,教師將“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中,在游戲條件逐步變化的過程中將學生對圓的概念、點與圓位置關系的理解引向深入,整個課堂學生完全投入到活動中,主動地思考碰到的問題,學生全員參與,氣氛熱烈,效果非常好。可以說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知識的產生、發展、收獲的過程。
二、設計的活動不能在學生探索過程中有負遷移
在九年級“正切”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個數學實驗:把直尺和課本當作梯子和墻,模擬梯子由“緩”到“陡”的過程,觀察什么量決定了梯子的傾斜程度?由于這個實驗中梯子的長度是一定的,梯子所在的直角三角形中,一條直角邊增大,另一條直角邊就會相應減小,容易讓學生得出一條直角邊增加梯子傾斜程度的結論,對發現兩條直角邊的比值決定梯子的傾斜程度會產生誤導。顯然,這樣的負遷移肯定會影響到學生知識的獲取,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要設定好目標,慎重對待。
三、設計的活動更應該成為學生思維成長的練功房
在九年級“圓與正多邊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個活動引入新課:你能用一張圓形紙片折出這個圓的內接正方形嗎?在學生小組合作得出方法以后,又設計了如下問題引入新課:你怎么知道這是正方形的?我們如果五等分圓周又會得到什么圖形?這樣的設計改變了課本的編排順序,讓人耳目一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思考。數學課的本質就是思維訓練,活動應該為這個目的服務。
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條件”這一課時,教師設計了如下活動導入新課:利用一張矩形紙片剪出一個直角三角形,使全班的同學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我們該怎么剪?這樣開放式的活動安排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促進他們的思考,讓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融入活動探索中,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想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試想:如果我們的活動設計都能有此效果,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又怎會不提高呢?
四、設計活動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預判
初中生的思維相對比較活躍,并且學生的個性化會比較明顯,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突發狀況。教師要對學生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進行預判,在活動設計過程中從活動的形式到活動的實施都要考慮周全,即使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小插曲”,教師也能夠胸有成竹地解決。
在進行一些數學實驗的活動中,很多學生會由于角度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對實驗進行觀察,教師可以配套相應的小視頻,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這樣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多個角度仔細觀察數學實驗的細節,學生的思維也會隨之得到發展。在設計小組合作活動時,教師要考慮學生會不會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 “侃侃而談”當學生出現紀律問題時,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加分制來對學生進行管控。通過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預判,就能更好地對活動的實施進行把控,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有所提高。
有效的教學活動一定是以實際需求為前提而設計的,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否必要不能一概而論,好的素材、經典的活動既可以讓學生自然清晰地感受到知識的由來,也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更透徹,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我們的活動設計要以此為目標,為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喬翠芬.數學創新教育與數學思維活動[J].考試(教研),2012(7):53.
[2]黃誠標.淺析初中數學活動與數學思維的培養分析[J].求知導刊,2017(2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