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莉
摘要:如今,廣大受眾對信息的獲取方式已經有太多便利、快速、免費的渠道,而且現在廣大網民還擁有了對新聞進行評論和轉發的能力。本文著重探究了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定位。
關鍵詞:新聞編輯;傳統媒體;定位;新媒體環境
一、新媒體衍生出的新環境
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霸主地位之所以會如此快速地被打破,很大部分是因為現在的信息快速更新,又基于網絡技術的升級,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雖然傳統媒體的時效性已經很快,但是它還是趕不上信息傳播媒介的快速發展。新媒體信息的即時傳播能力讓新聞資訊在幾分鐘甚至幾秒就能傳播。這點傳統媒體是無法達到的。
最開始的傳統新聞的環境比較單一,主要是報紙、廣播、電視、公告幾乎占據了所有的環境,也控制著信息發布的絕對權,對信息內容的選擇相對而言具有很大的決定性,而且受眾是被以被動灌輸為主。傳統媒體經歷了這么多年的發展,自身具有權威和很多忠實粉絲,但是電腦、手機、網站等便捷獲取新聞的渠道普及,新媒體發展快速,極大地沖擊了傳統媒體的固有方式,傳統媒體編輯也需要對自己重新定位,以適應新的媒體發展要求!
二、新媒體下的變質新聞
現在大家獲取信息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化、便捷化、個性化,信息量也變得很多很多。大家不可能對每一個新聞都感興趣,所以很多平臺APP的新聞生產都是個性化定制、精準推薦的模式。如今的大數據推薦的算法已經發展得很強大,但是推薦的背后也有很大的弊端,比如說一直被人們不喜的“標題黨”,用博人眼球的標題吸引了大量的訪客。這讓那些真正的新聞編輯者痛苦不堪,有的甚至隨波逐流也變成了“標題黨”的一員。
新媒體的新聞趨向于娛樂化、大眾化,一些沒有經過考證的事件,一些新媒體為了追求時效性就發布了出去,對社會造成了很多惡劣的影響。傳統媒體一直推崇的系統性、完整性、事實性的新聞,因為做到這樣嚴格的標準大大降低了新聞的時效性和趣味性,而現在的大眾普遍看重新聞的及時性和娛樂性。
現在網絡上的熱點事件,很多才剛剛傳播開,很多人就通過了新媒體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這也是很多人不想去看傳統媒體的原因,因為傳統媒體一般要兩三天。這也讓很多新聞變了質,讓傳統新聞進退兩難。
三、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傳統媒體再定位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把傳統媒體當做了解國家信息傳播的渠道,這樣的認為讓很多人產生了誤解,認為傳統媒體就是單純的國家方針、政策的傳播者。其實,傳統媒體也是有自己的“主見”,傳統媒體報道也注重故事性。特別是現在傳統媒體由同質化走向了多元化,也更加印證了這一點。
同時,傳統媒體新聞也要做好正確的輿論導向。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者一定要嚴格律己,對出版的新聞和文字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同時加強輿論監督重要,做好導向作用,開啟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要對社會有著責任心,以為社會做出貢獻為奮斗目標。
傳統媒體可以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為老百姓發聲。新聞輿論監督的目的是為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不是給人們帶來精神的壓力和恐慌,讓社會朝向陽的方向發展!
四、從整理復制向“深度”文章發展
時效性比不上新媒體,但傳統媒體的厚重性讓其擁有新媒體不可比擬的“深度”。隨著民眾對文章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是傳統媒體一個很好的轉變方向,傳統編輯者應該做個知識傳播的多面手,對信息收集的各個來源,不同的視角,各個層次,最大程度地了解整個事件的發展和真相。從中發現有“深度”的核心內容,加以更多的挖掘,創作出引入深思的好文。
傳統媒體編輯要對獲得的信息層層把關,必須提高審讀、篩選和修改的能力。新聞編輯者應該像一個篩子,過濾掉不好的很難消化的多余信息,并根據信息的特性確定文體和報道重點,要善于發現新角度,挖掘新聞隱藏的價值,做好深度新聞報道,做一個有思想有深度的傳播者,給讀者奉獻最準確最有價值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