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琴
在王祖藍看來,其實家長們不用特地去購買游戲道具,最好的方式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一物多玩,這樣既環保又能和孩子一起發揮創造力。所謂就地取材,就是指利用家庭生活資源和生活環境中適宜兒童游戲的一些生活用品,作為游戲材料和游戲道具,或修舊利廢、選用日常生活一些低結構材料來自制兒童游戲玩具,如帶子、繩子、空塑料瓶、塑料框、抱枕、過期報紙、椅子、墊子、地毯、紙盒等等,但家長要確保所選擇物件材料的安全性、環保性、牢固性。
低結構材料替代游戲材料,可以發展孩子的想象力,讓他們在游戲中感知不同物品的屬性,讓選擇的材料與游戲相匹配,家長和孩子只要將這些低結構材料簡單變化一下,奇思妙想就可生成不同的新游戲、新玩法和新規則,這樣能引發孩子對不同游戲的挑戰熱情,可以提高或增強孩子持續游戲的興趣。
下面我們就和王祖藍一起學習幾個游戲玩法,一起和孩子玩出精彩。
材料準備
過期報紙4—6張,將報紙折成A3紙大小,疊放一起。
游戲玩法
請孩子在疊好的報紙上站穩,家長在旁蹲下發口令“1、2、3”;當聽口令“3”時,孩子立即就向上起跳,家長則馬上用手抽走孩子腳下的一張報紙;游戲循環反復,直至拿走孩子腳下所有的報紙。
游戲規則
★雙人合作,聽指令行動。
★★發指令者和聽指令者行動要保持一致,一個腳跳得高,一個手動的快。
★★★每次只能抽取報紙一張,成功取走全部報紙為勝。
材料準備
取一張報紙進行折疊,按等分裁剪成手掌大小的紙片若干(疊放一起),另備紙盒兩個。
游戲玩法
游戲時,家長和孩子面對面坐,身邊各放一個紙盒,一疊紙片放在兩人中間;然后雙方開始出拳,玩猜拳游戲“石頭剪刀布”,猜拳勝者可贏取一張紙片,將贏取的紙片放入自己身邊的紙盒內。游戲循環反復,直至結束。
★游戲規則
猜拳游戲是石頭勝剪刀、剪刀勝布、布勝石頭。
★★游戲要同時出拳,拖延出拳犯規,連續兩次拖延出拳者罰一張紙片。
★★★游戲結束雙方數一數,自己盒內的紙片一共有幾張,比多少,多者為勝。
材料準備
1張報紙對折剪開,兒童剪刀2把。
玩法(一)
家長和孩子每人取半張報紙,并各自使用剪刀,想辦法剪一條最長的邊,然后比一比,誰剪的紙條最長,或比一比誰剪的紙條最多。如果家里沒有兒童剪刀或孩子太小、不會使用剪刀,則可以采用手撕紙的方法來玩。
游戲規則
★紙條比長短,長者為勝(雙方將剪好紙條分別進行一對一比較)。
★★紙條比多少,多者為勝(雙方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紙條,誰多誰少)。
玩法(二)
家長和孩子每人手持半張報紙,四周沿邊循環進行連續剪紙條,想辦法不讓紙條斷掉,最后,看誰剪的紙條最長。
游戲規則
★雙方各自挑選一條最長的紙條進行對比,長者為勝。
★★將剪下紙條進行粘貼連接,雙方將預估的長度與實際測算的長度比較。
從這些游戲中,我們不難發現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所帶來的便利與好處,相信爸爸媽媽也一定會舉一反三、巧玩善用的。
游戲是學齡前兒童主要的學習方式,也是家長觀察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小游戲大學問”,家長千萬不能忽視親子游戲。不同的游戲具有不同的教育意義,不同的游戲能讓孩子獲得多種游戲學習的經驗。建議家長要以尊重孩子的游戲意愿為先,循循善誘,而不能把成人的意愿強加于孩子頭上。一方面家長要善于創設條件,豐富多樣化的親子游戲經驗;另一方面,無論孩子選擇哪一種游戲,家長要善于通過游戲走近孩子、了解孩子,這樣才能讓家庭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在王祖藍看來,孩子的游戲行為能反映出孩子的認知水平、動作發展、行為習慣和經驗能力;在親子游戲中,家長也可讀到孩子的喜好與興趣。如搭房子、過家家,玩棋牌、開飛機、唱童謠或民間游戲等等,隱藏著孩子無限的創造性、想象力,反映著孩子的社會、情緒、認知、健康等經驗能力,也能看到孩子語言思維、動手發展等行為表現。所以,居家親子游戲,父母不只是單純陪玩,而是通過游戲和互動,走近孩子,讓家長打開觀察了解孩子個性、特點、需求的心靈門戶之窗,讓家長掌握教育孩子的第一手資料。
祖藍與哈邱一起搭檔傾情演繹親子國民廣播操,老少皆宜,趣味健康。全家感受趣味歡樂之余,寓教于樂,結合通識教育幫助小朋友身心健康發展,讓親子時光充滿笑聲和陽光。掃一掃二維碼,和祖藍一起運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