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婷
(陜西省鎮安縣回龍鎮農業綜合服務站 陜西 鎮安 711500)
栗仁斑點病是板栗貯藏運輸過程中危害栗果的主要病害之一。板栗屬于干鮮果,它需要鮮貯。鮮栗的果肉含水50%,還有糖、淀粉、蛋白質、脂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成分是多種致病源的良好培養基,因此,必須做好板栗貯運的病害防治。
1.1 試驗林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鎮安縣回龍鎮板栗林,試驗面積800 m2,試驗品種為鎮安大板栗,樹齡25 年,樹高3.9 ~5.6 m,株行距4 m×5 m,郁閉度0.8。試驗林板栗由于采收方法不當,貯運不合理,致使栗仁斑點病發生,危害較嚴重。
1.2 供試藥劑。45%噻菌靈懸浮劑500 倍液(浙江杭州農藥廠)、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上海正新化工有限公司)、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赤峰市農藥廠)。
1.3 試驗方法
1.3.1 堅持落地采收防治試驗。9 月上旬栗實成熟后經微風吹動或人工輕輕搖動,就會自然脫落或振落。為撿拾方便,在臨近成熟之前要在樹冠下平整鋪塑料布,一般每日早晚各撿拾1 次,集中收果期中午再人工一次性振落,撿回及時貯運。設置落地拾栗與人工一次性打落(CK)2 個處理組,做對比試驗,落果后調查防治效果。
1.3.2 45%噻菌靈懸浮劑500 倍液噴霧防治試驗。6月花期,設置45%噻菌靈懸浮劑500 倍液與清水(CK)2 處理組,做噴霧防治對比試驗,每7 ~10 d 噴1 次,連噴2 ~3 次后調查防治效果。
1.3.3 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噴霧防治試驗。甲基硫菌靈屬廣譜性內吸殺菌劑,具有保護和一定治療作用。對人、畜低毒,果實成熟前停止使用。設置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與清水(CK)2 個處理組,做噴霧防治對比試驗。每7 ~10 d噴1 次,連噴2 ~3 次后調查防治效果。
1.3.4 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噴霧防治試驗。撲海因屬氨基甲酰脲類低毒殺菌劑,它是廣譜性的觸殺性殺菌劑,具有保護和治療雙重作用。6 月花期時,設置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與清水(CK)2 個處理組,做噴霧防治對比試驗。每10 ~15 d噴霧1 次,連噴2 ~3 次后調查防治效果。
2.1 堅持落地采收防治效果。從表1 可以看出,人工打落導致栗果尖裂口,種皮的多孔纖維結構受傷,這些傷口都是病菌入侵的“門戶”,故病果率高達50%。堅持落地采收,栗果未受傷害,病果率僅為10%。

表1 堅持落地采收防治效果
2.2 45%噻菌靈懸浮劑500 倍液噴霧防治效果。從表2 可以看出,6 月花期時,用45%噻菌靈懸浮劑500倍液噴霧后,病果率為7.5%,防治效果明顯。

表2 45%噻菌靈懸浮劑500 倍液噴霧防治效果
2.3 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噴霧防治效果。從表3 可以看出,6 月花期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 倍液噴霧后,病果率為10%,防治效果明顯。

表3 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噴霧防治效果
2.4 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噴霧防治效果。從表4 可以看出,花期(6 月)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噴霧后,病果率為12%,防治效果明顯。

表4 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噴霧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堅持落地采收,栗果未受損傷,病果率為10.0%。花期(6 月)用45%噻菌靈懸浮劑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噴霧后,其病果率分別為7.5%、10%、12%,防治效果均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