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晨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 遼寧沈陽 110000)
2003 年“非典”事件后,我國形成以應急預案為核心,同步加強應急管理體制,應急管理機制和應急管理法制的“一案三制”[1],推動應急管理工作的開展。高校環境特殊,突發事件具有時段性,情緒性,危害性的特點[2]。因此,高校應對應急管理工作需加以重視。
現階段,我國高校的應急管理工作由校長辦公室統一領導,結合保衛處、教務處、校醫院、團委和黨委等職能部門組建應急管理常務委員會,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形成應急管理小組,進行突發事件現場控制并進行后續相關安撫與援助工作,當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平息之后,應急管理小組往往會在總結工作之后解散,直到突發事件再次發生。高校應急管理工作統一由校長辦公室領導,直線結構使指令能夠更快地傳達,各部門能夠更加高效地執行由上級下達的命令,從而對突發事件進行控制。
(1)領導權力過度集中,應變緩慢。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學校往往由校長辦公室直屬的應急管理辦公室全權處理。在這種直線型的組織結構中,指揮連過長卻使得應急管理效率有所下降,降低各個職能機構的靈活性。
(2)職能分散,主體責任不明確。
高校突發事件涵蓋自然、社會安全、,衛生、信息溝通、科研等多個方面,復雜程度高。高校應急管理機構的職能相對分散,既有一定交集,又相對陌生,面對突發事件容易導致信息傳遞偏差和工作交接失誤,影響責任界定和管理效率。
(3)檔案記錄與信息傳遞建設不足。
檔案機構影響整個備案系統的完善和政策的創新升級,導致了政策與理論實際操作性差的現實。應急管理機制是一個民眾,政府,媒體,非政府組織及國際組織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共同處理突發公共事件的方法[3]。高校信息收集與溝通機構較為分散,各機構都有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保存信息的能力,而缺乏統一管理,導致信息不對稱為校園突發事件埋下隱患。
基于對我國學者關于應急管理機制的研究,有學者提出,高校應急管理機制應著重加強應急組織管理體系、應急預防和預備體系、應急響應運行體系和應急響應運行體系[4]。也有學者認為,高校應急管理也應該重視監測預警,信息溝通,管理訓練和恢復評價等方面[5]。本文將應急管理工作劃分為先期前饋階段,中期處理階段和后期反饋階段,重新構建高校應急管理機構,如圖1所示。
(1)前饋階段機構設置與職能。
信息科:負責聯絡各職能機構,收集整理各類信息,防止各部門信息不對稱,保障溝通暢通無阻。
收集整理組:從各職能機構,學生與教工的不同層面通過面對面交流訪談,網絡,郵箱等多種方式收集并整理信息。
溝通交流組:將收集整理組分類的信息與各學院,各部門交流,讓各部門了解其他部門的工作和掌握的信息,做到信息共享與相互督促。
監測預警組:構建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對容易導致突發事件的誘因進行分析,并向有關部門預警,令有關部門做好解釋,說明,調整和防控工作。
預案科:制定高校應急預案,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關計劃與目標,對上級部門的有關政策進行解讀與宣傳,組織各類演練進行初步實踐。
預案制定組:以信息科收集整理的信息和監測預警的重點為基礎,與高校其他組織機構充分研討交流,制定高校未來一段時間的應急預案。
宣傳演練組:依據應急預案制定應急管理手冊,與各組織機構密切合作,解讀和宣傳上級發布的指示政策。定期組織各類應急演練,促進工作重難點的鎖定。

圖1 高校應急管理機構結構圖
物資科:負責與學校人力資源管理處和后勤保障處相協調溝通,依據應急預案的要求儲藏應急物資,是遭遇突發事件時能夠盡快做出反應的物質基礎。
人力資源組:在各職能機構中選出代表進行聯絡,成立相關工作小組,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能夠盡快進行聯絡抽調人手。
物質資源組:與學校后勤和財務處加強聯絡,依據應急預案,預留出遭遇突發事件所需的必要的資金和物資,保障應急工作能夠順利開展。
(2)事中反應階段機構設置與職能。
反應科:負責第一時間對突發事件做出反應,傳遞分享信息,聯絡并輔助各機構開展工作,監測整個應急處理過程。
行動聯絡組:在突發事件發生時依照應急預案進行統一指揮,聯系各職能機構代表發布任務,進行信息共享與資源配置,輔助各機構完成應急任務。
應急監控組:對整個對突發事件的反應過程進行監督與控制,及時糾偏,督促應急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地開展。做到及時公開相關信息,防止謠言和輿論傳播。
機動行動組:彌補人手不足,增加有生力量。對可能對學生,教工和學校整體造成不良影響的衍生事件及時控制,靈活處理,減少負面影響。
(3)事后反饋階段機構與職能。
恢復科:對當事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損失進行補償,對公共資源進行恢復,對錯誤信息進行澄清和公眾輿論進行正確引導。
心理干預組:開展心理建設,使當事人盡快恢復并融入日常生活。并對當事人及其周圍人群進行長期跟蹤心理監測,加強心理干預。
恢復援助組:彌補當事人物質和精神損失,提供必要的物質幫助和法律援助,加強受突發事件影響而受到破壞的公共設施與物資的維護與重建。
檔案科:對突發事件發生和平息的整個過程和為處理突發事件所采取的應急手段進行檔案記錄,為應急預案的調整和編撰提供科學支撐。
監督反饋組:對事前預防階段和事中反應階段的各項工作和各部門具體活動進行監督,總結其適當之舉和不當之處,并反饋給各部門。
檔案編撰組:對突發事件的發生到結束以及后續影響和相關部門從預案編撰到平息事件的全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歸檔。
高校應從應急預案做起,通過構建應急管理機構加強各個職能機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將突發事件的處理列為詳細的計劃與步驟,推進應急管理工作的開展,并在具體實踐中進行調整。
應急管理重在實踐,不同環境條件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開展以及機構設置不盡相同。高校人口密度大,易受情緒影響,管理難度大。本文設計的高校應急管理機構,從預防到治理再到反饋均有所覆蓋,促進高校應急管理機構建設不斷規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