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紅,尹世玉,胡露紅,賴曉全,楊涵林,汪暉
我院作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下稱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救治定點醫院,在保障患者救治的同時,也要保障患者的飲食和營養?;颊咴簝蕊嬍撑渌凸ぷ魃婕帮嬍秤啿?、配餐制作、餐車轉運、人員配送,輔助用具包(餐盒、筷子、勺子等)在清潔區域、潛在污染區、污染區的交接、轉移,確保餐車、營養食堂配餐員避免病毒感染[1]至關重要。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APQP)是QS900/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的一部分,其要點是通過團隊成員的有效聯系與合作,實現全過程的標準化、規范化控制和持續改進,以降低風險,來確定和制定滿足顧客需要的步驟[2]。我們根據APQP理念,對新冠肺炎患者院內飲食配送過程進行管理,取得較好的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我院中法新城院區包含23個病區,1 085張床位,高峰時收治患者1 053例;院區醫療力量包括18支援鄂醫療隊2 400余名醫護人員和本院區1 500余名醫護人員;每個病區至少配備30名醫生、100名護士,重癥病房200余名護士。
1.2方法
根據APQP的5個過程,將工作劃分為5個步驟,具體如下。
1.2.1評估患者飲食需求 患者病程長、并發癥多,在救治過程中,護理難度大,對飲食的需求也多樣化。根據患者基礎疾病不同,需要提供糖尿病飲食、低鹽低脂飲食等;根據患者新冠肺炎進展不同,需要提供流質、半流質、軟食等;根據患者民族、信仰不同,需要提供回民餐、全素食餐等。
1.2.2計劃
1.2.2.1明確新冠肺炎患者院內飲食配送團隊職責 護理部召集營養科、飲食中心、支助中心、醫院感染科、后勤處病區護士長,多部門聯合進行該項目的管理。營養科人員負責飲食營養搭配;飲食中心人員負責全院患者及醫務人員餐的飲食采購、準備、加工、制作、分發等工作。飲食中心為保障患者飲食溫度,提供可保溫餐車。后勤負責落實各樓棟之間道路平整,確保推車順利通過。樓棟口清潔區設置交換臺、保溫餐車停放處。醫院感染科負責確定飲食轉運路線和方法。支助中心人員落實飲食轉運,實際工作中,每餐1 000多份住院患者飲食(除飯菜外還配有牛奶、酸奶、湯和水果)轉運量過大,還要注意保溫。病區護理人員需要安排專人接收患者飲食,確保患者能有熱飯熱菜發到手、吃到口。
1.2.2.2開展關鍵防護與交接環節培訓 護理部對飲食中心、支助中心配送人員開展涉及防護用品穿脫流程、工作流程、手衛生要求及方法培訓,營養食堂至患者通道區域環境布局等現場培訓。
1.2.2.3制定患者飲食院內轉運銜接流程 新冠肺炎患者院內飲食配送團隊經討論后確定流程,見圖1。
1.2.2.4進行流程失效模式分析 為了確保流程有效運行,新冠肺炎患者院內飲食配送團隊對患者飲食院內轉運銜接流程進行失效模式分析,討論每一個步驟可能存在的失效節點,評價失效節點的后果嚴重程度(失效影響),篩選出關鍵失效節點,分析引起失效環節的根本原因,針對性提出改進措施,確保既定目標的完成。具體見表1。

圖1 患者飲食院內轉運銜接流程
1.2.3流程的實施與運行 經過前期討論,選定一個樓棟對流程進行試運行,管理小組現場觀察與指導,對流程中的細節、各部分的銜接進行再評估。試運行過程中發現電梯占用時間是一個關鍵點,期間可能會與急查檢驗標本、瓶裝氧氣急配送等需求沖突。因此,要求支助中心人員在使用電梯到相應樓層后,需將轉運車推出電梯,穿過電梯間,送至病區門口,避免與護士交接時對電梯的時間占用。
1.2.4流程調整與再確認 在對試運行流程進行調整后,立即組織模擬運行過程的再確認。現場了解各參與人員的工作情況,組織各部門負責人進行最后確認。確認后全部人員再進行一次現場演練,確保人人了解、掌握。
1.2.5反饋 護理部、醫院感染科通過日常質量巡查方式,從飲食院內配送流程、支助中心人員防護著裝規范、患者通道交接落實、患者意見反饋等方面,促進流程的落實與優化。
本流程在23個病區1 000余例患者的飲食配送過程中運行順暢;院內工作人員、飲食中心人員均未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APQP通過團隊合作,要求步驟準時、準確,實現顧客滿意[2],這與我們開展新冠肺炎患者院內飲食配送的初衷高度一致。飲食中心服務涉及部門多,服務對象涵蓋每一位患者及醫務人員,增進各部門協作,組建多學科工作組,是實現精準施策、科學防控的重要措施[3],提供及時合理的供應,能保證醫療任務的順利進行[4]。此次疫情下的相關工作應對沒有經驗可參考,必須通過嚴格的事前討論、策劃,通過流程各節點的嚴格控制,來確保院內飲食配送人員、餐車、輔助用品等的清潔狀態。

表1 新冠肺炎患者院內飲食配送失效模式與因素分析
流程管理的核心是以流程為導向進行科學管理[5],APQP是企業質量管理的五大核心工具之一,通過前饋控制與過程控制發揮積極作用[6]。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使用科學方法獲得配送路徑及時間成本的優化方法[7],制訂快速、合理及有效的應急現場運行流程,對于保證應急救援的時效性是非常重要的[8],臨床醫護人員和管理者面臨著巨大的挑戰[9]。APQP作為一種質量管理工具,能夠較好的幫助我們通過科學的方法,對流程進行有效設計與開發。院內患者飲食配送管理是院內物流管理的一個縮影,是患者最需要、就醫體驗相關的工作內容之一。根據APQP的5個步驟,我們首先評估患者在疾病狀態下的飲食需求,進而組織與配餐相關的部門做出合理計劃,對院內飲食配送流程的關鍵節點進行失效模式分析,制訂改進措施, 有助于及時糾正流程中不當、不合理的環節,將潛在的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初步確定流程后, 在實施過程中繼續觀察,對流程中的細節、各部分的銜接進行再評估,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促進流程的優化。在對試運行流程進行調整后,組織各部門進行確認,確保流程一致性,有利于流程的實施。最后,通過反饋步驟,促進流程的落實與質量改進,達到工作目標。
在疫情期間,根據防疫指揮部的要求,醫院需一邊改造病區,一邊收治患者,對各項工作都提出了嚴峻考驗。APQP 5個步驟環環相扣,管理團隊高效配合、緊密聯系、默契,對流程中的問題點和困難當場進行協調與解決,高效、有效地解決了特殊時期新冠肺炎患者的飲食配送工作,最終不僅能為患者提供有效的飲食保障,又能確保醫務人員,尤其是飲食中心人員在流程運行過程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