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魯迅《祝福》一文中描寫了許多祭祀活動,如祭灶、祝福和祭祖等民間習俗,而提到祭祀活動就不得不談及與之有著密切聯系的人了,《祝福》中同樣也描繪了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中國,這些人物的性格命運與各種祭祀文化間的聯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就《祝福》中的祭祀文化與人物間的聯系進行探討,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祝福》 祭祀文化 人物形象 性格命運
眾所周知,魯迅的小說集《彷徨》中的第一篇便是《祝福》,同時它也可以說是《彷徨》中最重要的一篇。之所以這樣說,不僅是因為《祝?!吩凇夺葆濉分械拇_排在“第一”的位置,而且是因為《祝?!芬晃乃衣兜膬热莩浞值伢w現了“彷徨”這一題旨,這一點是可以通過“朝發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將其暮。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①這一題記而得知。理解題記中所用到的《離騷》中的這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理解《彷徨》主題的關鍵。可以說《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說《祝福》,就是魯迅想要通過小說的形式,為讀者詮釋彷徨這一主題。本文擬集中精力探討《祝?!分猩婕暗膸追N祭祀文化活動,如祭灶、祝福和祭祖活動等,從而力求揭示小說中所提到的祭祀文化與人物性格、命運間的關系,并努力從中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刻思想情感內涵。
一、祭灶活動與人物關系
《祝?!芬晃闹械募漓胛幕紫润w現在對祭灶活動的描寫上。關于魯鎮的小年祭灶儀式,小說中是這樣描述的:“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里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雹趶淖掷镄虚g的描繪中,不難看出魯鎮人祭灶儀式的隆重程度,以及人們對送灶活動的重視。人們在莊重嚴肅的氛圍下舉行儀式,以求來年能得到保佑,獲得更多的福氣。
小說中的祭灶活動描寫,無疑與人物形象塑造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小說在描寫完送灶活動后,就提到了魯四老爺,一個比“我”長一輩的本家,他是一位講理學的老監生。“我”與四叔簡單寒暄了幾句之后,四叔便開始大罵康有為,魯四老爺是擁有監生身份的,在封建科舉制度下,他可以單就憑這一身份謀求遠大“前途”。而康有為等維新派主張“變法維新”,改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并使得延續1300多年的科舉考試制度被廢除。魯四老爺自身的封建狹隘思想在他的言語中便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的保守、落后、自私的陳舊思想將他囚禁在了自己的利益圈中,根本無法看到維新變法對當時中國發展以及對思想解放的意義。小說在描繪魯四老爺書房時,“我百無聊賴的到窗下的案頭去一翻,只見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錄集注》和一部《四書襯》?!雹?/p>
對于這樣一個封建保守的人,他對家中的祭灶活動肯定是十分注重的。在魯四老爺的心中祖先和神靈都是極其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對于祭灶活動中的一些禁忌必然是要嚴格遵守,堅決避免觸碰的。比如說,在送灶儀式中有一個傳統的忌諱:當送灶活動正式開始的時候,是不允許女性出現的。這一禁忌在魯四老爺家固然是要被嚴格執行的,這也就為祥林嫂最終的命運結局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小說中對祭祀文化活動的描繪,并非只是單純的地域風俗的再現,而是對小說中人物形象及其性格命運的塑造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構成了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既揭示了魯四老爺保守落后的典型性格產生的文化根源,又揭開了祥林嫂悲劇命運的文化根源,從而也為祥林嫂的悲劇結局奠定了地域文化方面的基調。
二、祝?;顒优c人物關系
《祝?!分械募漓胛幕搀w現在對祝福的描寫上。在清代范寅的《越諺風俗》中是這樣解釋祝福這一民間習俗的:“祝福,歲暮謝年,謝神殿,名此。”④在浙江紹興一帶,“祝福”習俗一般是在農歷的十二月二十日至三十日這連續的幾天之內操辦舉行,這段時間人們也將其稱之為“祝福期”。魯鎮的年終大典便是祝福,魯四老爺家中一律都很忙,都在忙著準備“祝?!焙陀痈I瘛5鹊秸桨莞I竦臅r候,卻只能是男性進行祭拜,女性則絕不允許參與。
小說中的祝福祭祀活動描寫,也與人物形象的塑造關系十分的密切。正是在魯四老爺家籌備著祝福的時候,“我”遇到了祥林嫂,她問“我”關于是否有靈魂和地獄的問題,面對祥林嫂連續不斷的追問,“我”卻只能含糊其詞,躲躲閃閃?!拔摇钡哪@鈨煽傻幕卮穑砻髯鳛橹R分子的“我”知道祥林嫂內心的恐慌與不安,卻又不敢承擔起啟蒙這一深受封建思想與落后文化毒害的可憐人的責任。⑤祥林嫂對鬼的存在持疑惑的態度,在柳媽的建議下,祥林嫂去土地廟里捐了一條門檻,給千人踏,萬人跨,贖了這一世的“罪名”,避免死后去陰間遭受磨難。這種聽來的陋俗,也便成為祥林嫂對自己靈魂進行救贖的真實手段。她苦苦哀求廟祝答應她捐門檻,然后辛辛苦苦攢了一年的工錢,最終花了十二元鷹洋成功捐了門檻,當她高高興興地回到魯四老爺家之后才發現一切并沒有改變。
當祥林嫂在社會世俗要求與個體自身之間發生矛盾和沖突的時候,她首先做的便是自覺調整自己的行為,以期達到世俗的接受與認可,但最終,她的希望還是落空了。生存的艱難和人世的殘酷,使得底層民眾個體始終都處于生不如死的境地,她生而不得,死也難恕,她的死似乎是打擾到了魯鎮人的祝?;顒樱茐牧唆旀側擞痈I竦臍夥铡T诼牭较榱稚┤ナ赖南r,魯四老爺說“不遲不早,偏偏要到這個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⑥在衛道士魯四老爺的心目中,本已守寡卻又再嫁的祥林嫂是一個不祥的謬種,而她卻又在祝福的喜慶日子死了,給祈望幸福、美滿的魯鎮人帶來了晦氣。關乎人命的大事也抵不過魯四老爺心中對傳統封建忌諱的重視程度。
三、祭祖活動與人物關系
《祝福》中的祭祀文化還體現在對祖先祭祀活動的描寫上。在魯鎮,人們家中一年最重大的祭祀儀式便是祭祖,從文中作者的敘述可以得知,魯鎮的上香等正式祭祀儀式都只能由男性進行,可見以魯四老爺家為代表的封建舊中國的祖先祭祀活動也是相當神圣和嚴肅的,但同時其中表現出的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也是十分明顯的。
小說中的祖先祭祀活動描寫,也與人物形象存在密切的聯系。先前每當祭祖的時候,祥林嫂是最忙的一個人,準備祭祀也是最能體現祥林嫂的勤勞與自身能力的事情。那個時候雖然她是個寡婦,但在人們眼中她是貞潔的。但后來當她再次嫁人,再次成為寡婦,又再次回到魯四老爺家的時候,一切都變了。這個時候,在人們眼中她已經變成了一個敗壞風俗、不貞潔的女人。當祥林嫂在準備祖先祭祀的時候,照舊去忙著分配碗筷的時候,四嬸慌忙說:“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擺?!雹哌@句話使她訕訕地縮回了手,當她再次小心翼翼試探著去取燭臺的時候,又是同樣的聲音:“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雹嗳藗儫o情地拒絕她沾手祖先祭祀,這對于祥林嫂而言,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后來祥林嫂為了“贖罪”,在廟里捐了門檻,她以為從此自己便是一個和其他女工一樣的“正常人”了,但一切并非祥林嫂所想象的那樣。到了冬至的祖先祭祀時節,祥林嫂做得更加的賣力,看到四嬸裝好祭品,她便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這時四嬸慌忙大聲地說:“你放著罷,祥林嫂!”⑨于是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回了手,臉色同時變作了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了,她只是失神地站著。這一回祥林嫂的變化是非常大的,第二天眼睛便凹陷下去了,精神也不濟了,而且變得十分的膽怯,時常呆呆坐著,像個木偶人一樣。不到半年,她的頭發便花白了,不久便被主人趕了出來,逐漸淪為乞丐。默默辛勤付出了一年,好不容易攢夠錢才捐的門檻,但最終絕對性的打擊還是降臨到了祥林嫂身上。祥林嫂正是在夫權、神權、族權的宰割中一步步走向墳墓的,這個不幸的女人在社會力量的迫害下逐漸泯滅了個性,她直至臨死都沒有獲得一絲解放自己的希望。
綜上可見,魯鎮的祭祀文化,與其說將祥林嫂這樣的下層民眾包容在內,還不如說,是為了傳統封建習俗禁忌而將他們這些人排除在外。從祥林嫂身上不難看到,在傳統文化統治下的下層民眾,他們毫無反抗的供人享用、為人犧牲的基本生存狀態。他們身上都普遍存在著對封建傳統文化的盲從和奴性,這就很容易使得他人抓住弱點,借助傳統文化的力量對這些下層民眾進行無情的迫害,而可悲的是,這種行為終將衍化為一種對自我的迫害,而且更可能會衍化為一種屈從乃至無條件地認同封建落后文化的自我迫害,他們從始至終都沒有任何的呻吟與不滿。所以,祥林嫂的悲劇命運與其說是來自魯鎮社會等級對人的迫害,還不如說,是魯鎮以祭祀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模式對人的無情的打壓。倘若不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文化結構和人的心理結構,要擺脫像祥林嫂一樣的不幸命運是不可能的。生存、死亡、實有、空無……在魯迅的作品中構成了永恒的主題。他的全部作品,幾乎都在苦苦地探索著生存的奧秘,這些充滿意蘊的文字,也為他樹立了一座不朽的紀念碑。
注釋:
①魯迅:《彷徨》(典藏對照本),中華書局,2013年版,題記。
②③④⑥⑦⑧⑨魯迅:《彷徨》,中華書局,2013年版,第1頁,第2頁,第19頁,第5頁,第13頁,第17頁。
⑤徐?。骸蹲哌M魯迅的小說世界》,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69頁。
參考文獻:
[1][日]丸尾常喜.“人”與“鬼”的糾葛[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2]徐健.走進魯迅的小說世界[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
[3]孫郁.20世紀中國最憂患的靈魂[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4]王元忠.魯迅的寫作與民俗文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5]王富仁.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吶喊》《彷徨》綜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常曉雯,女,碩士研究生在讀,西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