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山水畫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繼承和發揚。玄色(黑色)是中國傳統色彩觀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顏色,在山水畫中占有重要地位。這里的“玄”,與其說是顏色的定義,用法之“玄”,不如說是“玄妙”的精神內在。中國畫的發展經歷了從形到境、從形到質的變化。色彩的運用、傳承和轉換中,具有更多更濃烈的象征色彩和獨特的文化意義,這與西方傳統風景油畫有著不同的審美特征和內涵。本文分析中國山水畫傳統色彩的內涵,并基于當代山水畫在繼承和轉換過程中,中國傳統色彩語言在中國山水畫色彩表現上的發展和創新,對如何在當代藝術的現代化情感環境中,實現傳統色彩表現的改造,創造出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型中國山水畫形式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 傳統色彩運用 藝術傳承價值轉換
一、中國山水畫中傳統色彩的應用
(一)中國傳統色彩
傳統色彩是中國傳統的五色體系及發展出來的顏色的統稱,在唐朝中國才出現了以“顏色”進行自然界色彩表達的先例。中國傳統色彩的研究起源于黃帝時期,并且基于“金、木、水、火、土”的“陰陽五行”學說,誕生出“白、青、黑、赤、黃”五種象征顏色,色彩和道法運動建立起相關聯系,并以此誕生出“五色學說”,而中國傳統文化中,正色即為“白、青、黑、赤、黃”五種顏色。
黑色在中國古代是“眾色之王”,是上天的顏色,在秦始皇時期,易服色與旗色為黑,也令黑色成為尊敬色,在中國古代太極圖中,其與白色表示陰陽合一;白色,白色既能和黑色對應,也能和金色對應,其在中國古典色中象征充盈、光明;赤色,即紅色,其在中國民間象征喜慶和吉祥;青色是生命之色,寓意生機勃勃;黃生陰陽,因此黃色在中國傳統色彩中象征彩色之主,是顏色的本源,而中華傳統文明中,黃色象征大地色,因此,中華兒女也有“炎黃子孫”的稱呼。
(二)中國山水畫分類及特點
中國傳統山水畫分為水墨山水和設色山水兩種,水墨山水是將水墨作為主要表現形式,設色山水是在其基礎上的淡彩或重彩補充。山水畫的表現技法是筆、墨、色的結合,通過毛筆特性、筆鋒應用、色彩搭配、墨色變化等展現出千變萬化的感覺。以設色為例,其在完成勾畫、皴、點、染的基礎上應用赭色來表現山水、樹木,并烘托氣氛和表達色彩變化,也有在墨面上使用石青體現別致秀潤、以分次渲染或者山水勾金等方式展現不同的傳統畫法和藝術表達的案例。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最大特點就是用最簡單的工具、最樸素的顏色表現出千變萬化的意境,且部分技法掌握起來難度較大,不適合初學者掌握。同時中國山水畫也呈現出時代發展的特色,當前也通過借鑒西方油畫中的色彩關系、水彩畫的表現技法等實現傳統山水畫發展的推陳出新。
(三)中國山水畫傳統設色方法
山水畫設色的常見手法為勾、皴、擦、點、染,然后敷色。勾、皴、擦、點是最基礎的山水畫藝術手法,不同的山水畫由此產生創作上的差異,如沒骨山水不用勾、大青山水勾而不皴等。“染”和敷色是中國傳統山水畫對色彩運用的手法,染是利用不同深淺的墨色表現山、石的肌理與結構,敷色即為將石青、赭色、石綠等傳統色彩與墨色交融,實現山水畫的生動華姿、更突顯山水畫韻味的藝術手法。不同的山水畫類別對染和敷色的要求和順序也不同,有的可以少墨甚至不用,有的可以是先淡墨點染后勾重墨,也可先用色點染后勾墨。敷色分為干染和濕染,云、煙、雨、霧可用濕染,效果潤澤,不見筆痕,干染是用墨體現顏色的骨干,墨和色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二、中國近現代山水畫對傳統色彩的傳承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色彩并不局限于顏色本身,其有著非常豐富的精神內涵。五色與五行相互匹配,身份與顏色相互關聯,都反映了中國古人深刻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中國近現代山水畫與古代山水畫,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其對傳統色彩的繼承與弘揚體現了中國山水畫自成一脈。
如果畫家不控制各種顏色的使用,就很容易出現色彩繽紛、雜亂無章的問題。大多數中國山水畫家都不會使用重彩,而色彩的運用是否恰當,正是一幅山水畫雅俗評判的標準。中國近現代的山水畫中延續了少用或不用重彩的“行業標準”,只用墨色就可以體現黑、白、灰和點、線、面關系,而顏色的使用還要顧及色調和對比關系,所以現在很多山水畫都刪繁就簡,盡量不使用重彩。中國山水畫對色彩的使用傳承更多體現的是一種道家思想,講求以柔克剛,柔而有力,《山水畫史》中對其進行了系統且深刻的表達。同時還有一種說法是在中國古代對于顏料的制取工藝尚且不完備,因此很多文人為了方便,刪繁就簡。但是在顧愷之之前,很多山水畫都是使用重彩表現內涵,因此可以推斷,受道家思想影響深遠是中國山水畫相對忽視重墨使用的主要原因,而中國近代和現代的山水畫也延續了這種內涵,雖然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但是本質上還是延續著一根風骨。
以筆者的中國山水畫作品為例,其畫面中體現出了中國畫傳統色彩表達中流露出的氣韻和內涵,天人合一、物我同化。以《石屋寫生》(圖1)這部作品為例,其大范圍只用水墨作畫中,墨的黑色和宣紙的白色形成最鮮明的對比,沒有使用過多的顏色也能表現出豐富的層次和中國山水畫的藝術魅力。因為如果一幅畫中已經用足水墨,而且水墨的色調變化已經產生了對比和協調,一旦添加了其他顏色,會產生質的變化,色彩的搭配關系就會改變,并且很難再度調和。因此,中國近代和現代山水畫中體現出中國山水畫的“色墨相諧”的根本畫法,在沒有具備足夠的色彩敏感度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反而是最佳的選擇。
三、中國當代山水畫對傳統色彩的轉換
中國當代山水畫經過與西方文化、西方繪畫理念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色彩格局和構圖習慣,實現了傳統山水的集成和創新。在中國當代也出現了很多重彩中國畫家,通過將山水畫的寫意精神淋漓盡致地表達,同時以施色和潑彩做到藝術風格的自成一脈,讓現代的山水畫在繼承傳統山水畫的風骨之上,更加明艷鮮亮,具有時代創新價值和發展價值。在一些新型重彩山水畫中,融會了東西方繪畫技法基礎上的獨創,既強調東方的美學意境與氣韻,又將丙烯顏料等材料和西方造型手段大膽引進,實現了融會中西,魅力獨特。同時分析其作品,作品中汲取了傳統寺廟壁畫、民間年畫和套色版畫等藝術表現手法,將鮮艷明快、熱情奔放的顏色融于作品中,實現了生命熱情的跳動,但又艷而不俗、嬌而不媚,極具色彩沖擊力。
在作品中,中國山水畫和西方風景畫的最大不同也體現出來,并使得作品和西方風景畫產生強烈對照,在作品中仍然有暢神的視覺圖式,并將寄托情思和精神愉快為作品的最終歸一,當代的中國畫作品中依然有傳統畫作的書寫感和寫意性,實現以彩暢神、以色寫意。但是中國山水畫對傳統色彩的傳承,仍然是當下山水畫不變的風骨。在當代,大眾美學對中國畫產生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因此,中國畫創新發展的主要原因,除了中西繪畫藝術的交融以外,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即大眾審美的變化。由于大眾審美變化,中國山水畫中的水墨造型語言變得更加豐富和獨特,但是繪畫的本質并沒有發生變化。在中國家庭裝飾裝修過程中,中國畫也成為一大點綴,但是在商業化和市場化的演變過程中,中國山水畫的發展也趨向“寫實”化。
以圖2、圖3為例,其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創作中的經典元素:“小橋”“流水”“人家”,并且以水墨勾點,體現出畫作的實用和大氣,同時,該畫作中古樹的描繪細致入微,畫藝精湛、細膩。在傳統國畫題材中,還經常可以看到牡丹、梅花、紫藤等形象,其體現了“眾香國里最壯觀”“紫光祥兆”的美好寓意,因此經常在現代裝飾性國畫中使用。而經過時代的洗禮和思想的變革,中國山水畫中藝術表現的轉換也非常明顯,滌陳拓新,“畫理”“畫情”“畫趣”三者兼具。
四、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大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也有很多中國畫元素應用到家居裝飾、服裝設計等領域中來,并且為了迎合大眾化的審美,很多中國畫也產生了一定的革新和發展,但是在畫作中,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文化內涵特征并未發生變化,而是通過色彩的傳承和轉換更具時代特色,顏色是一種具有濃厚表現力的藝術表達方式。中國山水畫中,中國畫家以墨色勾勒,以色彩強調主觀精神表達,以畫作表達畫家審美趣味和藝術追求的特點不會改變,反而在時代的洗禮之下更具創新特色,令藝術更具研究魅力。
參考文獻:
[1]魏江華.淺析當代中國山水畫對傳統色彩的繼承與轉換[J].大眾文藝,2020(07):64-65.
[2]韋倩.中國傳統山水畫色彩及其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評《中國當代山水畫經典 張克偉卷》[J].印染助劑,2018,35(04):67.
[3]陳娟.淺談中國當代山水畫的色彩創新[J].大眾文藝,2018(02):91-92.
[4]譚逸冰.水墨與彩色——中國古代山水畫與西方傳統風景畫中的色彩意識[J].藝術百家,2014,30(04):187-189.
(作者簡介:殷永勝,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研究方向:國畫)(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