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莫桑、弗雷德里克·布雷邦 閆冬絮、侯平

從事于冶金行業的法國人文森特在工作中經常使用烙鐵進行作業。居家隔離的他不甘心“賦閑”,又開始用上了熨斗。而不同以往的是,他這次的工作竟然是做口罩!“我負責裁剪和熨平布料,我的妻子負責縫紉。做好的口罩會分發給需要的人。”
文森特和妻子貝朗熱加入了臉書上一個名為“孤獨的口罩53”的群組,目前已有約200名成員。這些成員現已向醫護人員、快遞員、面包師、老年弱勢群體等提供了千余個符合法國標準化協會要求的口罩。“我給我所在區域中體質較弱的居民運送口罩。他們中的一些人也會反過來送給我們一些材料,比如針、線、布料等等。我們的群組日益壯大,大家都在試著緩解口罩的匱乏。”文森特解釋道。
自制口罩的教程在網上層出不窮。71歲的羅斯莉娜住在疫情嚴重的摩澤爾省。“我選擇了一個只將餐巾改造而無需縫紉的方法,又在兩層餐巾中間加了一層廚房用紙。”她詳細地描述著。她制作的第一個口罩是給女兒的,“即使我知道這并不是百分百安全,但為了減少傳染,我只能這樣做。”羅斯莉娜說。
40歲的克里斯蒂娜住在瓦爾德馬恩省。相比之下,她的制作方法則更加標新立異:用吸塵器中的過濾紙和兩根綁頭發的橡皮筋來制作口罩。“我無意間看到一項研究,里面提到這樣的防護作用會比單用一層圍巾好一些。因為藥房中的口罩早已售罄,這是目前唯一的自我保護方法了。”她說。
安娜·莉茲是一家高級時裝店的設計師。當公司詢問她是否能志愿為消防員或醫療急救隊縫制口罩時,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的丈夫是一位老年病學專家,目前經常會接觸到新冠病毒感染者,他也需要口罩,這讓我有了更大的動力。我上周做了100個口罩,還有100個需要繼續做。”安娜說,“能投身于疫情中的互助工作,讓我感受到了自身價值。”巴黎第十二產院也享受到了這項互助。他們在4月9日就收到了650個由巴黎歌劇院的30余名縫紉女工所縫制的口罩,并將其分發給了出院的媽媽們。
“迄今為止,法國并沒有足夠的口罩。為了安撫民眾,政府對外宣告:我們并不需要佩戴口罩。但其實它們很快就將成為必需品。我相信,我所居住的馬延省將是法國疫情時期第一個全民都得到防護品配備的地方。”文森特說。
塞納-馬恩省的莫城市長讓·弗拉索瓦·科佩召集了當地職業或非職業的縫紉女工,力所能及地生產口罩,并為醫護人員制作防護服,以供替換。“我們將馬恩省的縫紉女工組織起來,并聯合了數家成衣工廠生產質量合格的口罩。莫城的一家企業為我們找到了大量的布料和橡皮筋。除此之外,還有數名志愿者來協助制作。”曾著有《馬恩省之戰》一書的莫城市長詳細地講道,“這就是當代的‘馬恩河出租車運動!”

法國民眾自發組織生產手工縫制口罩,并將其免費分發給街區需要的人。

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LVMH)將其嬌蘭、迪奧和紀梵希化妝品生產線用于制造免洗消毒液。
之所以稱這次召集縫紉女工制口罩的行動為“馬恩河出租車運動”,是因為它讓人回想起1914年9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的一項壯舉。當時,巴黎的軍事領導人加利埃尼將軍從巴黎征用并調遣了600余輛出租車聚集在巴黎榮軍院前的廣場上。這些出租車將數千名士兵送往了馬恩河前線,以抵抗德軍向巴黎的進攻。即使這些出租車沒能扭轉最終的軍事戰局,但它們仍被視為法國社會統一與團結的象征。
四月初,莫城市長要求自當月10日起便開工制口罩。其中的一個口罩制作工廠將在一所職業中學內落成。“工廠將遵循嚴格的衛生條例以避免造成污染。”市長說道。并且,還會派指導老師來培訓縫紉工人使用制造速度更快的專業機器。這些口罩最終將分發給商人、建筑工人等人群,工廠還會向莫城醫院提供防護服。

在口罩市場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圖案各異的口罩紛紛問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