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石

2020新年伊始,人類遭遇迎頭痛擊——COVID-19病毒來了,全世界都亂套了。

慌亂的人們四處取經,他們從經典畫作中得到了先知的啟示——“勤洗手”。憂心人類安危的狗狗也規勸眾人“別摸臉”。對于學界來講,動物們在那次瘟疫中所展現出的驚人天賦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疫情蔓延引發的第一次群體恐慌就是后來被人們所熟知的“2020廁紙危機”。在此期間,畫作《廁紙尖叫》誕生,該作品被后世認為是對畫家愛德華·蒙克經典名作《吶喊》的一次成功翻版。當時,有人把西方廁紙第一人約瑟夫·蓋蒂畫在隨身物品上,以保佑自己能夠買到廁紙。兩位女士在空貨架前動情演奏小提琴的視頻,是反映那時物資緊缺情形的最直觀記錄資料。在對視頻中人的穿戴及表情進行分析后,專家認為那是一次“用典”行為藝術。通過致敬電影《泰坦尼克號》里“沉船前最后一曲”的經典場景,兩位藝術家借用20世紀初的重大沉船悲劇來喻指疫情期間的黑暗和絕望。而在幾次復古潮流中獨占鰲頭的“珍珠廁紙耳墜”,也出現在了這一時期的表情包中。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是該經典飾品在大眾面前的第一次亮相。據推測,那場廁紙危機可能結束于“蝙蝠俠打耳光”表情的流行?!澳鞘怯绊懞粑牟《荆皇菬熝苯?!”當時流行的漫畫人物蝙蝠俠,用一記耳光打醒了慌不擇路的人們。網絡表情包對社會公共問題的重要影響力也在這一事件中嶄露頭角。食品歷史研究者還為大家補充道:“煙熏辣椒是當時流行的一款墨西哥美食,刺激性較強,食用過量后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







隨著“宅家保平安”的口號逐漸受到人們關注,事態似乎有轉向正軌的趨勢。然而,一份源自西西里島的視頻資料向我們揭露了當時最真實的情況:人們試圖逃離。疫情前習慣在室內自娛自樂的人們,在疫情嚴重時期紛紛熱衷于戶外運動。這一矛盾的群體行為讓人始料未及。如今被眾多探秘愛好者引證的“狗形人”和“灌木人”照片就出自此次疫情的隔離期。資料顯示,那時的西班牙政府曾出臺過這樣的規定:除遛狗等必要外出活動,人們不可隨意離家。一時間,“人不如狗”的論調甚囂塵上,出租狗狗成為那一時期最紅火的地下生意。為了躲避“非法外出”的高額罰款,人們開動腦筋,摒除偏見,與自然和解,用身穿狗狗裝和灌木套裝的方式表達自己最樸素的情感追求——自由與和諧。眼見局勢愈發混亂,時裝界扛起了這份沉重的社會責任,他們用印有“家或棺材”的文化衫向大眾疾呼“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幸好,那時的人們在面對這一困境時,并未迷茫,他們果斷作出了選擇,紛紛表示愿意自覺居家隔離。為此,狗狗也充分展現出了自己的體貼,它們選擇“遛自己”。

隨著疫情愈演愈烈,很多行業開始推行遠程居家辦公。習慣了擁擠通勤的上班族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不適應,他們似乎很想念疫情前那種“充實”的生活。那時曾有專家建議,保持原有的生活規律有助于健康。于是,很多人選擇按照原先的工作時刻表居家辦公,他們穿好工作裝,在浴室“擠地鐵”,如此才能找到狀態安心工作。有人曾探討過該行為與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關系,這也成為了后來社會結構與企業管理等領域的經典研究案例。有孩子的家庭更難適應居家辦公,面對洶涌不斷的干擾攻擊,一些父母采取了“自閉”“捆綁”等過激的手段自保。這些頗受爭議的行為也為家庭倫理方面的探討提供了新視角。相較之下,動物們的適應能力似乎更強,“狗狗威爾遜遠程牧羊”成為了那一時期動物辦公的輝煌記錄,也是我們至今無法復制的技術巔峰。如今早已被人們習以為常的網絡會議,在那時只處于萌芽階段。面對新技術帶來的神秘感,當時的人們從自然界為線上會議尋到了鳥類圖騰,用來表達自己對“優雅視頻”和“逍遙語音”的追求。
而對于無法遠程居家辦公的造型和餐飲行業而言,那是最壞的時期,也是最好的時期。困于狹小空間的人們充分激發了自己的潛能,他們醉心學習,勇于創新,為后世貢獻了很多不同于從前的發型與美食。當然,大多數人也心平氣和地接受了自己的失敗。據推測,部分不盡如人意的創新品可能都被當時兼職美食品鑒師的狗狗們忍痛處理掉,所以并未留下影像資料。

疫情帶來的痛苦和陰霾并未壓垮當時的人,他們時刻都綻放著生機。計劃旅行的人用馬桶圈滿足自己坐飛機出行的心愿,為小成本影視制作者貢獻了新思路。還有人穿著禮服買菜,利用好每次必要外出的機會展現自己的美麗。



當時,“保持社交距離”是一條包括貓咪在內很多動物都在自覺遵守的公共衛生規定,人類自然更沒理由不重視?!爸惺兰o瘟疫口罩”“安全距離裙擺”等奇裝異服在那時也被視為正常裝扮,畢竟,在一個身穿霸王龍充氣套裝的“非人類們”能悠然在全球各個角落散步、遛狗和購物的時代,穿成什么樣子似乎都可以理解。
疫情對全世界造成了慘烈的影響,但人們仍堅信能迎來充滿希望的2021年。瘟疫大流行是人類歷史中的黑暗時期,但勇敢樂觀的人們為那段灰暗的歷程涂上了一抹亮色。
編輯: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