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意大利撒丁島上(圖/章晶)
2019年夏末,我們做了離開歐洲去亞洲旅居的決定,于是也斷舍離了那輛與我們相伴5年的老房車—1976年產的奔馳D206。過去這些年,它與我們一起上路,從我們倆到我們仨,從都市到荒野,穿越了無數國境。
如今,我們的旅居計劃因疫情而停滯,被迫滯留在德國巴伐利亞鄉野。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能與大自然相伴,有相對自由的生活空間,對此我們很感恩。
同時,我對遠行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這份渴望讓我開始回憶過去的房車之旅,也讓我們開始物色起新房車—如果今年無法去亞洲,再買一輛房車在歐洲境內漫游好像也不錯。
房車之旅最令我著迷的,就是它的“漫游性”,無須做太多計劃,心癢了找個時間就能上路。有時,一個隨機的點子被點燃,有一個大概的方向,我們就出發上路了。
印象中第一次開房車出行,是去德國中部的哈茨山區(Harz),因為前一天聽同事說那里有很多野生山貓,而我當時對山貓很著迷。
那時住在柏林的我們,只要一離開城市,駛入鄉野,就會覺得心胸開闊、心曠神怡。一路上走走停停,開了一整天的車,在夜里便駛入一片荒野過夜。醒來后,發現被一望無垠的麥田包圍,我們一邊盯著麥穗,一邊喝咖啡吃些簡單的早餐。休息好了,就繼續上路。
天熱路過清澈的湖水,就跳進去游個痛快,一身清涼繼續上路。看到路邊的野花,也會停下車來,觀賞采摘。旅途中,感官會被放大,好像每一個細胞都在吸收與感受周邊的環境,連一根野草一朵云也不放過。
最后,是否真的看到野生山貓已經沒那么重要了。那種被野生山貓引發的探索欲與好奇心,點亮了我內心的火苗,引我進入野境,走進奇妙的大自然,這才是最重要的。
常常是這樣,跟隨著直覺,駛入一條幽謐的林間窄道,抵達無名之地。可能恰恰是在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地方,與植物草木、山石流水相伴,讓我們度過了特別難忘的時光。我們遇見螢火蟲、流星與滿車掛著捕夢網的薩滿師……
后來,我們開著房車,去了很多地方:捷克、波蘭、丹麥、法國、奧地利、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那些旅途時長時短,有時也有很明確的目的地,比如去意大利米蘭參加Terraforma電子音樂節,去埃森拜訪伴侶的爺爺奶奶。但那種在路上的漫游性,一直貫穿著我們的旅途。

德國哈茨山區的黃昏

哈茨山區的野生山貓

意大利摩德納的菜市場
也許我是個不太合格的旅行作者,我總是很難去描述那些國家的風景名勝、推薦美食特色。因為對我來說,每一處都值得一看,只要你有一顆玩心;保持好奇心,哪里都可以很好玩。最打動我的風景往往都是路上那些我說不出名字的地方,它們的動人之處不僅在于山的輪廓、水的澄澈、建筑的宏偉,還有我的心境與此情此景之間的融合。
某個情人節之夜,當我們在捷克邊境的山林里野營,那晚星空閃亮璀璨。打開收音機,捷克音樂電臺正在播放應景的老情歌。突然,一首熟悉的旋律響起,我們聽到后默契大笑,即興跳起舞來。那首歌是西班牙電影《飼養烏鴉》里的經典配樂“Porque Te Vas”,電影中的小女孩反復放著這張七寸黑膠唱片,我們倆模仿電影中的三姐妹們隨著音樂搭肩摟腰,孩子氣地晃動著身體,模仿大人跳交際舞的樣子。
天熱路過清澈的湖水,就跳進去游個痛快,一身清涼繼續上路。
在意大利摩德納(Modena),我們逛了世界上最棒的菜市場。我們采購了一些特別新鮮美味的食材,煮了色彩斑斕、造型可愛的意面,還有鮮嫩的沙拉拌地道的摩德納香醋,配上一瓶好酒,在房車內品嘗了頂級美味。那是讓我特別難忘的一餐,也讓我在房車中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在意大利、斯洛文尼亞與奧地利三國邊境,山里很沉靜,有一種神圣的氛圍彌漫在空氣中。一路上人煙稀少,除了天主教堂之外,我們還發現了一個藏傳佛教的寺廟。我們找到一個隱藏在山林間的小道停下車來,打算在這里過夜。天還沒暗下來,我們就昏睡了過去,做了很多夢。
在奧地利的一個小山坡上過夜時,伴侶忘記拉上手剎。睡著睡著,車突然向下滑。
次日清晨醒來,沿著溪流散步,再返回房車時,發現一輛車停在我們的車前,蓄著長發的車主在耐心等待,原來是我們堵住了他前行的路。將車挪開,我們納悶這么窄的小徑會通向哪里,又看到他的車里裝滿了捕夢網,才聯想到他可能是個薩滿師。

圖 \ 章晶
在瑞士的山林小溪邊,有一個殘垣斷壁的古堡。在這樣的荒野秘境中,會忍不住想光起身子,和石頭與野草一樣感受赤裸而天然的存在。我們在溪邊用石頭搭了一個火堆,孩子幫忙拾了些柴火、在溪水中洗菜。我們生火素炒了烏冬面。野炊的味道實在棒極了,搭配放在溪水中冰鎮的冷飲,是特別美妙的夏日體驗。
等到夜里,孩子睡著后,我和伴侶一邊喝紅酒一邊聊天,聊宇宙萬象、童年往事。聊著聊著,螢火蟲飛來了,一只、兩只、三只、四只……一點一點“照亮”暗夜。
關于房車的旅行故事說不盡道不完,我也很容易沉浸在關于老房車的美好記憶中,而選擇性地遺忘那些疲憊、麻煩,甚至危險的時刻。
有一次,我們在米蘭,玻璃窗突然炸裂,我們得跟隨房車被拖到一個郊區的修理廠。在一個荒涼的停車場度過了難眠之夜后,我們被告知,房車無法及時修理。我們只好臨時租車回到德國,等待幾周后與房車的重聚。
還有一次,在奧地利的一個小山坡上過夜時,伴侶忘記拉上手剎。睡著睡著,車突然向下滑。不幸中的萬幸,撞到一堵墻。我們在驚慌中醒來,感恩都還活著。在那之后,我也變得格外警惕。
我們的老房車造型迷人,開著它在路上,會吸引到很多善意又好奇的目光。與此同時,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與金錢在維護與修理上。而每一次出行,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開著房車在歐洲旅行的便利之處,在于開放的國境。雖然疫情期間各個國家的邊境被限制,但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大多數國境也將重新開放。對于那么愛旅行的歐洲人來說,也許在歐洲境內的自駕與房車之旅會成為一種潮流。就在我撰寫這篇文章時,我家門口就停著一輛房車。
因疫情而停擺的旅游業,以及因疫情而滯留的旅行者如我,都值得停下來反思旅行的意義,重塑看世界的方式。我認為旅行過程中的好奇心、探索欲和玩心很重要,有了它們,到哪里都能玩得很開心。
回想那些旅途中令人難忘的場景,很多都是很生活化的“日常魔法”。對我來說,旅行與生活的邊界是模糊的,我在旅途中生活,亦在生活中旅行。此刻,我仍然渴望上路,也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