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田
2019年12月,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相關部署要求,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組織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通知》要求,以科學合理規劃為前提,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整治區域可以是鄉鎮全部或部分村莊),整體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為充分保障農民利益,《通知》強調,禁止違背農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禁止破壞生態環境砍樹挖山填湖、占用耕地搞人造景觀、破壞鄉村風貌和歷史文脈等,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
在試點推進過程中,部分省份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與縣域村莊布局調整相結合,出現了片面追求增加城鎮建設用地指標的傾向。某省自然資源廳于2020年5月召開會議,討論將“制定全省合村并居規劃指導,穩妥推進合村并居”,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并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熱議話題。老百姓擔心的是“在農村地區盲目建高樓、強迫農民住高樓”現象再度出現。2010年國務院曾出臺《關于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及時糾正了部分地區在試點過程中出現的“片面追求增加城鎮建設用地指標、擅自開展增減掛鉤試點和擴大試點范圍、突破周轉指標、違背農民意愿強拆強建等”現象。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于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流程和評價標準。總結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有三個方面值得特別關注。一是“充分調研民意”,必須設置嚴格的程序,制定可供比較的多種安置方案,以老百姓聽得懂、看得懂的方式傳達給每一戶村民,通過集體決策來確定方案、指導實施。二是“先安置后拆除”,按照實施方案先期完成住房及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基礎設施、景觀環境設施建設,避免出現住房偷工減料、質量低劣、配套缺位的問題,農民滿意后再搬遷,其后再拆除原有住宅。三是“完善社會保障”,充分考慮農民的長久就業安排和社會保障問題,優先鼓勵農民向就業條件更好、公共服務更完善的縣城和小城鎮集聚,在城鎮常住的農民要同步解決城鎮戶籍和城鎮型社保,避免只轉住房不轉身份。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直接關系到鄉村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生態修復、設施完善等各個層面,“以人民為中心”應成為這項工作的總目標,“農民滿意不滿意”是評價這項工作的根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