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中山市中醫院 骨一科,廣東 中山 528400)
近年來,伴隨網絡辦公的發展,我國頸椎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極大的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生活[1]。目前,臨床上治療脊髓型脊椎病的主要手段是手術治療,但其術后需要較長時間的康復護理[2]。在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中,術后的常規護理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急需要更舒適有效的康復護理。所以本研究探究延續護理對脊髓型頸椎病術后并發癥與功能恢復的影響,見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3 月至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82 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1)和觀察組(n=41)。對照組男21 例,女20 例;年齡37-67 歲,平均(50.37±3.74)歲;病程0.5-5 年,平均(1.37±2.14)年。觀察組男22 例,女19 例;年齡38-68 歲,平均(51.07±3.80)歲;病程0.34-5.5 年,平均(1.35±2.0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取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納入標準。①患者確診為脊髓型頸椎病;②患者年齡18-70 周歲;③患者出院時沒有嚴重的并發癥;④患者能夠理解本研究,并具有良好的依從性。
1.3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護士均對其進行健康宣教,及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等。對照組出院后采用常規護理,即告知患者需要進行定期隨診復查,并囑咐患者及其家屬在家康復中注意的事項。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延續護理,連續干預6 個月,具體如下:
(1)隨訪:護士對患者進行出院后第1、2 周,第1、2、3 月及6 月的定期電話隨訪。及時了解患者在家的疾病變化情況,對患者建立健康檔案。
(2)心理護理:在患者出院和隨訪中,護士評估患者的情緒狀態,熱情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疏導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情緒,及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慮。護士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告知家屬需要在生活中多關心患者,提高患者康復治療的依從性。
(3)并發癥護理:①預防尿路感染:患者術后需要較長時間臥床,并保留導尿管。護士需要指導患者保持會陰部的衛生,如果發生異常情況(比如尿急、尿液渾濁等)需要及時電話咨詢并給予有效治療措施。②預防肺部感染:護士指導患者呼吸功能訓練,及自主排痰等。并告知其家屬協助其排痰,防止患者出現肺部感染。③預防壓瘡:護士每次隨訪都需要檢查患者身體有無壓瘡,并囑咐患者家屬要保持患者皮膚及其被單的干燥,并需要定時更換患者的體位。④預防肌肉萎縮:護士隨訪時需要對患者進行肢體的按摩,促進血液的循環、肌肉的運動。并指導其家屬對患者進行定期的按摩,促進肌肉的代謝等。
(4)康復指導:出院后患者需要康復訓練,訓練量視患者的病情而定。如四肢癱瘓者,可以先訓練患者坐立,逐漸訓練坐輪椅等。
(5)復診:患者回院復診時,及時安排患者進行各項檢查,根據患者的恢復狀態調整康復的護理措施,進一步促進患者的康復治療。
1.4 評價標準。評估患者術后并發癥(包括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及壓瘡等)的發生情況。功能恢復評估采用我院自擬的ADL 評分,主要從患者的每天必要活動中評分,如穿衣、翻身及驅動輪椅等。滿分100 分,得分愈高,功能恢復的愈好。
1.5 統計學意義。所有數據均由SPSS 24.00 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 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出院6 個月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出院6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院6 個月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ADL 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ADL 評分均比干預前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后觀察組的ADL 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ADL 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ADL 評分比較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41 50.19±4.75 62.72±5.70▲觀察組 41 50.37±4.91 89.58±6.09▲★
脊髓型頸椎病屬于骨科的一種常見病,主要由脊髓受到椎間盤突出或椎體的后緣骨贅壓迫而出現對應的臨床癥狀,好發于40-60 歲人群[3]。脊髓的慢性壓迫會導致患者不可逆的損害,所以患者被確診就要進行及時的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的治療效果與患者的脊髓損害程度呈負相關,脊髓損害程度越嚴重,則治療效果越差[4]。脊髓型頸椎病的手術難度大,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因此對患者的護理要求更加嚴格。
延續護理是通過對患者的定期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向患者反復宣教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等,保障患者較好的依從性,提高治療的效果[5]。脊髓型脊椎病術后需要長時間的恢復,結合我國基層醫療現狀難以滿足實際需求,患者不能長期住院治療,所以大多選著在家養療。延續護理旨在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宣教、指導及護理,并通過定期隨訪了解病情,及時對癥治療和訓練,更加符合人們對其康復和預后的需求。護士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康復訓練指導,可提升患者康復鍛煉的積極性,及促進患者的依從性,進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復。本研究表明,出院6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說明延續護理能夠較好的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達到預期的療效。干預后觀察組的ADL 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說明延續護理對患者進行日常的生活護理及康復訓練,能夠更快的協助患者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脊髓型頸椎病術后運用延續護理能夠減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加快患者功能的恢復,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