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夏
(聯勤保障部隊解放軍第988 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近年來,人們對于醫療救治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急診科室,急診科室具有較強的特殊性,護患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影響著患者的護理滿意度[1]。且急診科室患者時危重癥患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護理人員要注重對急診科室患者的搶救護理工作。常規護理干預方式雖有護理效果,但是護理效果不顯著,可以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根據患者病情預測護理措施,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2]。因此,本研究選取88 例急診科室患者,探究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前后搶救成功率和護理滿意度評分,予以分析比較,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88 例,均選自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在我院接受急診搶救的患者。未實施預見性護理模式為對照組44 例,其中男25 例,女19 例,年齡39-59 歲,平均(45.25±1.25)歲;實施預見性護理模式為護理組44 例,其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齡40-60 歲,平均(45.35±1.26)歲。將兩組獨立樣本的基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P>0.05。
1.2 研究方法。未實施預見性護理模式為對照組,護理人員將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整理,建立健康檔案,且觀察患者的生命特征,配合醫務搶救人員進行搶救,護理人員做好病情記錄。實施預見性護理模式為護理組。①預見性優化搶救流程。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根據急診危重癥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病種等情況進行患者分類,按照本科室搶救成功案例、失敗案例和護患糾紛案例的發生過程進行總結,不斷優化急診搶救流程。同時做好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醫務人員搶救業務水平。且不定期舉行急救模擬操作,找出急診搶救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彌補,從而實現急診搶救流程的優化,避免在搶救過程中因經驗不足導致搶救失敗。②預見性準備急救器械和藥品。護理人員在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后,根據患者病情準備好患者可能用到的急救器械和藥物,為患者的急救贏得寶貴的時間,增強患者搶救成功率。③不良反應預見性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搶救器械進行清洗,控制器械消毒質量,減少因器械消毒不達標造成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其次,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的過敏藥物,預測患者可能出現的情況。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特征,并做好搶救記錄。最后,護理人員要制定應急預案,確保急診患者搶救順利。
1.3 觀察指標。將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護理滿意度評分相比較。
1.4 統計學分析。利用Execl 表格將搶救成功率和護理滿意度評分數據進行統計整理,將統計學軟件SPSS 23.0 將反饋得來的數據加以分析處理,搶救成功率經由檢驗,護理滿意度評分數據經由T 檢驗,P<0.05 具有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比較分析。就兩組患者急診搶救成功率的反饋數據比較,護理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比較分析[n(%)]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就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反饋數據比較,護理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組別 n 護理滿意度評分 搶救時間對照組 44 72.15±2.25 29.69±3.65護理組 44 86.98±2.11 18.45±2.15 T 31.8912 17.6003 P 0.0000 0.0000
在醫院部門中,急診科室是比較特殊的科室。在科室中收治的患者多為危重癥患者,具有發病急、病情重等特點,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具有病情變化快特征,這對醫務人員的搶救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性[3]。常規護理干預僅僅為患者提供基礎護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因此在急診科室搶救患者過程中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4]。預見性護理干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可以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增強患者搶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護患關系[5-8]。因此,本文研究數據顯示:就兩組患者急診搶救成功率的反饋數據比較,護理組優于對照組,P<0.05;就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反饋數據比較,護理組高于對照組,P<0.05。通過本文的結果知道,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后,患者搶救成功率和護理滿意度評分得到改善,說明在急診科室搶救患者過程中,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具有較高的可行性[9-17]。
綜上所述,針對急診科室搶救的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提升急診患者搶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改善護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