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靜
(吉林省第二榮復軍人醫院,吉林 四平)
癲癇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其病程綿長,病情遷延,不易治愈,多數患者需要終身服藥治療,在癲癇患者中老年癲癇的發病率最高,人數最多,因有一定的社會歧視,易造成患者的不良心理[1]。為分析護理干預對老年癲癇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本文所有研究對象均來自我院在2016年10月到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癲癇患者,共計納入本研究20例,現報告如下。
所有研究對象均來自我院在2016年10月到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癲癇患者,共計納入本研究20例,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把患者分別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均為10例,其中對照組男5例,女5例;年齡50~60歲,平均(55.24±2.33)歲;病程 0.2~3 年,平均(1.17±0.33)年;觀察組男5例,女5例;年齡51~60歲,平均(55.75±2.46)歲;病程0.3~3年,平均(1.25±0.34)年;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P>0.05),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經確診為老年癲癇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簽署相關文件;能夠配合本次研究;意識清楚。
因特殊情況不能堅持治療;嚴重惡性腫瘤;臨床檢查資料不齊全;精神狀態不能配合觀察。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時時關注患者的疾病并記錄,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識,及時處理患者的問題,告知患者不得擅自增減藥物劑量[2]。觀察組患者采用護理干預。對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產生負面情緒進行疏導,保持患者積極向上的態度;仔細向患者講解癲癇發病機制、癲癇的危害、治療方法等,緩解患者的不安情緒,與老年患者進行交談時一定要耐心。護理人員還要引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支持,使患者感受到來自于家人的關心;患者宜吃高蛋白質食物,盡可能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戒煙酒,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運動,降低癲癇的發作率;培養患者打太極的活動愛好,從而緩解其心理壓力并增強患者的抵抗力,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
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評分,詳細記錄遵醫行為、健康行為、藥物治療、日常生活等評分。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評估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全面評估患者的不良情緒。
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統計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t和χ2檢驗,并分別用(±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的遵醫行為、健康行為、藥物治療、日常生活等自我效能感評分均低于觀察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評分,兩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評分(±s, 分)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評分(±s, 分)
組別 例數 遵醫行為 健康行為 藥物治療 日常生活對照組 10 3.26±0.98 3.48±1.07 3.57±1.22 3.43±1.11觀察組 10 4.78±0.15 4.72±0.24 4.81±0.11 4.73±0.17 t 4.848 3.576 3.201 3.661 P 0.000 0.002 0.005 0.002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90.00%)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70.00%),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細內容見表2。

表2 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n(%)]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比觀察組患者高,兩組患者差異較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評估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s, 分)

表3 評估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s, 分)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10 53.65±2.37 39.34±7.86 56.89±1.23 38.13±7.59觀察組 10 54.14±2.38 14.27±5.18 57.13±1.14 13.24±5.21 t 0.461 8.422 0.453 8.550 P 0.650 0.000 0.656 0.000組別 例數
癲癇也叫做羊角風,屬于神經內科疾病,其臨床表現為口吐白沫、持續性癲癇狀態、突然喪失意識,病情反復,不易治愈,常伴隨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直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3]。若患者治療及時,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癥狀,但癲癇患者在社會上備受歧視,降低了自我效能感,尤其是老人,極易喪失治療信心,不利于疾病的恢復[4]。
因此,對老年癲癇患者實施護理極為重要,常規護理是指簡單的基礎護理,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指導患者如何用藥,強調遵照醫囑堅持用藥的必要性,對患者的康復有一定的作用,但對患者的護理不夠全面。護理干預秉承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除了常規護理的內容外,還要關心鼓勵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穩定患者的心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患者及家屬更全面的掌握癲癇的相關知識,讓患者明白癲癇的發病機制、如何預防、治療方法等,有效降低預防不良事件的出現,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增強治愈信心,與患者家屬溝通,動員其主動探視患者,消除患者的陌生與孤獨感,增強患者對抗疾病的自信心。及時發現患者的發熱、便秘等癥狀,做好相應的解決措施,預防感染,提高預后效果。
本研究顯示,采用常規護理患者的遵醫行為、健康行為、藥物治療、日常生活等自我效能感評分均低于采用護理干預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評分,兩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90.00%)高于患者對常規護理的滿意度(70.00%),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采用常規護理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比采用護理干預的患者高,兩組患者差異較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
總而言之,與常規護理相比,護理干預對老年癲癇患者的臨床意義重大,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全面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可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減少患者癲癇的發作和意外傷害的發生,且安全性高、預后良好,有利于控制的恢復,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一致認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