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關總署1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長5.1%,其中出口增長4.3%,自4月起已經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進口增長6.2%。上半年,中國外貿總值同比下降3.2%,降幅比前5個月收窄1.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7.71萬億元,下降3%;進口6.53萬億元,下降3.3%。
中信證券:6月出口增速止跌回升好于預期,主要受到中國作為全球供應中心從而帶來訂單增加的影響以及外需改善的推動;進口增速顯著回升,主要受到國內需求強勁、價格修復以及出口相關制造業需求回升的影響。由于疫情在國內和海外的錯位,一季度國內貿易差額的增速約為-82%,但二季度貿易順差增長49%,我們認為,在目前海外二次疫情的沖擊下,貿易順差再次大幅收窄的可能性較低,因此后續外需對國內經濟的壓力可控。
華泰證券:總體來看,全球新冠疫情控制情況有所好轉,各國都在努力恢復正常經濟活動。三季度內需有望延續修復,而外需仍可能受貿易摩擦、海外疫情反復等因素擾動,內需復蘇確定性強于外需,對應我國進口可能較出口數據表現更為積極,貿易順差或將收窄。
中金公司:經濟復蘇帶動進出口增速回升。中國經濟二季度以來大幅回升,全球經濟也從5月份開始逐步恢復。6月全球制造業PMI普遍回升,美國制造業PMI回升至擴張區間。6月中國制造業PMI出口訂單回升至42.6,仍處在收縮區間。往前看,隨著各國逐步復產復工,疫情對貨物貿易影響減輕,未來進出口的回升主要取決于國內外需求的恢復情況。我們預計下半年國內外需求繼續回升,但回升速度可能會放緩。
光大證券:隨著海外疫情邊際緩解,歐美紛紛開始復工,數據均有邊際改善。海外疫情主要沖擊服務業,而海外服務業對中國出口的依賴度不到海外制造業的三分之一,使中國一般貿易韌性較強。未來出口是否繼續好轉有待觀察。若疫情逐漸緩解,防疫物資出口將回落,而其他出口將維持弱復蘇的態勢。全球經濟復蘇之路難以一蹴而就,出口二次回落的可能性仍然不能排除。
國金證券:6月外貿數據有四點啟示:進口回升力度較大,其中有基數效應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海外生產的改善比較明顯。6月進口數據表明海外生產端因素可能將不再作為制約進口的重要因素,反而需求的影響權重逐漸加強;出口進一步改善意味著海外需求逐漸回暖;未來看,隨著全球復工逐步恢復,供給的影響逐漸弱化,進出口將逐漸回歸需求影響。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出口可能穩中有降,進口改善趨勢不變,但疫情對海外生產和需求的影響仍具有一定不確定性,需要觀察;值得注意的是,從貿易方式上看,改善的依然是一般貿易,而來料加工貿易同比跌幅仍在擴大,表明我國制造業的恢復可能沒那么好。
商務部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4721.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降幅較1—5月收窄2.5個百分點,總體好于預期。6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11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二季度實現同比增長8.4%。
中汽協數據顯示,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2.5萬輛和230.0萬輛,環比分別增長6.3%和4.8%,同比分別增長22.5%和11.6%。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0.4萬輛,同比下降33.1%,環比增長26.8%。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6月,共計銷售各類挖掘機械產品24625臺,同比漲幅62.9%。國內市場銷量21724臺,同比漲幅74.8%。出口銷量2901臺,同比漲幅7.6%。業內人士預計,全年挖掘機銷量有望接近30萬臺。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7197只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16.9萬億元,比去年末大增2.14萬億元,半年增幅14.47%。權益基金增長1萬億元。
國家發改委消息,今年及后續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匡算總投資約1.29萬億元,能夠帶動直接和間接投資約6.6萬億元,年均新增就業崗位約80萬個。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63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第一、二、三產業用電量分別同比增長12.9%、4.3%、7.0%,均實現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