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紫依 邱敏 陳丹丹 張蘇文 戚鵬程
摘 要:近年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規模龐大的人口流動使農村空心化愈發嚴重,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和高齡化加劇,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突顯,逐漸成為鄉村占比較大的主體,對鄉村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本文分析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相關治理路徑,以期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鄉村振興;空巢老人;養老
1 引言
21世紀中國特色養老產業結合農村經濟的發展已形成了一個“老人養老-產業發展-設施建設-鄉村振興”的良性循環。隨著城鎮化不斷擴大,雖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發展,但也加劇了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難的問題。2010年中國有30.7%的農村空巢老人家庭,農村空巢老人高達1600萬。因此,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突破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境,提升農村空巢老人的幸福感是貫徹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中國特色養老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加大基層政府對農村養老服務的財政投入,針對老人增收和多元養老模式,突出農村養老醫療體系的位置,建立完善農村空巢老年人關愛服務的體系,加速構建完善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透析農村空巢老人的困境將強化農村面對養老問題的解決能力,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資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化地發揮各主體的積極作用。這對于國家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和解決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2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現狀及問題
2.1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的現狀
老人的經濟收入整體偏低,農村的貧困程度較高。據調查顯示,農村空巢老人收入的主要來源主為農村養老保險、生活補貼和子女經濟上的支持,總體,消費能力較弱,老人生活狀況依舊不盡如人意,不得不通過務農手作等工作來支持現有生活。
勞動以及撫養孫輩的負擔較重。客觀上,嚴格的戶籍制度以及快節奏的城市生活的使得整個農村家庭遷入城市。主觀上,老人固有的傳統觀念使得自己無法融入的城市生活。二者造成了老人與子女的分離。80%的空巢老人會承擔起照顧孫輩的責任,老人逐漸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城鎮化的速度導致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流,老人不甘心土地閑置又拒絕承包給他人經營,造成了身心上的壓力。
農村醫療設備不完善,農村基層衛生服務質量低下。盡管實行了農村醫療合作,但是由于醫療服務點之間距離太遠、基層衛生人員的素質低等問題導致農村衛生服務總體質量不高,成為空巢老人身體狀況每況日下的客觀原因,加上老人自身“托病的心態”以及一些保守封建的思想導致老人未能及時就診。
2.2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存在的問題
經濟供給不足。首先,農村老人主要勞動收入來源于務工或務農,但隨著他們逐漸年邁,勞動報酬隨之減少,同時,老人大多數患有疾病,需要大量的費用來治療;其次,農村空巢老人的子女大多在外務工,生活水平較低,老人獲得子女經濟支持的可能性較低;最后,新型農村社保規定,年滿60周歲的農村老人,可領取一定養老金,但該政策“保基本、廣覆蓋”的特點注定養老金金額較低,改善生活作用有限。
生活缺乏照料。在我國傳統的養老觀念中,子女贍養老人,天經地義。但在空巢老人家庭中,子女常年在外務工,無法盡孝;甚至因為孝道觀念受到不良價值觀影響,部分子女拒絕贍養老人。另外,在農村地區,居家養老服務未普及,而傳統觀念又阻礙了老人前往養老院養老。因此,空巢老人需自我照料,存在較大困難。
精神缺少慰藉。農村空巢老人的子女大部分常年在外務工,與家中老人團聚機會較少。而城市空巢老人文娛活動豐富,精神生活充實。相比之下,農村空巢老人則因為農村經濟發展有限,并沒有這樣的機會。
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的治理路徑
(1)整合農村分割破碎的土地資源,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增加農村空巢老人收入。因傳統小農經濟及我國人口基數大等因素的影響,我國人均土地資源較少、分割零散且整合困難。而專家提出的“三權分置”,即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相分離的這一思想指導下的“三塊地”改革,與農村空巢老人擁有較多閑置土地、勞動能力退化、收入低缺乏養老金的特點相契合。從而使國家能夠盤活資源,實現土地集約化經營,使農村空巢老人得以通過改革增收,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中的收入問題。
(2)利用政策優勢,大力發展農業,推進農村現代化,改善空巢老人生活條件,完善養老設施。在支持貧困落后地區建設的政策下,資金、土地、人才由城市流入鄉村,多個鄉村振興試點于2019年在多個省份陸續建立,糧食產量也穩定在較高水平。而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環境隨之改善,文明鄉風管理機制和工作制度基本健全,易形成良性循環助力農村現代化,在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使農村空巢老人養老設施及養老服務得到保障。
(3)發掘鄉村優勢,開發特色農家產業,吸引相應消費群體,提高老人收入并滿足老人精神需求。近年來,靜謐、樸素、慢節奏的鄉村生活受到都市人的追捧,各種基礎設施和現代生活工具的缺乏被認為是回歸自然、自給自足的幸福和簡單的獲得感,農村空巢老人可以利用城市人的這一心理以及政府政策之便,發掘本村特色利用閑置房屋開發農家樂產業,在經營這一產業的過程中提高收入、滿足自身社交及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孟傳慧,田奇恒.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服務現狀及服務體系構建討論[J]價值工程,2014,33(05):296-298.
[2]蔣婕.代際關系視角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現狀——基于B村的實地調研[J]經貿實踐,2017,(18):59.
[3]楊敏.農村空巢老人情況調研報告[J]農家參謀,2019,(08):190-190,193.
[4]原新.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困境與化解之道[J].人民論壇,2019,(28):69-71.
[5]曲順蘭,王雪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養老服務研究新趨勢[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0,36(02):26-35.
[6]劉奇.鄉村振興戰略下關于農村養老問題的對策[J].社會與公益,2020,(01):74-77.
[7]曲延春,閻曉涵.晚年何以幸福: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困境及其治理[J].理論探討,2019,(02):172-176.
[8]何敏.我國農村家庭養老模式的困境與對策[J].智庫時代,2018,(5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