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明確行情本質和主線
主持人:上周的大漲和本周的調整形成鮮明對比,很多股民感覺又坐了“過山車”。
袁月:與其說行情自身波動大,倒不如說是情緒波動大,甚至有的人心態已經“崩了”!上周還在著急往里沖,本周又開始“后悔”,要是這種心態,“過山車”應該不止坐一次了!早在之前,我就說過,A股歷來的風格就是極端化,將一種風格演繹到極致,之后出現相反的走勢,所以我才強調不要漲時看漲、跌時看跌。
另一個“慌”的原因在于沒有看懂邏輯或者說本質,總是跟著市場聲音跑,左右為難,這也就是為什么我要在“滾雪球策略”中,反復跟蹤一個行業,持續更新行業的最新動態,讓學員看懂發展邏輯和本質特點,最大限度的減輕焦慮,做到心中有數、應對自如。
對于盤面普跌、強勢股大跌、恐慌盤涌出等現象,看似恐怖,但仔細分析,其實也符合歷來調整時候的特點。短期最先跌或者跌幅大的一定是漲幅大或者估值高的品種,如果一只個股短期出現50%甚至翻倍的上漲,那么出現20%左右的回調有什么不對呢?在情緒釋放后,龍頭股通常還是反彈力度最強的,至于能否開啟第二波還要結合盤面綜合考量。
只是很多人誤認為這是牛市,就應該天天漲才對,不應該普跌和連續下跌,這屬于認知錯誤,并不是市場的錯誤。此外,還要明白的是:只有調整才會帶來邏輯通順板塊安全邊際更高的機會,這也是接下來需要重點觀察的。
主持人:確實,那接下來投資者應該如何面對?
袁月:上周的文章說過,不會有那種全面牛市到來,還是把握結構性牛市,除了系統性風險以外,這種機會會一直存在。短期只要成交量能夠維持在目前相對高位的水平,板塊輪動和個股的機會就會存在,如果成交量持續的明顯萎縮,板塊和個股的機會也會逐步減弱,這還是需要觀察的。
短期對于指數肯定要有個企穩過程,比如不再大幅下跌,收出下影線或者連續小陽線,盤面上漲停個股增加或者有持續的熱點。企穩之后還會有板塊輪動的機會,但在此之前,不要盲目重倉博弈。
對于主線依舊堅持“金融+科技”的方向,金融是這波上漲的發動者,短期還是資金相對最集中的。而科技這條線短中期皆可,范圍大、估值活、彈性高,有利于資金的發揮。再從資金屬性看,機構和游資還會分別主導不同的方向,雖然都是大科技范疇,但個股基本面和走勢則完全不同,這時候龍頭股的優勢還會再次顯現。
主持人:之前你聊過留意中報的機會,從目前已經預告的結果看,能得到哪些啟示?
袁月:都被指數走勢搶了風頭,其實,中報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對于全年有著重要指示作用。比如一季度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公司業績都不好,這也許會繼續影響中報結果,但如果二季度環比明顯改善,甚至同比也能上升,是不是就說明生產經營好轉了,對于下半年也會有更高的預期,這將直接反映到股價走勢上。
當然,對于部分醫療耗材可能不適合這個思路,雖然二季度對比一季度還在增長,對比去年同期更是十幾倍的增長,但對于這種高增長的持續性不要太過期待,甚至下半年就會有減速的可能,尤其是在經過近期股價大幅上漲后,這類公司的性價比越來越低。
相對應的是,某些行業的業績增長可能會更持續,比如之前在文章和“滾雪球策略中”多次分析過的游戲行業,受益于疫情一季度收入明顯增加,二季度留存率高于市場預期,并且有一定持續性,外加下半年新款游戲的推出以及云游戲的預期尚未落地,這些都是該板塊的催化劑。
之前反復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在加速,包括歐洲的政策、特斯拉的銷量增加等等,相關個股的走勢也很強,但要注意的是,這些都不能改變相關公司中報不會太好的事實,甚至部分公司還會比較差,雖然市場對此也有了一定預期,但如果最終結果比預期的還差,是有可能出現調整的。
說了這么多,中報對于每個板塊的影響都會不同,但無論怎樣,還是堅持我一直強調的原則:只要不影響中期發展邏輯,短期的調整都可能帶來安全邊際更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