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彥
摘要:“融媒體”是新媒體在不斷發展,與傳統媒體發生碰撞的境況下所生成的涵蓋資源整合、信息共享、聯動互通的全新媒體,是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尋求突破的必經之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縣級融媒體更需發揮自身職能、彰顯自身優勢,深入前線,奏響非常時期抗疫宣傳的最強音。文章著重從四個角度,就疫情防控期間發揮融媒體作用的途徑展開論述,以期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帶來一定的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融媒體 新冠肺炎疫情 宣傳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及信息時代的來臨,各種新媒體的發展勢頭異常迅猛,而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大環境下,時代賦予融媒體的任務越來越艱巨,融媒體本身所承載的使命和責任也越來越清晰。以當下我國所經歷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例,融媒體更需發揮自身優勢,做好發聲器、傳聲器的基礎工作,增強社會輿論引導職能,為廣大民眾服務,在特殊時期緩解人們的不安和焦慮,傳播中華民族的抗疫正能量。
多渠道開啟宣傳,讓抗疫深入人心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為了讓廣大民眾在最短的時間內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進而提高警惕并加入到全民戰“疫”的征程中,媒體必須起到應有的作用。大眾既需了解有關“新冠”的各種科學知識,也需了解目前疫情發展的情勢,更需明確當下應對疫情的措施手段、進展及各行各業的迫切需求——只有人盡皆知,才能自發抗疫,收獲最佳的戰“疫”效果。
因此,媒體更應充分發揮融媒體效應,開啟全方位、多渠道的宣傳,使我國的抗疫故事、抗疫力量和抗疫精神深入人心。諸如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等社交載體,各種移動網絡、PC端等都可成為發布抗疫專題的重要輸出端口,只要有能夠彰顯國民正能量的新聞報道、專題策劃、抗疫知識,都可進行不間斷地發布。以甘肅省臨澤縣融媒中心為例,全體工作人員自2020年1月26日起正式放棄休假,利用電視新聞欄目、廣播新聞欄目、APP、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平臺,采取全方面、立體式、多層次的宣傳方式,平均每天發布各類新聞數量突破300條,將來自黨中央、省、市、縣級別的各項部署第一時間發布、廣而告之,求廣度、求深度,助力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抗疫氛圍。
實施全媒體聯動,做好權威發布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考驗的不僅是我國的綜合實力,更考驗媒體的輿論把控能力。尤其在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而海外疫情嚴重的情況下,來自境外的不友好媒體和言論借助無線網絡輸入到本土,對很多人的思想產生影響,甚至讓意志不夠堅定之人產生動搖。
在此情形下,媒體更需彰顯自身的權威性,通過實現全媒體聯動,及時向社會、民眾傳達全面、真實的有效報道,扼殺一切消極輿論對人心的“蠱惑”。
疫情期間,臨澤縣融媒中心充分發揮融媒體平臺的矩陣優勢,集中力量以央視移動客戶端、視聽甘肅、新甘肅、棗鄉臨澤APP、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為載體,實現全面聯動,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冠肺炎疫情所做出的重要指示及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批示,結合地方政府的相關會議精神,動態發布信息、權威播報消息,通過制作涵蓋圖文、影音等不同形態的新媒體產品,做好輿論引導工作,使大眾第一時間了解事態進展,全面提高疫情防控信息和新聞的到達率,積極引導并著力保障群眾不信謠、不傳謠,建立相信國家、相信黨和政府的積極思想理念。
“線上+線下”組合出擊,做好輿論引導的“最后一公里”
疫情防控期間,輿論引導是頗為重要的話題,尤其在遠離城市中心且地處偏僻的廣大鄉村,如何保證信息的到達率十分關鍵。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參與,就無所謂全民抗疫,如此自然無法從根本上取得勝利。在這種情況下,融媒體更需打出“線上+線下”的組合拳,做好輿論引導的“最后一公里”。
首先,針對廣大鄉村地區民眾文化素養不高、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臨澤縣融媒中心特別采用了“抗疫案例+法律條文”相結合的呈現方式,制作出《主播每日一法》欄目,在普法教育的同時大力宣揚疫情防控知識,將看似晦澀枯燥的內容植入到具體案例當中,增強了欄目的現實意義,也間接提升了民眾的接受程度。
其次,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大眾因為不解,而過分夸大疫情,并在群眾當中大肆渲染,造成恐慌。對此,臨澤縣融媒中心采取的態度是不過分夸大疫情的嚴重性,更不放松警惕,即便在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的當下亦是如此。為此,融媒中心走進與疫情防控直接發生關聯的醫療機構,邀請權威專家現身說法,并將這些內容結合本地區的特殊情況制作成專題欄目,發布在各類媒體平臺上推而廣之。
再次,疫情會帶來焦慮和恐慌,會加劇人們的不安情緒。此時,媒體需充當調節劑的角色,在非常時期制作和發布充滿人文關懷和社會正能量的節目,給大眾以勇氣、信心,堅信彼此都能攜手渡過難關。對此,臨澤縣融媒中心深入基層,從各式各樣的小人物著手挖掘抗疫故事,尋找暖人心扉的感人時刻,這些特別的內容也能成為鼓舞人心的力量。
最后,融媒體需加強民眾互動,利用新媒體、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記錄每一張抗疫面孔,聆聽每一段抗疫故事。這場已然持續數月的戰“疫”并非一場只屬于醫護人員或政府公務人員的戰爭,其波及方方面面,影響力已超出很多人的預估,宏觀情勢下沒有任何人能夠在如此洪流下獨善其身,每一個人都是這場抗疫行動的一份子。如此,融媒體借載體之便,和大眾積極開啟互動,邀請疫情之下平常人,無論處于何種崗位、何種狀態,無論已經積極復工還是被迫隔離,無論受到疫情的波及而出現短暫的失落,抑或受到疫情的影響依然奮戰在一線,都可在線說出自己的故事及所見所聞,讓涓涓溪流匯入成中華民族抗“疫”的偉大詩篇。
甘當逆行者,深入抗疫第一線
疫情當道,距離廣大病患最近的是醫護人員,而距離整個疫情防控形勢最近的是媒體。雖然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每一個人都有變成信息源的可能性,但論信息發布的權威性、精準性和可靠性,任何人都無法和專業的媒體相比。所以,在這個特殊時期,媒體更需扮演好“逆行者”的角色,深入抗疫的第一現場,帶來完整而鮮活的疫情報道。
首先,在本地工作人員出不去而外地報道人員進不來、城市與城市之間幾近隔絕的情況下,臨澤縣融媒體中心采編播人員深入前線、深入基層,針對廣大鄉村、基層站點等尋常新聞報道難以觸及的區域,重點報道抗疫舉措、群眾反響,既增強了廣大民眾對戰勝疫情的信心,也凝聚了每一個普通民眾的向心力,使基層的疫情防控工作形成積極而融洽的氛圍,更及時向上級匯報地方戰疫成果,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傳聲器的作用。
其次,從1月26日起,融媒中心在電視《臨澤新聞》節目及“甘肅臨澤公務網”中開設《萬眾一心 抗擊疫情》專欄,聚焦大眾頗為關心的公共場所,如衛生站、交通物流中心、公安部門、外來通道、高速公路口等,深入挖掘疫情防控期間發生的感人故事,既讓大眾了解這些關鍵位置的疫情防控戰況,也通過樹立先進典型的方式,凝聚國人的抗疫力量,為大局的穩定、社會的和諧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再次,通過整合疫情防控期間的主要素材和訊息,形成了《當親情遇上疫情,他們義無反顧》《我們多跑跑,居民更安全》《逆流而上的疫情防控隊伍》等上百條優質新聞報道,并將這些報道推送至上級媒體,甚至將部分影響力大且具有代表性的內容發布在《人民日報》客戶端、甘肅電視臺、《甘肅日報》《甘肅農民報》等媒體上。本地抗疫工作在得到認可的同時,更增強了地方抗擊疫情的信心和勇氣。
最后,關鍵時刻媒體人拿起的不僅是筆,還成為抗疫一線的一名工作人員。在面對協助消毒檢查、人員登記、配合宣傳、發放資料、匹配和運輸物資等需要人力完成的工作時,媒體人也要奮不顧身地沖上前線,緩解區域內人員的工作壓力,保障能夠準時、順利地完成相關工作。此時此刻,媒體人在群眾中不再是簡單的發聲器和傳話筒,而是抗疫洪流中的一朵浪花,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吸引和感染更多人加入這場抗擊疫情的戰斗中,團結一心、逆流而上、創造奇跡。
總而言之,疫情考驗的不僅是我國的綜合實力,也包括廣大媒體的創造力、資源整合力及社會價值的實現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每一位媒體人都必須充分利用融媒效應,做好疫情期間的輿論導向工作,正確、積極且科學地向廣大民眾傳遞疫情防控信息,報道社會上各種充滿正能量的人和事,緩解群眾焦慮、增強群眾信心,時刻發出抗疫宣傳最強音。(作者單位:臨澤縣融媒體中心)
參考文獻:
1.趙鋒:《創新融合傳播機制做強地市主流輿論——<河源日報>抗洪搶險救災融媒體報道探索》,《中國地市報人》,2019(6)。
2.周穎:《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工作者媒介素養的現狀與重塑》,《新聞研究導刊》,2019(16)。
3.徐艷:《盡銳出戰 融合創新 主流媒體如何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新聞戰線》,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