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鑫
摘要:2020年是我國融媒體發展的關鍵時期。在信息社會,視聽元素已然成為人們了解世界的剛性需求。而直播作為視聽元素的一種,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轉變傳統直播方式,運用先進技術和權威平臺聚合力推出系列產品贏得社會好評,彰顯了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溫度,也是傳統主流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建設融媒體的階段性成果,對于今后傳統媒體發展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視聽元素 慢直播 快直播 媒體融合創新 新冠肺炎疫情
2020年是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第六年。六年來,無論生產機制、組織形式還是內容方面,媒體融合都已走進了深水區。新媒體時代下,視聽元素已成為人們了解世界的剛性需求,在人們的傳播交流鏈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信息繭房機制對信息的交流與傳播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何利用視聽元素抓住受眾,讓人們形成體驗式消費,成為信息社會內容生產者的首要任務。媒體將視聽元素與用戶之間的高黏性關系作為切入口,視頻內容因此得到迅速發展,尤其是以短平快著稱的短視頻最為明顯。在直播領域,相關人員也在不斷進行突破與創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央視新聞應用慢直播的創新報道形式,即主流媒體利用視聽元素打造高度融合媒體的集中體現。
什么是慢直播
“慢直播”是一種站在人們熟知的傳統直播(快直播)的對立面,與過去直播生態完全不同的概念。慢直播采用無剪輯、原生態的直播方式,相較于以往的新聞直播來說,漫直播畫面沒有明顯的視覺沖擊,是實時場景的網絡再現,其時長相對較久,短則十幾個小時,多則幾百個小時。慢直播作為一種直播生態,并不是第一次被應用,此前多用于旅游、形象宣傳。如2018年4月20日,青海網絡廣播電視臺打造的中國首個鳥類濕地慢直播平臺——“鳥島慢直播”。
慢直播在新冠肺炎疫情報道實踐中的應用
2020年1月27日20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利用5G高速網絡傳輸信號、VR、云計算等新技術,充分發揮央視平臺的整合能力,推出了“疫情24小時專欄”和“與疫情賽跑——全景直擊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最前沿”系列慢直播,全面實時地為社會大眾呈現出人們為抗疫爭分奪秒建設醫院的場面,全網人民共同見證了兩座醫院從無到有的全過程。截至兩座醫院順利交工,這個全程無剪輯、無解說、只有幾個固定機位的直播長達600多個小時,卻吸引了1億多人次在線觀看。1月29日凌晨3時,直播頁面顯示的在線人數超過1000萬人,上窗口的直播畫面和下窗口網友的評論同時進行,網友在線“云監工”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億次,直播評論區的互動也幾度上了微博熱搜。這場慢直播迅速成為時下的爆款直播視頻,不僅在國內十分火爆,同時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武漢火神山醫院的施工場面成了推特國際新聞首頁的熱門內容,單個視頻瀏覽量達到近554萬。截至2月16日,央視頻最高峰時共推出了火神山、雷神山、武漢天河機場、方艙醫院的16路慢直播、4路VR慢直播,直播內容被BBC、FOX等眾多國際主流媒體和社交媒體平臺大量轉播轉載,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一起見證了什么是中國速度。
慢直播在全民抗疫期間發揮的作用
“云監工”成為新的輿論監督模式。法國哲學家米切爾·福柯認為,信息不對稱的現代社會是一種全景式監獄。而在信息泛濫的網絡時代,每一個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與傳播者,人們參與社會事務的能力空前提升,而社會監督也不再只是“權利的眼睛”,每一個公眾都能夠監督政府行為,而此次央視頻的慢直播方式則是將“網絡+督查”的監督方式發揮到極致。根據央視疫情直播數據統計顯示,自慢直播開播以來,吸引了最高6326.1萬人次同時在線觀看,監督主體數量的龐大性、范圍的廣泛性、隨時能夠進入直播間的隨意性及時間、地點的不確定性、身份的匿名性,為疫情防控提供了超強輿論場,慢直播為人們行使監督權、表達權提供了最具說服力的平臺。
滿足受眾對實時真相的需求。后真相時代使得新聞的真實性面臨巨大挑戰,而越是在緊要時刻,真相就越重要,形式主義和表面功夫將無法再輕而易舉引導人們的思想。戈夫曼在他的擬劇理論中將人的表演分為“前臺行為”和“幕后行為”,通常的前臺行為都是有意而為之,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主觀性,而慢直播呈現的是一種無限逼近現場真相的報道方式,是一種客觀和真實性很強的幕后行為,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受眾對實時真相的需求,成功引導正面輿論場,避免了不法分子傳謠、民眾信謠。
網絡陪伴式社交。信息大爆炸時代使人們在享受社交網絡帶來的快感的同時,也對收割流量的網絡變現方式及自身隱私權被不斷侵犯感到厭煩。現實生活中的焦慮、不安、擔憂、孤獨促使人們進入社交網絡尋找陪伴,于是形成一種群體孤獨。而無任何加工的慢直播現場以第三方陪伴者的姿態為大眾提供場景,這與主播臺前直播完全不同,用戶在這種場景中能夠進行自我思考、自我價值預定,代入感極強。人們在恐懼和不安的情緒下需要一個出口來緩解內心的焦慮,喻國明教授將這個出口稱作社會安全閥門。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搭建慢直播網絡公共話語平臺并賦予其權能,使之作為安全閥門,這種陪伴式的社交有利于讓人們找到情緒的出口,緩解焦慮、凝聚共識、樹立信心。
為將來的歷史文化研究提供原生資料。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無疑是全世界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公共衛生事件,其對醫療衛生、教育、餐飲、旅游等各行各業的影響巨大,后世對此事件的研究也將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而央視頻的系列慢直播將會成為中國對疫情研究的珍貴原生資料,為人類歷史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
慢直播創新傳播的啟示與總結
此次慢直播的成功讓人們感受到技術賦能下抗疫傳播的力量,這是單項傳播和選擇性傳播都無法達到的效果。這無疑是傳統主流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建設融媒體的階段性成果,對于今后傳統媒體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慢直播+技術創新。央視作為傳統主流媒體,近年來在國家發展戰略的指導下順勢而為,不斷探索融合媒體發展的道路,如《新聞聯播》2019年7月29日上線的“主播說聯播”、央視頻APP。而“央視頻”自成立以來就與騰訊、華為等高新技術產業建立合作,通過5G+4K/8K+AI三種力量的加持,為用戶不斷提供視頻資源。而此次慢直播央視與中國電信達成合作,為了將最清晰的畫面傳送到大眾面前,央視采用星光級網絡高清高速智能攝像機及分辨率極高的VR直播攝像頭,實現了形式創新與技術創新高度融合,為用戶提供了高質量的直播內容。
慢直播+權威媒體。新媒體時代背景下,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模式下內容生產的弊端日益凸顯,網絡空間充斥著大量難辨真偽的信息,“把關人”效力缺失,從而影響人們的判斷與思考,于是信息生產與傳播更多是依靠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和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 模式,相信權威是受眾的本能,而對于具有很強社會公信力的主流媒體來說,新聞真實客觀性是其維護自身公信力的重要途徑,對新聞事件進行議程設置、傳播客觀事實、發揮輿論引導作用,是其責任與義務。疫情期間,“雙黃連事件”讓人們再次認識到謠言可畏,所以主流媒體開展慢直播盡最大努力還原新聞真相也是為自身樹立品牌、提升權威與公信力的重大舉措。
慢直播+公共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人類對于自己生存環境的關照永遠高于一切,倘若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其他都顯得相形見絀。人們的擔憂與惶恐聚焦于對事情本身的關注,所以慢直播能夠迅速博得人們的眼球。人類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整體,過去、現在、未來,人類的公共大事件會持續發生和進行,慢直播對于這類事件的影響遠遠高于普通事物。
慢直播+社會溫度。新聞的本質是真實客觀,慢直播的形式尊重了大眾的知情權,使其更好地行使了監督權。同時,由直播內容衍生出來的“疫情文化”,也凸顯了全國人民對武漢的支持,有利于凝聚社會力量,體現了主流媒體在大災大難面前,既尊重客觀事實,又彰顯社會溫度。
結語
慢直播雖然在疫情期間體現了超強的影響力,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其背后的問題,“云監工”式輿論監督讓人們充分行使監督權,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嚴肅新聞娛樂化的現象,而且網民素養參差不齊,容易在輿論場引發次生輿情。良好的直播生態圈是移動化、互動化、場景化的,也是快直播與慢直播相結合的,我們既不能過分推崇慢直播,也不能總是以傳統直播的方式為大眾傳播新聞消息,媒體組織應該在合適的時間、地點,選擇性地使用慢直播。同時,也要立足于內容生產方面加強對傳統直播的改革與創新,時刻保持警惕和反思泛娛樂文化形式,避免嚴肅新聞娛樂化,從而促進媒體資源進一步融合,更好地打造全媒體時代。(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
參考文獻 :
1.喻國明:《媒體變革:從“全景監獄”到“共景監獄》,《人民論壇》,2009(15)。
2.金曙:《從慢直播實踐看視頻直播生態的融合與創新》,《上海廣播電視研究》,2019(1)。
3.劉國元,徐鳳琴:《一種新的輿論監督模式:“云監工”——基于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慢直播研究》,《前沿》,2020(2)。
4.央視頻:《數千萬人“云監工”這才是真正的春節檔大片!》,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7116220246144656&wfr=spider&for=pc,202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