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江偉 蔡麗
摘要:進入新時代以來,媒體工作正以突飛猛進的趨勢向前發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跨越,新媒體和融媒體的交互進行每天都會發生。在瞬息萬變的媒體環境下,媒體的不斷融合發展,給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融媒體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 創新
現階段,新聞采編工作已不僅僅是新聞的采集編寫,更在新媒體發展形勢下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這就要求新聞采編從業者在工作過程中要做到創新性與時代性相結合。
融媒體下新聞采編工作的機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技術通過科技產品變為了現實,改變著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新聞轉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可從各個渠道發現并見證新聞。從理論上來說,新聞已實現了全民化,新媒體開始出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開始了新一階段的融合,融媒體平臺作為兩者融合后的產物開始被建設。融媒體平臺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有著新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新聞工作者可獲得更加豐富的信息資源,信息渠道不斷擴大。而在傳統媒體發展過程中,新聞工作者需大范圍搜集與整理新聞線索及素材,通過實地走訪與調查或電話采訪,獲取準確的新聞。而從當下來說,各種新媒體平臺和網絡媒體平臺的開放,使每個人都成了自媒體,新聞采編工作者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越來越多。新聞采編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報道和編寫時,可通過獲取各種渠道的素材和線索進行報道,減少了新聞報道過程中的成本,大大擴展了新聞報道的局限。第二,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有效融合,使得新聞傳播面和傳播通道有了新的發展,新媒體的發展使得新聞的傳播通道不僅僅限于報紙、電視等媒介,更多地展現在手機等智能設備客戶端等多個端口,新聞傳播通道朝著多樣化和立體化的方向邁進。同時,傳統紙質媒體及電視媒體的不足之處是新聞保存的不便,電視媒體不方便看回播,紙質媒體的新聞報道保存也很容易丟失。而新媒體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點,一個鏈接足可讓讀者隨時隨地地展開閱讀,閱讀體驗較好,而且還能隨時實現視頻的保存、回放等,讓讀者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間及更好的閱讀體驗。
融媒體下新聞采編工作中的問題
工作理念問題。融媒體的發展迅速對于傳統媒體來說是機遇,同時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工作方式和理念的更新在現階段來看極為重要。在新聞行業普遍進入融媒體時代后,部分從業者尤其是資歷較深的從業者無法很好地接受并適應這種改變,主要表現在日常工作中,相當一部分新聞采編工作者仍采用傳統媒體報道的方式,內容缺乏創新和趣味性,通常采用大篇幅的方式進行報道,未能依照讀者的閱讀興趣或閱讀體驗制定相應的采編標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讀者的閱讀興趣?,F階段,人們正處在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快節奏的生活使得人們能夠靜下心來閱讀的時間變少,人們寄希望于通過更少的時間掌握更多訊息,不愿意花時間去慢慢品味。新聞快餐成為了普遍現象。
新聞采編的時效性問題。新聞時效性一直以來都是衡量新聞最為關鍵的問題。讀者更想在第一時間了解信息。在傳統媒體時代,一篇新聞從采訪到刊發環節,往往經歷一天甚至更長時間;而在融媒體時代,如果再經歷這么長時間,新聞變成了舊聞,讀者早已通過其他途徑了解了這個事件,將大大降低新聞的價值。在融媒體時代,新聞事件往往會在第一時間被發掘,而這一發掘有可能是官方發布,也有可能是各種媒介的發掘。如果融媒體從業者沒有及時緊跟新聞熱點,反而會導致信息滯后,最終導致官方媒體的時效性大大降低,損害自身的媒體品牌。所以,信息的及時和流通是保證新聞采編實效性的重要方面。
新聞采編工作的商業化問題。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媒體也需要有一定的盈利,這是保證企業能夠高效、高質量運轉的重要物質基礎。但我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我國新聞事業屬于社會文化事業,具有公益性,傳媒業應將社會責任和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然而,過度的商業化會使傳媒業不顧公眾利益和社會效果,背棄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導致新聞傳播產生負面效應。對于我國民眾來說,媒體有著很高的權威性,這是民眾了解真實事件的重要渠道。過度的商業化不僅會影響新聞質量,而且會讓民眾缺乏對于新聞事業的信服力,因此,傳媒業的過度商業化不可取。
新聞采編活動的地域化差異明顯。傳媒業會因為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存在差異,這是我國現階段傳媒業的發展現狀。比如,對于融媒體下的傳媒業來說,雖然很多傳媒業都已轉化為了融媒體的工作方法,但效果卻有著天壤之別。在部分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地區,融媒體的發展更為高效,這些地方的采編工作創新性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新形勢下優秀的融媒體工作者,真正發揮出了融媒體的價值所在。但對于部分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地域來說,融媒體的發展差強人意,一些地域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之前傳統媒體的做法,而只是選擇了形式上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貌合神離”,對融媒體發展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新媒體發展帶來受眾的變化。新媒體的受眾和傳統媒體受眾來源不同。在傳統媒體時代,一則新聞事件從發生到編寫再到刊發,最后到達讀者手中,需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而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事件發生后,讀者能夠通過多渠道、多領域、多層面了解到整個新聞事件的發展過程,甚至能夠參與到新聞事件的評判中,其中最大變化是讀者群的改變,部分讀者因不適應新的新聞傳播媒介而流失,然而也有新的讀者群出現,部分年齡偏低、喜歡新鮮事物的讀者能夠通過各種智能設備終端看新聞,新的受眾人群的出現也使得新聞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受眾需求的變化促使新聞報道方式發生變化,新聞報道也從此由“報道什么人們就看什么”變為“人們看什么就報道什么”的個性化選擇。
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采編工作創新的思路和方法
融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工作思路轉換。融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工作者要學會合理利用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能,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來實現工作思維的改變,在工作中要學會通過分析用戶數據來了解用戶喜好,將新聞采編轉換為全媒體報道方式,實現思維方式和思維理念的變化,將新聞更加立體化、多維度地呈現出來。
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力。融媒體時代,人人都可成為自媒體,人人都可成為新聞事件的報道者和參與者,這一點讓大眾能夠第一時間通過各種視角認識和了解新聞,但同時也帶來一系列問題,由于信息發布門檻降低,出現了很多新聞烏龍事件和造假事件。媒介的良莠不齊很大程度上誤導了讀者,甚至出現了掩蓋事實真相的惡劣行為。因此,新聞單位的責任更重了,其必須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提高新聞輿論的引導力,始終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做到“四個牢牢堅持”,即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正確價值觀,這點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
提升與受眾的互動率。融媒體時代,與受眾的互動率高低成為媒介是否可以生存的必要基礎。因此,現階段的新媒體要通過數據了解讀者的閱讀狀態,同時明確廣大讀者的興趣愛好特點,根據讀者閱讀時長與閱讀頻率來調整自身的新聞采編工作。另外,通過各種形式實現與受眾的互動,如微信公眾號后臺、各種資訊平臺都有留言、評論、點贊等功能,即為了通過提升與受眾的互動程度,以不斷改善和強化資訊的價值。與傳統采編工作相比,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工作者更能精準地找到讀者的閱讀需求,并有針對性地滿足讀者的期望,豐富廣大讀者的閱讀體驗。
結語
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采編工作與傳統媒體時代下有很大不同,但同時二者仍然有著緊密聯系。廣大新聞工作者需通過不斷改革和自我變革,做好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采編工作,創新采編理念,調整新聞采編流程,努力適應新的環境,轉變傳統的采編方式,提高傳統媒體的新聞采編效率,滿足廣大受眾的需求,從而實現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采編流程再造,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看到、聽到、讀到喜聞樂見的新聞。(作者單位:河北青年報社)
參考文獻:
1.劉練:《融媒體時代下如何培養廣播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傳播力研究》,2019(5)。
2.戴傲:《淺談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采寫編》,2019(4)。
3.王海濤:《融媒體背景下新聞采編流程再造的實踐與思考》,《西部廣播電視》,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