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金
摘 要: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是近年來政府的重點工作,在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也強調,高校在今明兩年對于大學生就業要持續地提供就業服務。而高校與企業保持良性互動,是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中的一把鑰匙,有助于開啟校企互動實踐的大門,推動大學生就業創業質量的提升。鑒于此,本文從校企互動這一視角入手,通過分析校企互動對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意義,進而探討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路徑,為推動高校與企業的資源整合、實現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思路。
關鍵詞:校企互動;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路徑
當前,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國際社會經濟形勢在波動中發展,大學生就業創業成為當前民生重點問題所在,在2020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也重點關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相關工作,如何處理好大量畢業的高校人才和市場需求之間的關系,推動大學生就業創業,成為當前高校輔導員的重點工作之一。同時,社會經濟轉型與發展也對高校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高校人才培養往往出現大學生能力素質與市場企業的實際需求不相匹配的問題,因此,從校企互動的視角出發,探討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教育路徑是必然之舉。從就業的角度而言,大學生就業有助于穩定民生,提升社會運轉的效率,從根本上穩定社會發展;從創業的角度而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創業有助于充分利用大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創新知識,把握時代脈搏,擴展多元化的就業創業道路。為了保障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提升新時代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創業校園機遇,需要積極從校企互動的視角出發,積極開拓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路徑、提升就業創業教育質量。
1 校企互動概念界定與特征分析
1.1 校企互動概念界定
校企互動這一概念來源于校企合作的概念,主要是指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關于學術等各領域的合作模式,在合作的基礎上,校企互動更強調學校和企業之間相輔相成,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動以及企業的現實發展不斷反饋到學校人才培養中,并通過學校人才的輸送形成良性循環。校企互動有助于高校培養出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企業得到更高質量的人才提升社會影響力,有助于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在傳統意義上,校企之間是單一的合作模式,基于某一份或者多份的針對性契約,例如開展專業實習等契約合作,這種合作本身具有不穩定性,每年企業實際的市場需求是不同的,面臨的經濟環境也有所不同,每年都按照同樣的契約和培養模式實際上會產生教學方式固化等問題,因此,在新型的校企互動中,重點在于互動兩個字,互動相對于合作而言,相互溝通交流的頻率更高,這在當前紛繁復雜的市場需求中是十分必要的。鑒于此,校企互動能夠更加適應市場需求,推動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兩者之間充分互動、形成良性循環。
1.2 校企互動的特征概述
校企互動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為大學生就業創業與企業發展雙方面服務,目標是贏得校企雙贏的局面。在此基礎上,衍生出校企互動的另一特征:服務性,當前政府打造服務型組織,高校在日常工作中也強調對于學生的服務性,尤其在大學生就業創業這一工作中,更是具有顯著的服務性。除此以外,校企互動還具有鮮明的資源型,能夠整合企業的資源、校友的資源、學校的平臺、企業的平臺,兩種資源和兩個平臺共同發揮作用,推動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在校企互動的視野下蓬勃發展。
1.3 校企互動的實踐路徑
當前,校企互動對于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積極作用已獲得認可,但是現實中如何推動校企互動在實踐中發展,也就是校企互動的實踐路徑仍不明確,因此應當對于校企互動的實踐路徑展開探討。校企互動的實踐路徑一方面應當從職業綜合素質培養入手,無論是什么專業的大學生,都應在校企互動中收獲職業綜合素質,為日后的就業創業之路打好基礎,因此實踐路徑之一就是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專業知識與素養同樣至關重要,對于專業技能要求較高的行業,校企互動中實際訓練以及反饋必不可少,只有將大學生在書本中學到的知識落實到企業工作實踐中,才會發現短板所在,進而在后續專業知識教育中加以調整。
1.4 校企互動的管理模式
校企互動在實踐中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夠充分保障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質量,作為輔導員本身,首先應當嚴格審核管理企業的資質,保障大學生在實踐中利益與身心健康不會受損,其次對于企業的互動崗位匹配性加以把控,采取多種形式給予大學生鍛煉能力的機會,例如在低年級采取集中參觀學習的模式,高年級采取實訓、實習、見習等模式;最后,管理中做好記錄與反饋,一是大學生為主體,對于企業互動效果的真實反饋,有助于作為后續開展工作的參考,二是企業對于大學生的反饋,對于每一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崗位匹配程度反饋,有助于在實踐中發現大學生培養的不足之處,在后續教育中查缺補漏,在大學生走向社會之前盡量完善其職業素養與能力。
2 校企互動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意義
上文通過概念、特征、實踐路徑和管理模式四個角度,闡述了校企互動的基本概念與相關背景,校企互動在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中,具有鮮明的意義。首先,在教育改革方面,推動高校教育改革,就應當從社會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入手,而校企互動正能夠起到及時糾偏的作用,扭轉傳統的教育思路,推動教育向著社會需求的方向不斷變革;其次,從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角度而言,校企互動無疑是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很好地理論實踐融合工作,企業能夠充分依托高校的理論科研背景,在高精尖等技術領域開辟理論上的前沿陣地,大學生能夠從實踐中認清自身優勢劣勢,認清所處專業未來的發展形勢,為后續的職業生涯打好實踐基礎;再次,有助于完善高校的教育教學團隊,讓團隊更好地與企業相融合,通過打造校企聯合實驗室,聯合培養大學生等項目,讓長期處于理論研究高地上的高校教育教學團隊接觸到產業前沿,這尤其對于第三產業相關的專業顯得至關重要,有助于讓學校教師和企業專業人員強化協作,打造專兼職教師隊伍,給學生提供專業指導,促進學生獲取寶貴實踐經驗;最后,能夠激發高校與企業的管理活力,對于高校而言提升人才的專業性,不斷創新大學生培養模式,對于企業而言源源不斷地涌入新鮮血液,激發內部人才競爭意識,保障外部的競爭優勢,能夠切實提升企業的人才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