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佳俊
摘要:電視綜藝節目導演需具備的素養不僅要多樣化,而且要有極高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音樂素養。電視綜藝節目導演需了解音樂的系統理論知識,對各種類型的音樂及各個代表作品、音樂的流派和人物包括整個音樂的發展史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總體來說,電視綜藝節目導演要具有很高的音樂鑒賞水平,也要具備音樂節奏把控能力,才能將整個音樂把握到位,為人們呈現出美妙的樂章。
關鍵詞:電視導演 音樂素養 節奏把控
電視綜藝節目導演(以下簡稱“電視導演”)在進行音樂節目的編排時,需滿足不同觀眾對音樂的需求,這就對導演的音樂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為導演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潛能。
電視導演的音樂素養
注重大眾化,多樣化。電視是人們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人們的思維方式也可能隨著電視的播出形式改變,而電視的直觀性和獨特的畫面優勢是許多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電視的畫面不僅清晰,而且音質也很好,而不同的電視節目對音樂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導演要根據表演的形式來改變音樂。電視是進行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之一,而電視導演要注重把所有文化融于一起,特別是一些大眾文化、普通文化、潮流文化和民間文化等。所以,電視導演在文化融合過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既要注重每種文化的內涵,又不能將各自的內涵混為一談,才能使觀眾的要求都得到滿足。電視專家曾提出,主流文化要體現大眾思想,精英文化要體現多樣的思想。大眾文化的特征一般都是時尚流行且通俗易懂,而民間文化一般具有民俗風土氣息,電視導演在進行音樂編排時,不僅要注意到音樂的整個音調,還要將多種文化進行融合。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經典永流傳。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在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音樂也經過了一定的優勝劣汰,將經典作品永遠保留,傳給世世代代。不斷出現的新作品往往體現著這個時代的內涵和精神,而新作品中也會不斷出現一些經典,電視導演不僅要關注古代中的音樂經典,也要善于發現新出現作品中的音樂經典,兩者都要充分考慮。
注重民族音樂的發展,將音樂不斷推向多元化。20世紀70年代在湖北省發現的青銅編鐘,其高超的音樂性能,改變了我國音樂的發展史,被專家稱為珍寶。以民族音樂為例,其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其音樂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其中的聲樂、舞蹈、戲曲等都形成了自己的表現內涵,有著別具一格的風格。電視的音樂節目要突出自身音樂的內涵特點,更好地引導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尤其是一些熱愛民族音樂的青少年,將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不斷傳承和發展下去。音樂也能將整個世界聯系在一起,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文化,所以要尊重不同的音樂文化和音樂差異,平等看待每一種文化,吸收其優秀的文化內涵,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
具備相應的音樂知識,熟悉各個畫面的內涵。將電視晚會中的音樂同其他電視節目中的音樂進行比較可以發現,音樂給人的第一感覺都是一樣的,人們聽到的音樂都是不同的樂器演奏出來的,而電視畫面的配樂,是對其本身所要表達的含義進行闡述。音樂的播放能夠渲染整個畫面的氛圍,這就要求導演要對電視畫面所展示的涵義非常熟悉,才能將音樂與整個畫面進行很好地搭配。導演不僅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也要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熟悉每種音樂的起源和流派及其文化內涵。
根據表演的不同要求,來創造相符合的音樂。電視晚會中的某些音樂是將表演的畫面和音調進行一定的結合而創作出來的,電視導演要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也要根據當時的具體要求創造出適合的音樂,使音樂和表演的畫面進行完美結合。電視導演往往是整臺晚會音樂創作的總指導,要根據畫面的不同對音樂進行選擇,針對不同的方案制定應對的各種措施,從而達到音樂的良好播放效果。
電視表演節目的時間不同,技術比較復雜。隨著人們需求的不斷變化,播放的電視也多種多樣,而電視中所呈現的畫面內涵也不盡相同,音樂也隨之產生不同。比如,有些電影片段畫面還未開始音樂就已經播放,而音樂播放時間也會有長有短,這就會根據畫面來進行調節。所以,在運用音樂的某些元素時,電視導演要根據不同的電視節目選擇匹配的音樂,選擇一段還是多段,這些是否要融合在一起,這些都是需要考慮進去的。而電視導演也會去導演一些晚會,而晚會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在進行配樂時,雖然可選擇一些比較單純的音樂,但整個晚會的觀眾情緒起伏很大,要根據觀眾的情緒起伏及整個畫面的波動進行音樂作品的選配,將音樂和整個畫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達到聲音和畫面的一致和諧。比如,一支優美溫柔的曲子,配上從天而降的瀑布,然后再隨著導演鏡頭的緩慢移動而使瀑布轉化為溪水,地上再開出五顏六色的花朵,再配上農民工作的場景,可使人們產生無限美好的幻想。
電視導演對音樂節奏的把控
控制各種音樂的比例。在對整個電視的編排過程中,從開始創作到中間的彩排及到最后的殺青,電視導演對整個節目的音樂伴奏的掌握非常重要。人們日常所看到的所有電視中,一般都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聲音構成,一種是主人公的聲音,另一種是對其聲音進行陪襯的聲音,這時就要以一種聲音為主要,其他聲音只是輔助的。所以,電視導演在進行整個音樂節目的編制時,需充分考慮每個階段的每種音樂。
注意音樂和畫面的統一。導演在進行電視節目的配音時,如何才能使整個音樂和畫面達到高度統一,是所有電視導演關心的問題。我們在聽一段單純的音樂時,其中沒有任何歌詞,我們可能會感覺到心情舒暢,以及整個音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可能會感覺這首音樂非常有很高的專業技術。所以,當這段音樂與畫面進行融合時,電視導演的主要工作還是把這段音樂以很高的技術含量呈現在人們的面前,不會因為畫面的加入而使人們感到有任何區別,這就是電視導演工作的重點。比如,一段氣勢恢宏的音樂配上從天而降的瀑布,人們會感覺整個音樂襯托出了瀑布的雄偉,但將這個音樂配上小溪流水,會略微顯得有點不和諧。
有目的性地進行音樂的使用。在某些晚會中,其音樂本身是為內容搭建橋梁,每一段的音樂選擇都有目的性。衡量一個電視導演的標準,即電視中所表現的喜怒哀樂是否能夠傳達給觀眾,這就要求在畫面上配上一定的音樂,以渲染整個氣氛。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的電視也是如此,電視劇中的每一集不可能都是一個音樂貫穿下來,往往都是根據不同的畫面來進行不同的配奏,因為一個音樂不可能與整個畫面的場景達到一致。比如在電視上的某些你追我趕的畫面中,這時候導演就要用上人和物的同期發聲,而這樣達到的效果,往往比運用單一的音樂要好很多
有效地對主題進行把握。電視導演要想把所導演的內容天衣無縫,就要對整個電視節目所呈現的主題有更深的把握,對所呈現的內容要有很深的了解。例如,電視青年歌手大獎賽的片頭音樂旋律優美、節奏感強,用表演樂器的音響效果來使聽眾陶醉,也顯示出當代年輕人活潑好動的性格。比如,春晚的片尾曲已經用了很多年,其能把人們對春節晚會的感受更完整地表現出來,也將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淋漓盡致地進行了展現。所以導演對整個節目作品的主題進行良好地把握,才能在眾多歌曲中選出最適合本節目的音樂,為整個節目錦上添花。
對風格的把握。每個電視節目都有不同的風格,而導演對整個節目所表現的風格的把握,也會對整個節目產生一定影響。風格也是如此,導演要把握得恰到好處,不能把對畫面與之不符的音樂放到放進來,這樣就會顯得畫面和風格的嚴重不搭,這就像是把一個歡快的音樂放到一個憂傷的畫面中那樣。而進行配音的樂隊和其所使用的器具,也要在整體上保持統一,比如拿晚會節目來說,如果晚會上已經確定了使用民俗音樂,那么就要讓民俗風格來貫穿到整個節目晚會中,不能隨意插入,這樣不僅會影響整個表演節目的風格,也會給觀眾帶來混亂的錯覺。只有將所有節目的風格保持一致,才能將節目與音樂達到高度和諧,使觀眾進入相應的意境。所以,電視導演在進行配樂時,需考慮整個畫面的風格,使畫面和音樂達到高度統一。
結語
現階段,電視導演所承擔的壓力越來越大,因為觀眾的口味都在不斷變化,而電視導演也是一個比較辛苦的職業,其本人也是有著很高的專業技術。每個導演的音樂素養都有著不可估摸的深度。(作者單位: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參考文獻:
1.江哲寅珠:《電視導演應具備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分析》,《大眾文藝》,2016(12)。
2.張艷春:《電視導演與觀眾的審美研究》,《當代電視》,2015(6)。
3.周康:《論電視導演的修為(下)》,《西部廣播電視》,2015(13)。
4.鄒海玲:《電視導演如何控制專題晚會的策劃與實施》,《采寫編》,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