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璽
目前,我國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前期人民處于溫飽狀態,如今人民呼吁無公害、綠色食品,其中生態豬養殖技術順應消費者的需求?;诖耍疚年U述關于生態豬養殖環境、有效控制豬飼料和保護生態豬的水源等養殖條件,并提出有關生態豬養殖模式、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等建設性要點。
一、分析生態豬養殖技術的前提條件
1、保障周圍養殖環境的衛生
生態豬養殖技術的首要前提是為生態豬提供干凈、衛生的環境。第一,在選址豬舍的位置時,避開工業工廠、主干道等位置,防止工業、居民生活與生態豬之間相互干擾。第二,豬舍內部應鋪設墊草和豬舍時刻保持舍內通風、陽光充足,為生態豬建設空氣質量良好和干燥的內部環境。同時,將豬舍建立在地勢高、有緩坡的地方,方便對豬舍進行暢通的排水。第三,合理控制飼養密度。如果養殖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將生態豬隔層圈養。避免生態豬養殖過多,影響氧氣供應量。
2、合理投喂安全的生態豬飼料
養殖人應為生態豬提供科學的投喂系統,保障生態豬茁壯成長。調配好生態豬的主要飼料,其中飼料的成分為玉米、米糠等農作物,為生態豬提供堅實的基礎營養。合理控制生態豬的微量營養,為保證生態豬基礎營養的同時,微量營養不可缺少。在生態豬原有的飼料中,合理添加適量維生素添、氨基酸添加劑等和礦物質元素——食鹽,保持生態豬營養均衡。
3、嚴格把關生態豬飲水資源
生態豬飲用的水資源需要養殖人嚴格的控制,供應生態豬飲用水時,保證水質無色無味和沒有有害物質等。要求飲用水保持中性水質,保障飲用的水資源干凈、衛生,為生態豬的安全提供良好條件。
二、羅列生態豬科學的養殖技術要點
1、采用生態鏈養殖模式
(1)雞豬魚綜合飼養,雞糞喂豬,豬糞喂魚
多條生態豬的養殖方式,養殖人將豬舍建立在魚塘和雞舍附近。利用雞的排泄物為生態豬的飼料中提供微量的營養,從而再由生態豬的排泄物飼養魚群,在極大的程度上減少魚和生態豬飼料的消費成本,進一步增加畜牧業和漁業的養殖方式。促進養殖多元化,提高養殖人的經濟模式。
(2)豬沼菜和果模式,豬糞做沼氣,沼渣、沼液種菜、種果
生態豬的排泄物對種植業具有積極意義,養殖人除了將生態豬的排泄物供給漁業,也可以幫助種植業發展。大量的蔬菜和果樹應當代消費者的需要,在技術上生產出綠色、無公害的食品。其中種植人在種菜和種果樹時,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使用。生態豬的排泄物可做成沼氣等有機化肥,為種植業提的安全化肥給予供應。
2、詳細記錄和管理生態豬的日常工作
生態豬能否健康成長,養殖人對生態豬的生活習慣和生長周期必須做詳細的記錄工作。第一,改變圈養模式。傳統的養殖方式是將小豬長期飼養在豬舍內,從而忽略生態豬需要生長空間。過多的小豬生活在一個豬舍,會嚴重影響舍內的空氣質量。養殖人應采取自由散養的模式,給予生態豬更多的空間,保持生態豬心情愉悅。第二,及時打掃豬舍。由于生態豬排泄次數較多,豬舍很容易產生過多豬糞。養殖人應每日四次清掃(上下午喂料后和每日完成日常工作前各一次),一旦發現豬糞時,及時進行清理,保持豬舍內干凈、不打滑。第三,合理控制喂料次數。部分養殖人為生態豬能夠快速生長,提高養殖效益,過多投喂生態豬飼料次數。直接打亂生態豬的生長規律,最終導致生態豬過剩的情況。第四,日常檢查環境。舒適的生活環境能夠幫助生態豬產值逐漸提高,養殖人需要每日檢查舍內的空氣溫濕度、空氣質量優良、通風情況和生態豬日常狀態等,并及時對問題進行處理與解決。最后在完成工作時,做好每日詳細總結與記錄。第五,保證豬群有效驅蟲。通常的生態豬要進行三次驅蟲,第一次驅蟲大約在小豬期斷奶后10天,間隔20天后再進行第二次驅蟲。之后的第三次驅蟲時間約為第二次的后15天。整體驅蟲時間為期7-9天,主要是預防出現寄生蟲等并發癥。
3、預防生態豬產生病疫
正常的生態豬在生長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豬瘟等情況。一旦出現豬瘟,極其容易將其他生態豬迅速傳染,最終導致生態豬大量死亡,影響生態豬的產值與質量和養殖人的經濟效益。因此,對于生態豬的病疫情況一定要高度重視。首先,健康防疫檢查。養殖人在生態豬生長到相對應的階段,及時并仔細為生態豬進行檢查。主要是觀察生態豬是否潛藏疫情的危險,保證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如有生態豬具有病情的苗頭,養殖人快速對生態豬實施治療和隔離,防止出現病情擴散。其次,定期做消毒處理。養殖人除了對豬舍做好日常清理之外,定期為豬舍實施消毒等措施,保障生態豬飼料和飲用水等工具安全,能夠有效抑制病情的發展。最后,提前做好免疫工作和日常治療。為防止疫情的產生,養殖人應對生態豬注射抗病毒類的藥物,在養殖場常備生態豬容易出現病情相對應的藥品。例如,抗病毒二號注射液,其中主要成分是黃芪多糖。此藥物用于增強生態豬的體質,稀釋注射豬瘟的疫苗,具有輔助的作用;想要生態豬自身帶有免疫效果,養殖人應使用腎上腺素,提高生態豬的抗體能力,防止休克。如果生態豬感染疫情嚴重使用藥物無法治療,養殖人應當機立斷,將生態豬殺害并進行掩埋。主要防止病毒的擴散。
(作者單位:121100遼寧省錦州市義縣畜牧獸醫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