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古至今,名篇佳作,源遠流長。古詩詞有婉約有豪放,有喜有悲,有無奈有辛酸,有抑郁不得志有豪放灑脫,通過豐富誦讀的方式,把誦讀當成一種美的藝術,讀出優美的意境,讀出真摯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從而愛上詩歌。教師要注重誦讀技巧的教學,增加誦讀的趣味性。
關鍵詞:趣味;誦讀;古詩詞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朗誦在詩歌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朗誦是一門美學藝術,學生通過誦讀可以感悟詩歌,發現詩歌的美,從而激發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小學三年級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還不成熟,社會閱歷少,加上古詩詞離我們生活的年代過于遙遠,古人生活習慣、生活環境、思維方式等差異,導致學生比較難理解詩歌的深層含義,因此三年級階段學生的古詩詞學習需要在不斷地誦讀中,展開聯想,感悟情感。由于學生比較難理解古詩詞的含義,容易對詩歌學習失去興趣,所以教師要通過豐富誦讀的方式,增加古詩詞學習的樂趣。
一、 農村小學三年級詩歌誦讀的現狀
農村小學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對詩歌的誦讀指導比較少,有些教師甚至自己本身沒有什么誦讀的技巧,也不注重提高自己的誦讀技巧,更談不上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了。有些教師在課堂上的誦讀方式比較單一,只能指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停頓,甚至單純要求學生反復大聲誦讀,背誦成為誦讀古詩詞最主要的要求。在農村小學很少有教師能夠結合多媒體進行配樂朗誦,更不用說舉辦各種古詩詞誦讀比賽。這種枯燥無味的誦讀方式,學生容易產生疲勞感和枯燥感,失去學習古詩詞的樂趣。
二、 激發學生誦讀古詩詞興趣的策略
(一)多種誦讀方式相結合,增加誦讀趣味性
古詩詞的誦讀方式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古詩詞蘊含了詩人豐富的情感,富有畫面感,具有優美的韻律,應該把古詩詞誦讀當成一種美學藝術,在誦讀中發現詩歌的魅力。教師應該根據古詩詞的內容,采取不同的誦讀方式,增加誦讀的主動性。如:學生單個誦讀、集體誦讀、小組誦讀、教師范讀、男女搭配誦讀等。如在《望天門山》的誦讀中,首先讓學生集體讀,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劃分節奏,然后教師進行范讀,明確朗誦的情感,教師出示句意讓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幫助學生理解理解詩歌的內涵和情感,接著讓學生單個范讀后進行點評,再分小組進行接力誦讀,最后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滾雪球的方式進行朗讀,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通過多種誦讀方式相結合,高強度的進行反復誦讀,學生必須集中注意力,才能夠快速讀出對應的詩句,增加了學生參與度,學生也一次比一次讀得好,感受到了誦讀的魅力。
(二)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讓誦讀更加形象生動
農村小學的教師由于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也許沒有很高誦讀技巧,但是可以利用現代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播放名家朗誦視頻,配上相關的畫面背景,營造出詩歌的意境,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中進入詩歌的情境,更能有效感染學生的情緒,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如:杜甫的《絕句》,通過播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節目主持人雅坤朗誦的《絕句》,配上絕句所營造的意境畫面,把學生帶入春天陽光明媚、充滿生機的意境中,但是又有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無聊的失意感,畫面的故事再加上名家的聲音,給學生帶來視聽的盛宴。
(三)與表演相結合,讓誦讀更富有活力
古詩詞不僅僅可以朗讀,也可以誦讀,把朗讀與豐富的表演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揣摩深層次的情感,用表演的方式把古詩詞的內容和情節表現出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比如杜牧的《清明》,可以讓學生把清明排成一出舞臺劇,利用多媒體配合場景的變化,把牧童和詩人的對話用現代語言表現出來。教師可以把詩歌的誦和唱相結合,讓學生學習《清明》的吟唱,在反復吟唱中感悟作者的情感。把古詩詞與表演、吟唱等相結合,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改變傳統的古詩詞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表演準備中領悟詩歌,在吟唱中體悟情感。
(四)讀出味,悟出情
古詩詞的讀不是大聲朗讀,流暢背誦;也不是矯情造作,歇斯底里;而是輕吟淺唱,變化節奏,讀出意,讀出境,讀出情,讀出味。聽名家朗誦古詩詞是一種享受,可以叫醒全身的細胞,使人陶醉。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古詩詞誦讀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多聽聽名家的朗誦,接受朗誦的熏陶,可以找一些朗誦的小視頻,配上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培養學生朗誦的興趣。教師平時應多注重學生朗誦技巧的指導,讓學生有層次的進行朗讀,讀出詩歌的味道。比如:李白《望天門山》,先讓學生自由讀懂詩歌,劃分節奏,讓學生揣摩詩人情感,并點名讓學生進行試讀,再讓學生點評哪個學生讀得好并說出理由。接著分析詩歌,明確詩歌內涵,讓學生想象詩歌出現的畫面進行朗讀,點出需要重點的詞語,如“楚天開”的“開”字,讓學生想象畫面然后揣摩應該用什么情感進行朗讀,要求學生讀出詩句的畫面感。接著分析詩歌的情感,結合李白個人人生經歷,讓學生在理解情感的基礎上再一次進行誦讀,要求學生讀出雄偉的氣勢,讀出李白的豪放灑脫、無拘無束的味道。注重指導學生誦讀的技巧,讓學生在誦讀中發現樂趣,讓學生接受古詩詞誦讀的熏陶,從而喜歡上古詩詞。
古詩詞的誦讀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果能夠把誦讀與多媒體、表演、唱歌等相結合,進行有層次的朗讀,在反復的朗讀中讀懂詩意、讀出意境、讀出情感、讀出味道,讓學會在誦讀的熏陶中喜歡上誦讀,愛上詩歌。
參考文獻:
[1]李軍民.古詩教學中誦讀與悟美的融合: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一得[J].小學教學參考,2018(4):73.
[2]唐艷波.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古詩文誦讀[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112.
[3]成芳.談古詩教學中的誦讀指導[J].小學教學參考,2017(30):3.
作者簡介:
黃碧霞,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校椅鎮石井村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