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塞特作為一名二十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社會活動家,其《大學的使命》集中體現了他對高等教育改革的看法。他在書中系統地提出了對西班牙高等教育的弊端以及人才培養的觀點和看法。本文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介紹作者和《大學使命》的背景;其次,概括加塞特對大學改革的主要思想;最后加塞特有關高等教育的思想對我們現今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
關鍵詞:文化傳授;專業教學;科學研究和新科學的培養
一、 奧爾特加·加塞特的一生
在西方的教育思想史的發展過程中上,奧爾特加·加塞特(Ortega Y. Gasset,1883~1955)被法國作家加繆(Albert Camus)稱是“繼尼采之后歐洲最偉大的作家”。1930年,加塞特在馬德里大學做的演講報告進行修改后而形成的《大學的使命》。他在書中系統詳細地闡述了自己有關高等教育的思想,內容緊緊地圍繞著西班牙和歐洲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弊端從而進行展開論述,并對自己獨一無二的改革思想進行了論說。他在馬德里大學從教20多年的期間內深受學生們的歡迎。他的一生出版了一系列的著作,這和他馬德里大學教授期間有非常大的影響。《大學的使命》與《大學的理想》《現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美國高等教育》一起被看作“經典著作”。正如克拉克·克爾所言,“奧爾托加的《大學的使命》正越來越變成一部被遺忘的經典著作”。
1883年,加塞特出生于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的一個資產階級家庭。1897~1898年,加塞特在德烏斯托大學學習,1898~1904年在馬德里大學哲學與文學院學習并獲得了博士學位,隨后在萊比錫大學、柏林大學、馬爾堡大學繼續學習,在此期間,他受到了赫爾曼·科恩和納托爾普等思想的影響,這對加塞特思想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作為自由主義政治家,加塞特具有強烈的社會意識和批判精神,他的言論之中包含著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精神,被西班牙人稱為“共和國之父”。加塞特是一個命運曲折的政治上的自由主義者。他組建了“共和國服務協會”,但由于發表大膽的批判言論而被國會所不容,于是退出了政壇;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他在阿根廷首都度過了很多年,回國后在馬德里建了一所人文學院,但是由于缺乏資金兩年后就關閉了。他從事過的職業不少于五種,他曾經是教師、作家、出版商兼編輯、哲學家兼政治家,他在人生的最后八年創作了《大學的使命》一書。1955年,加賽特在馬德里去世,享年72歲。
二、 奧爾特加·加塞特的主要教育思想
(一)文化傳授
在大學職能中,其最基本的一項職能是文化傳授,對于文化傳授的了解首先就要區分文化傳授和科學之間的關系。“文化不是科學,文化作為一種生命信念,一種帶有我們時代特征的信念。”在西方的早期文化中,文化是與教會融合在一起的,教會中滲透文化,文化與教會是密不可分。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文化是來源教會。生活中滲透著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就如手是人身體的一部分一樣,人如果沒有手的話就不是正常人了,而沒有文化的生活同樣也是如此,生活中缺少文化就是有缺陷的,是不真實的。加塞特把文化傳授放在了一個很高的地位,他認為大學改革文化傳授是很有必要。他雖然強調文化不是科學,但文化的傳授不能夠脫離科學,文化與科學息息相關,其內容大多源于科學,文化需要借助科學解釋我們生命存在的現象。由于加塞特所處的時代,專業人員都有豐厚的知識,但是文化修養卻是極度匱乏的,他把沒有文化修養的人稱為“新生的野蠻人”。因此,加塞特倡導文化傳授,在文化傳授中傳遞文化修養。文化修養是關于世界和人性的一種思想體系,在當時可以有效地引導人們生活出現的各種信仰的綜合體系。而在人類的生活中不能沒有思想,需要把文化傳授放在時代的思想高度和層次上。
(二)專業教學
對于專業教學的理解,首先就要區分專業和科學的之間的關系,專業和科學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科學研究不是大學最直接的基本職能,是獨立于大學之外的。但是從嚴格意義上說,“科學單指調查研究,包括問題的提出、研究及解決的辦法,因而,一旦得出了問題的解決辦法,隨后依照問題的解決辦法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是科學研究,專業的目的是為了提出解決具體問題的辦法”。然而,高等教育包括專業教育和科學研究兩部分的內容,專業教學和科學研究之間存在區別,不能混淆,專業教學的傳授不能夠當成科學研究。從培養的人才來看,專業教學和科學研究培養是不同的人才,專業教學培養的是實踐工作者,而科學研究培養的是科學研究者。現代社會中需要的是大量的專業工作者而不是科學研究者,需要研究工作者的數量極少。因此,加塞特認為大學應該滿足社會的需要,培養出大量的專業工作者。教授學生明晰清楚、結構有序、易于理解的思想體系,而不是學習科學研究,對于科學研究,讓那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或者對科學研究有興趣的學生學習,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
同樣地、教育的經濟原理表明“兒童或成年人無法學習和掌握所有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掌握的知識”,因此,“必須以普通學生為起點,把迫切需要學生掌握,平且一個正常的普通學生能夠掌握的教學內容作為一所大學的核心,把他看成大學的中心內容和基本組成部分。”經濟原理不僅指“需要充分利用提供的教學內容和題材,它還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高等教育機構以及大學的建設都必須以學生為基礎,而不是以教師或知識為基礎,大學是按照學生比例體現規模大小的一個機構。”因此,大學作為培養人才的一個機構,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讓所有的人都能夠接收到大學的專業教學的培養,專業教學不僅僅是指傳授專業的知識,還應該包括文化的教學和傳播等活動。因此,文化傳授和專業教學之間是息息相關的。
(三)科學研究與新科學家的培養
“大學不等同于科學但又離不開科學,大學還具有科學的附加功能。科學代表著一所大學的尊嚴和地位,而尊嚴是一個機構的靈魂。”加塞特認為高等教育體系包括文化傳授、專業教學、科學研究和新科學家的培養,這三個部分缺一不可,但就其重要性而言是依次遞減的。整個大學的體系就好比一個金字塔結構,底層是文化傳授,頂層是科學研究和新科學家的培養,塔尖必須建立在基座之上,沒有基座,何來塔尖?然而目前中國大學教育的現狀卻是金字塔結構整個被顛倒了。要知基座是看不見的原因,塔尖則是看得見的結果,各高校之間的實力較量,往往以可見的塔尖為標準,如有幾位院士?有多少個博士點?每年有多少科研經費?風氣所及,不論是大學教師還是大學生,往往直奔金字塔尖而去。
加塞特說“無論我們喜歡與否,科學把普通人排斥在外,它所涉及的是一種非常少見、與人類一般常規活動相距遙遠的行業,科學家就像是現代修道士。”他把大學比作象牙塔,把普通人排除在科學之外,認為科學是神圣的,是普通人所不能及的,加塞特的這個觀點就存在片面性,“大學它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物,也不是一個老古董,不會將各種新鮮事物拒之門外;相反,它是時代的表現,是對現在和未來都會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力量。”大學是與社會廣泛接觸的,大學將培養的科學家輸送到社會,為社會做出貢獻,社會經濟的發展了又促進了大學的發展,大學就擁有更多的資金培養人才。因此,大學不是象牙塔,加塞特的思想表現出了局限性。大學的教育包含科學研究和新科學的培養,但不能本末倒置,要正確處理好文化傳授、專業教學、科學研究和新科學家的培養三者之間的關系。
三、 關于大學教育職能對高等教育的啟示
(一)重視文化傳授,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
“文化是時代賴以生存的思想,以一種最高的思想體系存在,一種賦有時代本質特征的思想體系,它代表著時代的最高境界和層次,這種體系就是時代的文化。”文化修養則是指“應該向同學們傳授一些裝飾性的知識,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要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理智。”在我們現代社會里,存在著一些有知識而沒有文化修養的人,他們就像加塞特描述的那樣,成了“新生的野蠻人”。因此,高等教育要與通識教育以及專業教育相融合。通識教育要立足于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文化素養教育。我們還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并從行動貫徹落實。將文化素質教育落實到人才培養方案中去,創新文化傳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學生的專業教學。尤其在高等教育在向應用型轉型的情況下,應用型大學主要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實踐能力的人才。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大學需要清楚了解每一個專業背后的本質和價值。專業教學和文化傳授放在同樣的高度上,培養社會需要的新型性人才,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又有文化修養的人才。
(二)正確處理好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
現代大學不再是象牙塔,這是大學走出象牙塔趨勢。大學必然會與社會接觸融合。我國現存的各種不同層次與類型的高等教育學校都應該主動融入地方,履行好社會服務的職能,為地方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大學應該敞開大門與外面世界接觸,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大學在與外界的接觸中要保持自己的理性,要把自己的主要任務放在人才培養上面,教學是大學最基本的職能,教學在大學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大學培養出了高級的專業人才,培養的人才為社會服務,大學間接地承擔了大學的社會責任。對于科學研究,根據教師的特點合理的分配,教學型的教師可以多安排教學任務,重點培養,創造更多的優秀的教學成功的案例;對于科研型教師,應該少安排教學任務,提供科研型教師合理的科研創作環境、靈活的經費來源、滿意的工作待遇等,使科研型教師的科研工作在公正合理的條件下開展,并受到廣泛尊重。
(三)解決大學與科學發展之間互相促進的問題
在古希臘,當科學研究出現時,人們把科學放在一個崇高的位置,對科學和非科學之間有著明顯的界限,人們從事著科研活動是以求知為目的而不是以利益為目的。科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大學教學只是傳播知識、讓學習者吸收知識并且引導學習者去創造科學;崇高只屬于科學,不屬于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因此,要解決好大學與科學發展之間相互促進的問題。“大學在能夠成為大學之前必須是科學的。一個充滿激情、努力運用科學的環境是大學存在的先決條件。”因此,我們要增強大學對于研究活動和科學家培養這兩方面的意識,使大學努力地朝著這個方向前進。科學研究同樣地也需要在大學里進行,高校的科學研究轉化為物質成果時,這也促進了高校的發展。大學對科學研究要懷有平和、包容的態度,不管有多少科研成果都要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形成對科學研究一種尊重的氛圍。
參考文獻:
[1]奧爾特加·加塞特.大眾的反叛[M].劉訓練,等,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克拉克·克爾.高等教育不能回避歷史:21世紀的問題[M].王承緒,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奧爾托加·加塞特.大學的使命[M].徐小洲,陳軍,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郭勇健.重建文化教學:奧爾特加論大學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5):30-34.
[5]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現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M].徐輝,陳曉菲,譯.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張小敏,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大學田家炳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