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善
(新疆鑫匯地質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區域出露地層主要為中元古界長城系星星峽群、下石炭統阿奇山組、下石炭統雅滿蘇組、下二疊統阿其克布拉克組、中侏羅統西山窯組、古近系始新統巴坎組、古近系漸新-新近系中新統桃樹園組。韌性剪切金礦床均分布于下石炭統雅滿蘇組內[1]。
區域所屬大地構造位置為東天山吐哈盆地南緣頭蘇泉-大南湖早古生代島弧帶北帶的雅滿蘇石炭紀島弧;北西西-南東東向展布的區域性大斷裂苦水斷裂、沙泉子斷裂及次級主斷裂是主要含金斷裂。
區域內火山活動強烈,侵入巖以加里東期-海西期侵入期次為主[2]。志留紀以中酸性侵入巖為主,石炭-二迭紀以酸性侵入巖為主,有少量中酸性侵入巖,該期次巖漿活動與金礦產關系密切。
礦區內出露的地層有石炭系下統雅滿蘇組(C1y)、下二疊統阿其克布拉克組(P1a),特征如下:
(1)下石炭統雅滿蘇組(C1y):分布于礦區中部,據巖性組合,分為上下兩個巖性段。
下石炭統雅滿蘇組下段(C1y1):為一套碎屑沉積,巖性為灰~淺灰綠~褐色砂巖,局部夾礫巖、灰巖、炭泥質粉砂巖~炭質泥巖層或透鏡體。
下石炭統雅滿蘇組上段(C1y2):為一套含中性-酸性火山巖及火山碎屑巖、碳酸鹽巖的碎屑沉積,該層分五個巖性段,其中韌性剪切帶內第四巖性段C1y2-4褐紅、褐黃色粉砂巖夾灰、褐色砂巖,具強片理化、形成石英扁豆體或脈體,是金礦礦(化)體主要賦存層位。
(2)二疊系下統阿其克布拉克組:為陸相磨拉石建造,以底礫巖、礫巖、砂礫巖、砂巖、粉砂巖、硅質粉砂巖為主。
礦區內地層呈北傾的單斜構造,斷裂構造較發育,按性質及構造方向可分為四組,分別為苦水區域性大斷裂、苦水斷裂下盤韌性變形帶、北東~南西向斷裂、北西~南東向斷裂[3]。

圖1 野馬泉西金礦地質簡圖(據文獻[3])
苦水大斷裂:呈北東-南西、北東東~南西西方向南西側沿早二疊世斷陷盆地邊緣發育,形成石炭系下統雅滿蘇組(C1y)與二疊系下統阿其克布拉克組(P1a)角度不整合,向東沿礦區北側花崗閃長巖與石炭系下統雅滿蘇組(C1y)的接觸帶一帶延伸,沿苦水斷裂有部分石英閃長巖脈的侵位。
苦水斷裂下盤韌性變形帶:沿苦水斷裂下盤發育次級韌性變形的斷裂構造帶,為礦區構造的主體,自苦水斷裂在329線處向北轉折處開始,韌性變形帶向北東方向的延伸長度大于8.1km(向東為第四系覆蓋),韌性變形帶東寬西窄,東部8線一帶最寬達820m。帶內巖石普遍片理化、糜棱巖化[4]。
華力西中期中酸性侵入巖分布范圍較廣,早石炭世有少量中性-酸性火山巖及火山碎屑巖,侵入巖可分為四個期次:第一期以北部中粗粒的灰色花崗閃長巖、南部細粒的灰綠色花崗閃長巖為主;第二期是南部淺灰黃色二長花崗巖、淺肉紅色鉀長花崗巖;第三期是石英閃長巖、花崗斑巖等;第四期次是各類脈巖。第一、第二期次屬成礦前,第三期次侵入巖屬成礦期,因此第三期次石英閃長巖中出現強硅化石英閃長巖糜棱巖,是礦區西段金礦體或礦化體的主要賦礦巖石,與成礦關系密切;第四期次的脈巖屬成礦期后的巖脈,對礦體有破壞作用。
動力變質作用:形成了與區域構造線方向一致、長大于8km、厚度30m~820m的糜棱巖化帶,并在局部形成糜棱巖、碎裂巖,其母巖為砂巖-粉砂巖、砂礫巖、石英閃長巖等。
接觸變質作用:分布有呈巖基產出的花崗閃長巖,因此區內接觸變質作用較強,以接觸熱變質為主,形成角巖化粉砂巖等或角巖,特征礦物有透閃石、陽起石、透輝石、石英、斜長石等。角巖化發育于巖體外接觸帶十余米至數百米之間。
圍巖蝕變主要為集中分布于韌性剪切片理化帶中的硅化、褐鐵礦化、高嶺土化、碳酸鹽化,沿斷裂的熱液活動常形成一定規模的構造蝕變帶,與金礦化密切相關。
礦體主體產于韌性剪切帶內,地表為沿斷裂構造發育的石英脈及石英細脈,并在石英脈中可見自然金,深部主要為石英黃鐵礦細(網)脈,已圈出19條金礦體,主礦體Ⅰ-1及主要礦體Ⅰ-5、Ⅰ-14、Ⅰ-16、Ⅲ-34等。
Ⅰ-1號金礦體:礦體長267m,真厚0.69m~5.45m,平均厚1.76m,單樣金品位0.19~109.10×10-6,單工程金品位1.65~22.27×10-6,礦體平均品位6.57×10-6,礦體似層狀、透鏡狀,傾向335°~355°,傾角76°~82°,地表為石英脈含礦,0線地表石英脈中見自然金,深部為石英(網)脈。
Ⅲ-34號礦體:礦體長267m,真厚0.47m~5.28m,平均厚1.92m,單樣金品位0.22~15.00×10-6,礦體平均品位2.29×10-6,礦體似層狀、透鏡狀,礦體傾向為332°,傾角在65°~84°,地表至200m深度厚度、品位數倍增厚增高。
野馬泉西金礦初步估算金資源量5t,遠景超過10t。
硅化石英閃長質糜棱巖礦石:金屬礦物為黃(褐)鐵礦,黃銅礦(孔雀石)、自然金;非金屬礦物石英、斜長石、絹云母、綠泥石、白云母、方解石。
硅化礫巖質糜棱巖礦石:金屬礦物為黃鐵礦、黃銅礦、自然金、磁鐵礦;非金屬礦物巖屑砂或礫、石英、絹云母、綠泥石、白云母、氧化礦石中見高嶺石和石膏。
石英細脈硅化粉砂質糜棱巖礦石:金屬礦物黃鐵(褐)礦、偶見黃銅礦(孔雀石)、自然金;非金屬礦物石英、絹云母、長石、綠泥石、白云母、偶見透閃石等。
礦石結構主要為碎裂結構、糜棱結構、它形粒狀結構、自形-半自形晶結構、交代結構、交代殘留結構等;構造以眼球狀-扁豆(豆夾)狀構造、稀疏星點浸染狀構造、片狀構造、脈狀-細脈狀-微細脈狀構造等。
金礦體產出于苦水區域性大斷裂的次級韌性剪切斷裂帶內,礦體受控于韌性剪切帶,而韌性剪切帶夾于南北兩側華力西中期花崗閃長巖之間,剪切帶內成礦期前或成礦期和成礦期后的中酸性-酸性小侵入體均較發育,礦體賦存于石炭系下統雅滿蘇組上段(C1y2)含火山-火山碎屑巖夾層的碎屑沉積構造蝕變巖或沿斷裂侵入的華力西中期石英閃長巖的構造蝕變巖中,近礦蝕變主要為交代型硅化和充填型硅化、黃鐵礦化等,交代型硅化形成與圍巖呈逐漸過渡的石英扁豆,充填型硅化形成石英細脈或脈體,絹云母和綠泥石等定向,新生礦物石英重結晶并波狀消光,原巖中的礫、砂屑或長石等均存在壓扁拉長、碎裂等變形現象。
因此礦床的成因類型屬韌性剪切帶中的構造蝕變巖型金礦。
地層標志:石炭系下統雅滿蘇組上段(C1y2)含火山-火山碎屑巖夾層的碎屑沉積構造蝕變巖或沿斷裂侵入的華力西中期糜棱巖化石英閃長巖中。
構造標志:礦體產于韌性剪切帶內的強變形的地段,賦礦巖石為含石英細脈砂質-粉砂巖糜棱巖(含石英細脈絹英石英糜棱巖)、含石英細脈礫巖質糜棱巖和含石英扁豆石英閃長質糜棱巖,原沉積巖中的碎屑或原石英閃長巖中的長石被壓扁拉長,并碎裂。
地球化學標志:具較大范圍高峰值的Au-As-Sb-Cu-Ag組合異常。
蝕變標志:近礦圍巖蝕變主要有硅化、黃鐵礦化、絹云母-綠泥石化;硅化形成順構造帶或片理產出的扁豆狀石英或石英細脈,絹云母及綠泥石定向形成片狀構造。
該區發現金礦為韌性剪切帶中的構造蝕變巖型,區內巖性復雜,構造發育,蝕變強烈,具有良好尋找金礦地質條件。因此區內的大型韌性剪切帶深部仍有可能繼續擴大找礦遠景,為本區找礦突破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