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華
(廣東金雁工業集團玉水硫銅礦,廣東 梅州 514000)
玉水硫銅礦共設計從-28m至-250m共11個中段開采,中段高度約12~30m,整體采用上向廢石充填采礦法,局部采用房柱法采礦,開礦至今已經開采了33年,目前主要生產采場集中在-190m中段。在回采過程中,為了安全上采和確保生產的延續銜接,大部分采場采用分區隔離充填回采,并規劃有一定厚度的連續礦墻,使各采場保持相對獨立,在有效管理采場地壓的情況下保證采礦生產的順利進行。
隨著玉水硫銅礦開采范圍的增加,采場的暴露面積越來越大,雖然整體采用充填采礦法,但是生產上的制約也增加了采場暴露時間,隨著開采范圍的不斷擴大,對地壓的擾動越來越強烈,地壓活動帶來的安全壓力也越來越明顯,近年來,共發生過一起大面積冒頂事件(-58中段2#、3#、4#采場)和兩起局部頂板冒落現象(-1302#采場、-1907#采場)[1]。而在采礦活動最頻繁的-190m中段,也出現了多個礦柱被應力剪切破裂或出現片幫的現象,這些現象表明,玉水硫銅礦的地壓應力已初步顯現,特別是在后期要繼續深入-190m中段開采,地壓活動所帶來的安全壓力將嚴重影響安全生產活動,所以對-190m中段的支撐礦柱進行安全程度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玉水硫銅礦水文地質類型為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復雜程度中等,以巖溶充水為主的隱伏礦床。巖溶發育較強的部位主要在0m標高以上,0m標高以下影響不大。從-190m中段工程揭露情況看,在西部(地質勘探1線以西)靠近F23斷層的次級F8導水斷層,探礦過程中ZK1-4孔發生突水,坑道中每遇該斷層時都有滴水或涌水現象,尤其與F12復合部位附近產生10m3/h的涌水;東南部(F11斷層以東)沿F11斷層探礦在六線二部位巷道頂板節理發育,較破碎,出現淋水現象。中部(地質勘探1線到4線之間)-1901#~5#采場斷面和裂隙少有滴水,屬水文地質簡單,對采場開采影響不大。
-190m中段是現階段集中進行開采的主要中段,規劃 有 :-1901#、-1902#、-1903#、-2082#、-1904#、-1905#和-1907#7個銅礦采場,以及東北部的-1905#采石場和東部的-1908#鉛鋅采場。
除-1908#采場相對獨立外,其余采場都緊密相連,回采作業時易出現相互干擾制約,同時主暗斜井筒在-1901#和-1902#、-1903#采場之間穿過,預留有約16m厚的保安礦柱。
F9斷層橫穿-1901#、-1903#、-1904#、-1905#采 場,為-1904#、-1905#采場與-1903#的采場分界線。F10斷層橫穿-1902#、-1903#采場,為-1902#采場與-1903#的采場分界線。
礦體被采出后形成空場,原先巖體的原巖應力狀態被打破,在采空區圍巖周邊和礦柱上形成應力集中現象,當集中應力大于周邊圍巖和礦柱的極限抗壓強度時,周邊圍巖和礦柱就會在應力的剪切和擠壓作用下發生變形、移動和破壞。-190m中段采空區應力分布見圖1、圖2。

圖1 -190中段采場空區沿礦體走向礦柱應力分布示意圖

圖2 -190中段采場空區垂直礦體走向礦柱應力分布示意圖
覆巖總重假說認為,開采空間承受的載荷P,是開采空間上部直達地表全部覆巖重量的總和[2]:

保證礦柱強度必需的截面,按許用承載強度計算,則礦柱的相對面積應滿足:

式中
S——礦柱支撐的上部覆巖面積,m2;
γ——覆巖容重,t/m3;
H——開采深度,m;
k——載荷系數,k與巖石性質有關,也與開采深度H和開采空間短邊尺寸L(沿走向或沿傾斜)的比值有關。當H/L<1時,k=1;當H/L>2時,k=0.4~0.8;
s——礦柱的截面積,m2;
η——安全系數。
根據以上公式,初步計算玉水硫銅礦礦-190m中段各采空區礦柱的安全系數,并判斷所留礦柱尺寸是否滿足抗壓強度的要求。-190m中段各采場永久礦柱共34條,其中不符合永久礦柱安全系數范圍的有3條,詳見表1。

表1 -190中段礦柱安全系數計算結果表

注:安全系數,對于永久礦柱,取3~5,臨時礦柱,取2~3。
(1)通過計算結果,-1903#采場預留的1#礦柱和3#礦柱以及-1904#采場預留的1#礦柱所留礦柱尺寸是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從現場觀察情況看,三個礦柱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隙和片幫現象。為確保采礦安全,我們建議對-1903#采場預留的1#礦柱和3#礦柱采取加固措施,主要對礦柱先進行分段的鋼絲繩纏繞在以豎立的鐵軌主筋上,接著用砼磚圍住,最后倒入混凝土;對-1904#采場預留的1#礦柱采取在礦柱旁邊砌筑磚柱與原礦柱共同支撐頂板,緩解1#礦柱的支撐壓力。
(2)必須高度重視后期礦山開采的地壓管理,繼續堅持目前礦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強對預留礦柱的觀察以及地表和井下巖移觀測點的測量監測。
(3)在采場正常的回采過程中嚴禁對預留的礦柱和礦墻進行開采,如需開采,必須進行嚴格的科學開采設計和論證。
(4)采場在上采過程中若遇到局部頂板不穩定礦體,應積極采取人工支護手段(如支架,錨桿,磚柱支護等),防范不穩定頂板在地壓及爆破振動的影響下發生局部冒落風險。
(5)嚴格按設計要求的施工步驟回采或部分回采礦柱,做到分區充填和相鄰分區礦柱回采的協調進行。回采礦柱時,先做好相鄰分區的上采及充填工作后,方可安排分區礦柱的回采工作;回采礦柱和砌筑人工磚柱得銜接進行,先回采一部分礦柱后,在剩余原生礦柱的支護下砌筑磚柱,最后回采剩余礦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