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麗,鄒志堅,劉明蘭,劉川冬,劉元國,劉桂舟
(1.四川省達州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四川 達州 635000;2.四川省蜂業管理站,四川 成都 610041;3.四川省馬爾康市農業畜牧局,四川 馬爾康 624000;4.四川省眉山市農業農村局,四川 眉山 620010;5.四川省彭州市農業農村局,四川 彭州 611930;6.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農業農村局,四川 眉山 620000)
蜜蜂養殖是馬爾康市的傳統特色養殖業,是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馬爾康市蜂業發展目前面臨如下問題:蜂農老齡化嚴重,養蜂事業后繼乏人;養蜂組織化程度低,以自主經營模式為主;良繁體系建設滯后;缺乏真正的龍頭企業。對此,本文針對馬爾康市加快發展蜂產業提出幾點建議。
政府部門要把促進養蜂業生產發展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落實《養蜂管理辦法》,制定養蜂業發展規劃,健全工作機制。充實養蜂管理人員隊伍,做到層層有人抓、有人管。加強行業監管,讓小蜂蜜真正向大產業方向發展。
加強蜂業效益的宣傳,營造促進養蜂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以阿壩中蜂蜜獲國家地理標識和國家級中蜂資源保護區為品牌,通過科普日、科技活動周、電臺、報紙等媒體,宣傳養蜂業生產典型及養蜂科技知識,提高農民對養蜂業的認識,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大力發展養蜂業。加大技術培訓力度,開展養蜂技術和蜂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的意識教育和培訓工作,提高養蜂生產者的養殖技術水平,真正讓蜂農掌握養蜂知識,使蜂產業健康發展。

蜂產業涉及到財政、科技、扶貧、林業、工商、質監、旅游等多個部門,應從財政上落實穩定、長期、連續的蜂業發展補助政策,加大對養蜂科研、新技術推廣和蜂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的支持力度。應提高蜂農養蜂生產的積極性,鼓勵年輕人加入養蜂業,建議政府實施規模化養蜂補貼和蜜蜂良種補貼。調動蜂農養殖的積極性,從而推進蜂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優質化和產業化發展。
充分利用馬爾康市旅游資源和民俗優勢,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結合蜂業文化,開展生態蜂業旅游規劃與活動,建設集旅游、娛樂、休閑、蜜蜂文化宣傳為一體的生態蜂業旅游度假村,利用各種圖片、實物、標本、影像等多種形式,展示養蜂發展的歷史與成就、蜜蜂生物學知識、現代養蜂科技,使生態蜂業旅游度假村成為蜜蜂世界科普基地和展示馬爾康市蜂業的窗口,使馬爾康市旅游觀光業更具特色,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根據蜂業實際,一方面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等方式,對現有較好基礎的蜂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幫扶。主要是幫扶這些企業完成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加工能力,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創立名優品牌,建立蜂產品的流通網絡和質量保證體系,拓寬貿易渠道,提升市場竟爭力,增強自身實力和對優勢區域的輔射帶動能力,真正起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作用。另一方面擴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外來資本進入蜂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為蜂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基地是產業化的基礎,是龍頭企業的依托。政府部門應積極鼓勵、扶持龍頭企業和蜂農聯合創辦示范基地。通過建立養蜂示范基地來帶動全市養蜂戶改變傳統養蜂方式,走科技養蜂之路,從而推動蜂業產業化進程。
創新蜂業生產經營體制,大力培育養蜂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產業合作社的主體作用,以適度規模養殖戶、家庭農場為骨干,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為保障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提高蜂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水平。
蜂產品經營企業一方面要通過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等形式,實現產銷利益共享,為市場提供優質的產品。要積極挖掘利用“阿壩蜂蜜”的潛在市場價值、擴大現有品牌的知名度,大力打造公共品牌,爭取盡快培育出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優質產品,以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從而提高蜂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蜂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