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洋
(河南省平輿縣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 平輿 463400)

鴨疫里默氏桿菌病是強傳染性、高死亡率的細菌性傳染病,多見于1~8 周齡雛鴨,2~3 周齡雛鴨發病風險較高,成鴨發病較少。
鴨疫里默氏桿菌病多發于春夏、秋冬交替時節,當環境改變,雛鴨免疫力低下時,其易發生鴨疫里默氏桿菌病。鴨疫里默氏桿菌病傳播途徑較多,病菌可通過種蛋、呼吸道及飲水、飼料等傳播。
飲水中混入適量阿莫西林(濃度為0.025%),飼料中混入0.05%丁胺卡那霉素,連續用藥3 d,同時,用癸甲溴銨溶液或百毒殺溶液,按1∶1 600比例對鴨群飲水進行消毒,用藥時間為2周。
病鴨較多或治療時間較晚時,可在西醫治療基礎上,將茵陳、魚腥草、苦參、黃柏等中藥浸泡0.5 h 后水煎,取汁給病鴨灌服,中藥用藥療程為3 d。
發病期間應加強鴨群的飲水管理,注意定期更換飲水,保持飲水清潔,同時鴨群飲水、飼料中可混入適量維生素,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
鴨舍全面消毒,定期通風,保持空氣質量良好。可交替使用多種消毒藥物對鴨舍進行消毒。
控制鴨疫里默氏桿菌病可給3~10日齡雛鴨接種鴨疫里默氏桿菌病疫苗(鴨疫里默氏桿菌油乳劑滅活菌),以降低感染率。鴨疫里默氏桿菌病有明顯的季節性,為免發病,可于春夏、秋冬交替期,使用抗菌藥物降低感染風險。應激也可引發鴨疫里默氏桿菌病,故需加強鴨只管理及環境控制,以免鴨發生應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