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余
(臨沂會寶嶺鐵礦有限公司,山東 臨沂 277712)
尾礦是指原礦石經分離回收完有用礦物后剩余的固體廢棄物,但尾礦這一概念是相對的,尾礦中仍然含有一定量的有用礦物、有益組分和有價元素,只是在當時的技術經濟條件下,無法有效利用[1]。隨著選礦技術的發展,礦產資源的日益短缺和社會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尾礦的資源、經濟和環境屬性逐漸得到大家的重視,尾礦的再選成為廣大選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方向[2]。本文以山東某鐵尾礦為研究對象,在尾礦性質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鐵尾礦的再選實驗研究,以回收利用其中的鐵元素。
實驗用樣取自山東某鐵礦尾礦庫,對其進行了鐵物相分析和粒度組成分析,結果見表1、表2。

表1 鐵物相分析

表2 粒度組成分析
由表1、表2可知試樣中鐵的平均品位為9.93%,且含鐵礦物主要為強磁性的磁鐵礦,具有較高的再選價值。試樣粒度較粗,-0.074mm粒級含量為53.19%,鐵主要在0.2~0.045mm粒級中富集,再選過程中需要對試樣進行磨礦處理。
為降低磨礦作業的能耗與介耗,磨礦前對試樣進行中磁拋尾[3]。實驗設備為CTB-53型順流筒式磁選機,磁場強度為330kA/m,經過一次磁選,鐵精礦產率為23.87%,品位為34.26%,回收率為82.60%,基本完成了對原鐵尾礦中磁性物的回收,此時尾礦品位僅為2.26%,可直接作為終尾礦拋棄。
使用XMQ-Ф240*90型錐形球磨機將中磁精礦依次磨到-0.074mm粒級含量為70%,75%,80%,85%,90%和95%,利用CTB-53型順流筒式磁選機進行弱磁選,磁場強度為110kA/m,實驗結果見圖1。

圖1 磨礦細度實驗
由圖可知,隨著磨礦細度的增加,中等連生度的磁鐵礦顆粒不斷減少,單體磁鐵礦顆粒和磁鐵礦富連生體顆粒數量不斷增加,使得精礦中鐵的品位不斷上升[4],但磁鐵礦貧連生體顆粒數量也不斷增加,這一部分顆粒損失在了磁選尾礦之中,使得鐵回收率不斷下降。綜合考慮,選擇-0.074mm粒級含量占90%的磨礦細度,此時精礦中鐵品位為55.22%,回收率為72.12%。
采用CTB-53型順流筒式磁選機對磨細后的中磁精礦(-0.074mm粒級含量為90%)進行弱磁選磁場強度實驗,磁場強度依次為70,80,90,100和110 kA/m。實驗結果見圖2。

圖2 弱磁選磁場強度實驗
由圖2可知,隨著磁場強度的增加,連生有脈石顆粒的磁鐵礦顆粒不斷進入到磁選精礦中[5],使得鐵的回收率不斷增加,但精礦的鐵品位卻不斷下降。綜合考慮,弱磁選的磁場強度選取為90 kA/m,此時精礦中鐵品位為58.57%,回收率為69.81%。
磁選柱是一種兼具重選和磁選兩種分選方式的新型高效選礦設備,利用特殊的磁場交替變化機制,可以有效的分離出常規磁選設備產品中夾雜的磁鐵礦中、貧連生體和異質細泥顆粒[6]。因此本實驗中選取實驗室用CXZ-30型小型磁選柱對弱磁選精礦進行精選,以期將精礦鐵品位提升到60%之上。磁選柱操作參數為激磁電流1A、勵磁周期2s,反沖水量 30mL/s。經過一次精選,鐵精礦產率為10.93%,品位為62.13%,回收率為68.59%,達到了鐵精礦外售標準,磁選柱溢流產物產率為0.87%,鐵品位為14.85%,溢流產物可直接并入尾礦。
根據上述條件實驗結果,最終確定了該鐵尾礦再選工藝流程:中磁拋尾-中磁精礦再磨-弱磁-磁選柱精選。實驗工藝全流程圖見圖3,最終的分選結果見表3。

表3 最終分選結果
由表3可知,該鐵尾礦采用圖3所示的工藝流程分選,最終可得到產率為10.93%,鐵品位為62.13%,回收率為68.59%的鐵精礦,精礦可直接做商品出售。最終尾礦的鐵品位為3.49%,鐵回收率為31.41%,尾礦中基本不再含有強磁性礦物,后續可考慮終尾礦作建材原材料使用。

圖3 再選工藝全流程圖
(1)山東某鐵尾礦的鐵物相分析和粒度分析表明:該鐵尾礦品位為9.93%,且含鐵礦物以強磁性的磁鐵礦為主,具有較高的再選價值。但試樣粒度較粗,-0.074mm粒級含量為53.19%,鐵主要在0.2~0.045mm粒級中富集,再選過程中需要對試樣進行磨礦處理。
(2)該鐵尾礦采用中磁拋尾-中磁精礦再磨-弱磁-磁選柱精選的工藝流程,獲得了產率為10.93%,鐵品位為62.13%,回收率為68.59%的合格鐵精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