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斯夢



【摘 要】何克寧,著名高胡演奏家、廣東音樂國家級傳承人。他從藝五十余年,不遺余力地在世界舞臺上傳播廣東音樂,不斷創新拓展高胡的演奏技法,創作新的廣東音樂作品,為廣東音樂的傳承發展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和貢獻。本文借鑒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并向何老師學習高胡演奏,總結其高胡演奏技法的三大特點。
【關鍵詞】何克寧;高胡;技法特點
中圖分類號:J632.2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0-0049-02
何克寧,出生于廣東順德,1964 年進入廣東音樂曲藝團學習,先后師從劉天一、蘇文炳等名家,又得到朱海、陳卓瑩、屈慶等老師的指導教誨。五十余年的從藝生涯積淀了深厚的藝術功底和豐富的演奏經驗,集眾家所長,融會貫通,形成委婉含蓄、情韻融合的獨特演奏風格,是繼劉天一、朱海后,又一享譽海內外的廣東音樂演奏名家。多年來,他不遺余力地在世界舞臺上傳播廣東音樂;2003 年成功舉辦了個人高胡演奏音樂會;創作廣東音樂新作《春滿羊城》《荔灣琴趣》《夕陽紅》《落葉歸根》《云山皓月》等,并在歷屆廣東音樂創作大賽中獲得各類獎項;先后發表了《淺析廣東音樂的粵味》《再談廣東音樂之特色與韻味》《廣東音樂在國內外》等文章,為廣東音樂的傳承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于2018年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音樂國家級傳承人。
一、“百鳥鳴叫”技法的發展與創新
“百鳥鳴叫”是何克寧在繼承劉天一的單一鳥鳴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表現群鳥雀躍、飛翔鳴叫音樂形象的演奏技法。主要通過左手的上下滑音和打音與右手變換頻率推拉弓的控制配合演奏。演奏速度的快慢用以表現鳥兒數量的多少,力度的強弱用以表現鳥兒鳴叫聲的大小。
高胡演奏家劉天一在作品《鳥投林》中利用高胡清脆明亮的音色模仿鳥叫聲,通過左手在高音區自由地上下滑動按弦,將鳥叫聲演繹得惟妙惟肖,大大地提升了高胡的演奏技法。何克寧在繼承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解:“隨著對作品《鳥投林》進行反復解讀,我理解的鳥投林不僅是一兩只鳥兒歸巢的描寫,應該是大自然環境下動物的自然規律屬性,即群鳥歸巢的集體性行為,我希望的音樂效果是表現這個音樂形象。所以在技巧方面極盡發揮,并且用明朗跳躍速度較快的方式來表現鳥的靈活生動。”①更深層次的意境理解,促使何克寧不斷拓展技法來描繪群鳥歸巢、雀躍鳴叫的景象寫意。
筆者比對分析后得出,何克寧主要通過兩個方面進一步發展鳥鳴的技法。其一,音色的變化。劉天一的演奏發音清亮、穩定,力度均勻,鳥鳴聲持續,刻畫了小鳥靈活生動的形象;何克寧的發音講究虛實結合,突出力度的強弱對比,通過音色的色彩變化表現小鳥一靜一動的神態,及忽遠忽近的空間感,體現了音樂形象的情趣。其二,滑音的演奏。與劉天一演奏版本相比較,何克寧左手演奏音區擴大,頻繁在最高音區進行鳥鳴聲的模擬,滑音幅度大,且滑音過程中加入了打音的演奏,并加快滑音的速度,而劉天一為單一的上下滑音演奏;在右手的配合上,劉天一的版本多為“一弓一滑”的重復演奏,最終以顫弓的方式,左手從高音往低音遠距離滑動,形成持續性的鳥鳴聲,而何克寧則進行了從“一弓一鳴”到“一弓多鳴”,再到“多弓多鳴”的改革,表現出單只鳥兒發音、雙鳥對話、群鳥鳴叫的層次疊加。對比整首樂曲,后者較之前者有三大特點,一是加花更為密集;二是旋律更為跳躍靈動;三是感情基調更為明朗。
在何克寧創作的廣東音樂作品《春滿羊城》中,創新性地將百鳥鳴叫的技法進行了擬人化運用。樂曲運用“恭喜發財”的粵語發音作為語匯動機,以 四個音符發展出主題旋律。在高潮段落前,創新性地用高胡模擬帶有音調的鳥鳴聲,形成用鳥鳴聲說出粵語“恭喜發財”的音響效果,后配以百鳥鳴叫技法的演奏,將音樂的形象塑造得更為深刻,成為整部作品的點睛之筆。
二、單音回旋滑奏技法及作用
單音回旋滑奏是何克寧特色的演奏技法,是指在不超過音符本身上下小二度的音程內進行輕微來回滑動的指法。從外表上看,手指在按音前輕微打轉了一下,最終回到音符,沒有太大的動作,即單個音符的回旋滑音演奏指法。
滑音指法大多起到兩音之間的連貫及美化的作用,而何克寧認為,一個音符本身同樣需要潤飾,故在他的演奏中,經常使用到單音回旋滑奏。這個技法突出音色的共鳴,大大增加了音色的空間感,有遲到發音之美感,產生余音回旋的效果,更適合表現委婉、含蓄、柔和的情緒和意境。
筆者以作品《雨打芭蕉》為例,列舉幾處何克寧老師使用回旋滑奏的地方,并分析其潤飾作用。
首先,美化音色的作用。這是回旋滑奏最直接的作用,能使聲音更加柔美、圓滑,自然融入到樂句中,避免音色生硬、死板。如譜例1。
譜例1
譜例1中,何老師在第二小節和第五小節的第一個“1”音的地方使用了回旋滑音技法,使音色更加柔和、婉轉,符合作品發展的旋律美,充滿嶺南風情,優美動聽。
其次,聽覺連貫的作用。在兩個樂句的銜接處使用回旋滑奏,使旋律的音響和情感連接不斷,產生一種聽覺的連貫性。如譜例2。
譜例2
譜例2中第二小節的“5”音時值較短,但與前一樂句的連接較為緊密,有似斷非斷的語氣感,回旋滑奏的處理能避免直接按指發音的突兀,滿足了聽覺連貫性的需要,使樂句銜接更為自然,旋律流暢。
最后,延續意境的作用。單音回旋滑奏的運用不僅能潤飾音色,美化旋律,還能營造余音回響之意境。如譜例3。
譜例3
譜例3中,前面兩小節的頓音是描寫雨滴落在芭蕉葉上的音響效果,在第三小節的第一個“5”音使用回旋滑奏的技法,延續前面旋律的意境,持續了雨滴落在芭蕉葉上的音樂形象,營造出雨滴回響的音響效果,融入整首樂曲的情緒中,體現出雨打芭蕉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