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袁永明 張紅燕



摘要:從江蘇省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了水產養殖災害成因及造成的損失。總結了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發展現狀及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包括行業自身風險高、保險賠付率高、查勘定損難度大、道德風險問題不易防范、養殖戶參保率低、財政補貼力度不足等。從擴大保險試點范圍、豐富現有品種和險種、降低保險費率、提高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力度、加快水產養殖保險立法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發展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水產養殖;保險;問題;政策;江蘇省
江蘇省是我國的水產養殖大省,水產養殖業規模龐大。2017年,江蘇水產養殖經濟生產總值達 3 221.6 億元,2013—2017年,江蘇漁業經濟總產值年均增長5.8%。2017年,江蘇省水產養殖總面積達63.22萬hm2,其中淡水養殖面積為43.98萬hm2,海水養殖面積為19.24萬hm2,水產品總產量達507.59萬t,漁業產值高達1 699.9億元,約占農業產值的22.7%[1]。江蘇省位于我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地處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內,省內坐擁太湖等眾多湖泊,水域寬廣。江蘇省不僅盛產刀魚、魚、河豚、河蟹等名貴水產品,而且文蛤、紫菜、對蝦、鯧魚等多種海產品蜚聲海內外,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2]。江蘇省內陸特色水產養殖規模全國第一,河蟹、蝦、蛤蜊等水產品產出規模居全國第一位,淡水小龍蝦、珍珠、鱖魚等產品產量和產值也在全國占據重要地位[3]。江蘇省目前已形成了蝦蟹經濟圈、江鮮產業帶、海洋漁業經濟板塊、觀光休閑漁業點等具有江蘇特色的水產養殖[3]。
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不僅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品味的消費者對于優質蛋白質的需求,而且在緩解貧困、提供就業機會、提高漁民生活質量、促進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風險與收獲相伴,在水產養殖業迎來新機遇的同時,高風險也在時刻威脅著水產養殖業的安全。水產養殖保險可幫助養殖戶分散轉移風險、增強災害抵抗能力、降低災害損失程度、保障養殖戶的經濟利益[4]。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起步晚,進展緩慢,開展試點范圍有限,難以滿足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需求。因此,應加快探索水產養殖保險的步伐,促進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長久、健康、穩定發展,跟上水產養殖業現代化發展的新形勢。
1 江蘇省水產養殖面臨的風險
水產養殖主要面臨4個方面的風險,分別為環境、自然、市場和管理風險等[5]。自然風險主要有臺風、洪澇、干旱、高溫等風險。水產養殖活動對自然環境和資源的依賴度較高,自然條件的變化對其影響較大,同時我們只能預測部分自然條件的變化,但很難抵御[6]。環境風險主要是指高密度養殖、外界環境污染等原因引起的風險[5]。水產養殖活動具有養殖周期長、養殖投入高、上市集中等特點,市場價格升降難測,使其面臨的市場風險較高[6]。水產養殖中,溫度、溶氧、水質、病害等各個環節都需很強的專業性,如果管理不當或者技術缺乏會造成管理風險。
江蘇省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存在許多已有和潛在的風險,主要包括自然風險和技術風險。從表1可以看出,臺風、洪澇、干旱、病害是造成江蘇省水產養殖災害的主要原因。其中病害每年受災面積均較高,臺風、洪澇、干旱近年頻發。近5年來,病害造成的水產養殖受災面積均在22 000 hm2以上,水產養殖產量損失在2.30萬t以上,經濟損失最高達5億元以上。2015、2016年,臺風、洪澇造成江蘇水產養殖經濟損失分別為11.90億、15.64億元。2013、2016年,干旱造成江蘇水產養殖經濟損失分別為5.46億、1.41億元。
1.1 臺風、洪澇災害
近年來,江蘇省臺風、洪澇等極端天氣頻發,給水產養殖業造成了不容忽視的經濟損失[7]。2012—2017年,臺風“海葵”“菲特”“麥德姆”“杜鵑”“尼伯特”蜂擁而至,登陸江蘇省。臺風時常伴隨狂風暴雨天氣,給水產養殖業帶來嚴重損害。2016年6月,江蘇省遭遇強降雨襲擊,水位居高不下,部分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水產養殖生產遭受重創。南京市高淳區、溧水區、無錫市宜興市、常州市金壇市等地受災嚴重。洪澇導致魚蝦蟹逃逸、水產品死亡現象層出不窮,圍網等養殖設施慘遭損壞,養殖戶損失慘重[8]。2016年,江蘇省因臺風、洪澇造成水產品損失高達15.64億元,損毀漁業設施3.08億元[1]。
1.2 干旱
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賴充足的水源。干旱是不容小覷的自然風險之一。Ruiz等指出,可以利用水文指數險來解決西班牙南部灌溉農業中的干旱問題[9]。持續干旱無雨會給水產養殖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一方面高溫導致養殖水體蒸發加快,加上缺乏合適的補充水源,養殖補水更加困難[10];另一方面由于不能換水,養殖水質極易變差,水生生物的生長因而受到影響;再者倘若管理措施不當,容易造成水產品缺氧浮頭甚至發生泛塘事故。從表1可以看出,2013—2017年江蘇省累計養殖受災面積達62 713 hm2,其中2013年損失最為嚴重。表明干旱是江蘇省面臨的普遍災害。
1.3 污染
2013—2017年,污染造成江蘇省水產品累計經濟損失達4.44億元,水產品產量損失3.66萬t,受災養殖面積達24 772 hm2(表1)。江蘇省水產養殖受污染造成的損失也是相對比較嚴重。水產養殖受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養殖廢水等的違規排放。
1.4 病害
病害是水產養殖戶最為頭痛的難題,也是江蘇省水產養殖業遭受的主要風險之一。從表1可以看出,近5年病害造成水產品經濟損失慘重,尤其是2014年病害暴發最為嚴重,損失高達5.03億元。江蘇省主要發生病害為鯽魚大紅鰓、草魚出血、魚類肝膽綜合征、河蟹水鱉子病等。病害的發生與養殖環境、養殖方式、日常管理、飼料投喂等密切相關,稍有不慎將引發各種魚病。
2 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發展情況分析
2.1 2種保險模式并存
目前,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主要有2種模式,分別為江蘇省漁業互保協會推行的政策性互助保險模式和享受保費補貼的商業保險模式。江蘇省漁業互保協會是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成立于2008年12月18日,由漁民和漁業單位自愿組成,宗旨是互助共濟,服務漁業。業務包括承保業務和理賠業務。協會前期共開展3個險種,包括漁船互助保險、海洋漁業雇主責任互助保險、內陸開展的人生平安保險。協會于2012年開始試點水產養殖保險。至2017年,試點地區已擴大到10多個縣(區),累計保費收入達1 180.13萬元,為養殖戶分擔了生產風險(表2)。商業保險模式由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目前在江蘇省開展水產養殖保險的承保主體主要有中國人保財險江蘇省分公司(PICC)和中華財險如東支公司。中國人保財險江蘇省分公司在南京市、常州市、鎮江市、張家港市,中華財險如東支公司在如東縣開展了保險業務。
2.2 初步探索,緩慢發展
江蘇省最早的水產養殖保險開始于20世紀 80~90年代,商業保險公司開展了2年水產養殖保險業務,因定保難、道德風險大、賠付率過高,虧損嚴重,繼而停止了此業務。此后,江蘇水產養殖保險幾乎處于停滯狀態[11],直至2012年江蘇省漁業互保協會開始試點水產養殖保險。至2017年,江蘇省漁業互保協會和商業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相對于農業保險的保費收入來說,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的發展規模偏小。
2.3 保險品種和險種有限
2012年至今,江蘇省漁業互保協會先后試點了池塘河蟹、池塘小龍蝦、羅氏沼蝦、稻田套養小龍蝦、條斑紫菜等5個品種(表2)[12]。保險類型主要有傳統水產養殖保險、水文指數保險、養殖氣象指數保險和養殖設施保險。商保公司主要開展的保險產品有內塘河蟹、淡水魚、池塘小龍蝦、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等5個品種(表3),保險類型包括傳統水產養殖保險和水文指數保險。從保險品種看,江蘇省漁業互保協會和商保公司開展的水產養殖品種僅占江蘇省十大主推種類的較少部分,并未涉及鱖魚、黃顙魚等產品[13]。從保險類型來看,以傳統損失補償型養殖保險為主,兼顧創新指數型養殖保險,開展險種內容有限,保險方案設置的條件和理賠程序相對簡單,能夠提供的保障非常有限,發生的概率小,賠付額也比較低[14]。
2.4 保險覆蓋范圍小
2013—2017年,江蘇省漁業互保協會在興化市、常熟市、海安市等地總承保面積共1.05萬hm2,為水產養殖生產者提供風險保障2.19億元(表2)。
2015年,中華財險如東支公司承保如東縣南美白對蝦面積為226.67 hm2,該縣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共8 533.33 hm2,承保面積僅占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的2.7%,承保面積較小,提供風險保障680萬元。2016年,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人保”(PICC)在省、市、縣級財政的支持下開展了池塘河蟹養殖保險,總承保面積為13.33萬hm2,提供風險保障40億元。總體來看,江蘇漁業互保協會和商業保險公司開展水產養殖保險的范圍和提供的風險保障比較有限。
3 江蘇水產養殖保險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水產養殖風險高,保險賠付率高
水產養殖業的風險來源于自然災害、環境、管理等原因。臺風、暴雨、干旱、高溫、病害、污染等一旦發生,將對水產養殖業造成巨大的損失,保險機構將承擔高額賠付。近年來,自然災害和病害頻發,而水產養殖業自身抗風險能力又不足。如2012年,因強臺風“海葵”導致河蟹受損,互保協會支付賠款9萬元,賠付率為51.14%。2016年,因高溫、病害導致小龍蝦受損,互保協會支付賠款86.55萬元,賠付率為68.77%。2016年,互保協會開始試點羅氏沼蝦,因病害“鐵蝦病”導致羅氏沼蝦受損,協會賠付8.33萬元,賠付率高達97.08%。水產養殖保險的賠付率過高,不能滿足商業保險公司的經營利潤要求,因此,大多數商業保險公司不愿意開展此項業務[15]。
3.2 查勘定損難度大
水產養殖保險標的品種和養殖方式的多樣性給查勘定損過程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增加了具體操作的困難。水產養殖保險缺乏專業的技術力量,對有些水產疾病的確認還存在難度。另外,保險標的生活在水中,看不見摸不著,加大了直觀判定損失程度的難度。水產養殖主體大多為個體養殖戶,養殖區域分散,投保面積大,出險時間相對集中,查勘定損的及時性難以保證。
3.3 道德風險問題不易防范
水產養殖中的損失具體由何種因素引起難以厘清,加上水產養殖大多為個體養殖戶,養殖區域分散,養殖者管理技術水平差異較大,多數未建立規范的養殖日志,漁業主管部門難以對水產養殖生產的全過程進行監管,加上保險查勘定損人員技術防范手段不足,理賠時,道德風險問題不易防范。
3.4 養殖戶參保率低,保費支付能力有限
目前,水產養殖保險參保對象僅限于管理規范的合作社、龍頭企業或養殖大戶,多數中小型散戶不符合條款規定,沒有參保。江蘇省保險宣傳力度不夠,部分養殖戶對水產養殖保險認識不足,加上風險意識不強,參保積極性不高。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費率較高,養殖戶的收入水平不高,愿意承擔的保費水平較低,如果沒有保費補貼,養殖戶的參保意愿不高。
3.5 財政補貼力度不足
江蘇省漁業互保協會和商保公司的費率基本在5%~10%,商保公司的費率略高于互保協會,但均遠遠高于江蘇省農業保險4.5%的費率水平,參與水產養殖保險的養殖戶需要承擔較高的保費[16]。江蘇省政府僅補貼部分試點品種,個別地區市(縣)配套補貼經費不足,不能滿足省內養殖戶的投保需求。目前,農業保險范圍不斷擴大,國家不斷提高保費補貼,部分農業保險補貼比例高達80%,水產養殖風險遠高于種植業和畜牧業,卻未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的保費補貼范圍[17],阻礙了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的發展。
4 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發展的政策建議
根據當前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發展現狀及試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以下5個方面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4.1 擴大保險試點范圍
水產養殖業的高風險性,致使很多商業保險公司不敢貿然涉足。江蘇省目前雖有省漁業互保協會和2家商保公司開展試點,但僅涉及個別縣(區),承保面積小,開展范圍遠不及安徽國元農保的10市31個縣的覆蓋面[18]。而且,當前多數散戶因不符合保險條款要求未能參保。Zhong等認為,保險范圍不僅要覆蓋大型養殖場或合作社,更應該擴大到風險應對能力低的散戶,使所有養殖戶都能從保險中受益[19]。因此,一方面可通過養殖大戶、合作社的模范帶頭作用吸引小型養殖戶參保,另外散戶也可自發組織抱團行動,集結成養殖“大單元”聯合投保,解決投保無門的現狀;另一方面應降低投保門檻,讓更多養殖戶享受到國家的強漁惠漁政策,進而擴大保險試點范圍。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加強與江蘇省漁業互保協會合作,探索合作共保模式,同時優化互助保險再保險服務。
4.2 豐富現有品種和險種,完善技術支撐保障體系
江蘇省試點品種只有河蟹、小龍蝦、羅氏沼蝦等少數品種,多數水產養殖品種未涉及。因此,各級部門在保證穩妥推進現有品種的基礎上,要加大調研力度,將更多具有地方特色、養殖戶最為關心的品種列入保險理賠責任范圍。創新開發天氣指數保險、產量指數保險、苗種質量保險等新險種,簡化查勘定損理賠流程。此外,應在豐富現有品種和險種的基礎上,完善保險產品的設計和查勘定損技術,加強事前核保和事中風險管理,依托省內水產技術推廣站等部門,建立水產養殖保險查勘定損理賠專家隊伍,作為水產養殖保險的技術支撐,為養殖戶提供水產養殖防災減災技術指導[20]。在道德風險防范方面,保險機構可依托專家隊伍,合理設定保險條款,參保前仔細核查養殖戶的養殖條件;參保后督導養殖戶建立養殖日志,做好事故隱患排查;同時,發揮水產養殖專業化組織的作用,鼓勵區域統保,建立投保人之間的相互監督機制[20-21]。
4.3 降低保險費率,提高保險金額
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養殖戶的參保意愿。水產養殖保險標的品種多樣,以及養殖方式和養殖區域的不同,導致其應對各種災害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費率的制定應根據風險等級合理確定。安鳳穎等指出,養殖戶僅愿意承擔2%以下的費率,國內水產養殖保險的費率基本在2%~5%,均低于我省5%~10%的費率水平[15]。保險金額的提高可以有效擴大風險保障范圍,滿足養殖戶的投保需求。因此,一方面,對養殖戶進行水產養殖保險宣傳,介紹保險產品,培養養殖戶風險意識,引導養殖戶投保;另一方面,江蘇省應適當降低保險費率,提高保險金額,尋求養殖戶和承保主體之間的利益均衡點,制定多層次、高保障的保險產品,以吸引更多養殖戶加入水產養殖保險的行列。
4.4 提高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力度
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財政補貼是水產養殖保險順利開展的有利保障。當前,江蘇省政府對江蘇省參保的養殖戶給予80%及以下的保費補貼,且并未對中華財險南美白對蝦保險提供任何補貼,參加中國人保財險江蘇省分公司的養殖戶可享受政府70%的財政補貼,低于農業保險80%的保費補貼。因此,政府應繼續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比例。在政策扶持方面,可為養殖戶提供小額貸款、無災減免保費等優惠政策,提高其參保的積極性;對經營水產養殖保險的商業公司和互保協會給予稅收優惠和資金支持,降低其運營成本;政府也可以補貼部分資金,用于標準化養殖場和省級良種場的改造,通過加固養殖設施或為養殖戶提供優質苗種,從根源上做好防災減災工作,從源頭上降低水產養殖的風險。江蘇省要不斷完善水產養殖保險保費財政補貼制度,逐步建立覆蓋水產養殖全行業的風險保障體系。
4.5 加快推進水產養殖保險立法
目前,國家層面的《農業保險條例》在保費補貼等相關方面并未做出明確規定[5,22],江蘇省還沒有水產養殖保險方面的法律法規,只發布了意見和通知文件。水產養殖保險的發展離不開法律的保障與推動[5],江蘇省應加強對水產養殖保險立法的研究,盡快制定省級層面的水產養殖保險法規和條例,讓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有法可依,以推動江蘇省水產養殖保險的長久、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 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2018.
[2]張宗利,明俊超,袁新華. 江蘇省漁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J]. 中國漁業經濟,2014(2):24-28.
[3]胡有貴. 江蘇省水產養殖業發展現狀分析報告[J]. 科研,2016(7):316.
[4]李文杰,周國勤,趙昌喜,等. 南京市水產養殖業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可行性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2013,41(1):405-407.
[5]彭建林. 福建省海水養殖保險發展現狀及政策建議[J]. 漁業研究,2017,39(4):308-313.
[6]賈清茹,陳盛偉. 中國漁業保險發展的再思考[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71-75.
[7]吳先華,徐中兵,袁迎蕾,等. 臺風災害的關聯經濟損失評估——以江蘇省為例[J]. 災害學,2014,29(2):77-83.
[8]丁蔚文. 高風險水產養殖,為啥難“保險”[N]. 新華日報,2016-08-1(5).
[9]Ruiz J,Bielza M,Garrido A,et al. Dealing with drought in irrigated agriculture through insurance schemes:an application to an irrigation district in southern Spain[J]. Span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5(4):1-15.
[10]黎俊龍,滕江峰,常 泰. 干旱對水產養殖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 漁業致富指南,2011(19):33.
[11]高 潔. 大通湖水產養殖保險研究[D]. 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
[12]陳耀中. 江蘇省水產養殖互助保險的探索之路[J]. 中國水產,2017(10):37- 39.
[13]劉禹松. 江蘇省水產養殖主推種類,主推技術和主推模式近日發布[J]. 中國水產,2009(12):75.
[14]張偉光. 水產養殖保險應用類型的比較研究[J]. 中國漁業經? 濟,2016(3):29-35.
[15]安鳳穎,趙中陽,翟留栓. 我國淡水養殖保險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J]. 中國水產,2013(11):21-23.
[16]趙偉莉. 我省降低五大種植業保險費率[N]. 新華日報,2013-05-24(A5).
[17]陳學洲,李 苗,張溢卓. 中國水產養殖保險的現狀分析及政策建議——以廣東、浙江、寧波、上海等地為例[J]. 中國水產,2016(5):38-40.
[18]徐 超. 安徽水產養殖保險工作穩步推進[N]. 中國漁業報,2016-02-2(B1).
[19]Zhong X,Qiao Y,Lin W,et al. On the pilot agriculture insurance program in Zhejiang province[J]. Hydrometallurgy,2010(1):146-151.
[20]水產養殖網. 水產養殖遇到災害和病害怎么辦?這些政策的出臺,是水產養殖戶的福音,具有里程碑意義[EB/OL].[2020-03-02]. 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351601.html.
[21]李水根. 推進福建省水產養殖政策性互助保險的探討[J]. 福建水產,2014,36(5):398- 406.
[22]國務院辦公廳. 農業保險條例[M]. 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王 翠,解心江,黃 芳. 區域性時令農產品價格實時預警系統的研究與設計——以濟南市農產品生姜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2):31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