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
【摘 要】音色是鋼琴演奏者們順利描繪樂曲意境與情緒的重要途徑,而觸鍵位置、觸鍵方向都是影響音色的重要因素。樂曲層次是增強樂曲表現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如何展現樂曲層次也是鋼琴演奏者們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兩首《降A大調即興曲》是指舒伯特和肖邦的兩首《降A大調即興曲》,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的演奏實踐,從觸鍵音色以及層次處理兩個方面闡述兩首樂曲的演奏異同。
【關鍵詞】即興曲;觸鍵音色;層次處理
中圖分類號:J624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0-0073-01
一、觸鍵音色
舒伯特《降A大調即興曲》主題部分是由連續十六分音符構成的下行音階式樂句,在彈奏中可采取“高抬快下”的觸鍵方式,充分運用各手指第一關節的力量,同時運用斷奏的彈奏方法提升音色的“顆粒感”,尋求各音音色的一致。
在樂曲的中段部分,為了更好地表達舒伯特“訴說”似的旋律創作風格,在練習中可采用“高抬慢下”的觸鍵方式,使各旋律音在音響上連貫起來。在彈奏旋律聲部時,手指觸鍵面積需要“大”一些,觸鍵可“深”一些,同時運用踏板的延音作用潤色音樂旋律各樂句,達到演奏的平穩敘述和連貫自然。
與舒伯特《降A大調即興曲》不同,肖邦這首即興曲的主題部分要求演奏者們拋棄“錘擊式”(垂直觸鍵)的觸鍵,更加追求一種“摸著彈式”(水平觸鍵)的清風拂面般的音色。因此,在演奏時可將手指的觸鍵面積擴大、觸鍵位置靠后一些;這首樂曲左手部分的處理是一個演奏難點,在練習中易受到連續大跳音程的干擾,出現左手部分音量過大、音色稍顯干澀,無法配合右手旋律等問題,在練習中可采取左手部分只給出拍點重音,同時控制手腕力量不要下放到琴鍵,并在旋律彈奏中充分運用手腕調節的方法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樂曲的對比段落旋律悠長,對旋律聲部的處理可采取“高抬慢下”的觸鍵方法,賦予其更飽滿的音色;對左手伴奏部分的練習則注重頓音音色的扎實及和弦間的推動感,特別是彈奏重音的小指需要下鍵有力。
肖邦即興曲的裝飾音大都出現在樂音前與樂句中的位置,它們不僅是旋律的一部分,也是順利過渡到下一個樂音前的華彩。因此筆者在練習中對裝飾音的處理都遵循著一條總的規則,即將裝飾音彈到旋律里。練習經驗是需要通過控制手臂力量的方法使音色不過于扎實,但同時又通過保留指尖力量的方法使音色集中。
對于另一種“裝飾音群”(組成音較多且在數量上奇偶不定的裝飾音),可采取以下練習方法:(一)在練習前先將音群進行分組,尤其是在有左手伴奏的裝飾音處更應理清它們的縱向對位;在練習時需要先計算清楚“裝飾音群”內的組合,以避免它們的加入破壞左手拍點的均勻,從而達到最后演奏時的“即興性”;(二)為了使彈奏出的“裝飾音群”更加清晰連貫,需要將整個音群放在一起進行連貫性的練習,練習中切不可因為左手的加入,而干擾右手裝飾音群的流動性,同時手指下鍵不可太深,在速度上也可采取“先急后緩”的處理方法,賦予裝飾音群“流動”的特點。
二、層次處理
舒伯特注重力度變化在音樂表現中的重要作用,他在力度方面的要求明確,在樂曲中,他幾乎將樂曲的每一樂句都進行了明確的力度標記,因此層次的處理也同樣是演奏舒伯特《降A大調即興曲》的關鍵,因此在練習中可根據譜面的力度標記,先對全曲力度記號的分布進行清晰劃分,并思考以何種力度有效地展現樂曲的整體層次。
借助指力觸鍵、手力觸鍵、前臂觸鍵與全臂觸鍵這四種不同的觸鍵方法來展現整首樂曲的力度層次:在樂曲旋律最高點處可使用全臂發力,深踩延音踏板,展現輝煌音響;而樂曲旋律最低點處則只保留指尖力量,展現其細膩的情感。
舒伯特作品中大小調轉換帶來的明暗對比,也同樣是樂曲力度層次的一種展現,大調上構成的樂句觸鍵力度可大些,達到音色的光輝明朗;小調上構成的樂句可貼鍵彈奏,追求音色的暗淡柔和。
同時,樂曲中的縱向層次也是不容忽視的,展開部的演奏要處理好旋律聲部與伴奏聲部(中音聲部與低音聲部)的關系,分清主次??刹扇“樽嗦暡恐槐A糁讣饬α康姆椒ㄟM行彈奏,達到不“喧賓奪主”的效果。
肖邦作品中層次性的展現往往更細碎、朦朧,力度層次更加地追求一種漸變的過程,如在這首即興曲中便出現了“smorzando”(漸次消失的)的力度標記,因此筆者在練習中更多地賦予了樂曲在整體上的漸強漸弱處理。
參考文獻:
[1]李云潔.舒伯特即興曲的藝術特征及演奏與教學價值[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1-41.
[2]梁楚輝.“尚之以瓊華”——論“裝飾音群”在肖邦鋼琴作品中的內涵和演奏闡釋[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8:1-41.
[3]邢瑩.論華彩裝飾在鋼琴即興演奏中的運用[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4:16-17.
[4]黃梅苓.試論肖邦鋼琴即興曲的藝術特色[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3:7.
[5]蘇靜芳.論鋼琴演奏中觸鍵與踏板對音色的影響[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