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涵
【摘 要】泥塑藝術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徐州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對泥塑藝術有著很好的傳承。本文通過對王光永泥塑藝術現狀及特色的研究,探討徐州泥塑藝術的發展。
【關鍵詞】王光永;泥塑藝術;文化場域
中圖分類號:J314.7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0-0161-01
2019年暑假,在導師的引薦下,我與我的同學一起拜訪了徐州泥塑傳承人王光永先生。通過與王老師的交流探討,我們了解了他的泥塑藝術的現狀以及藝術特色。
一、王光永泥塑藝術的現狀
王光永出生在徐州與山東交界的一個叫鳳山的村莊里。這個村莊前面是河,后面是山。王光永的童年生活就是在這里度過的。他小時候和其他男孩子一樣,也很頑皮,經常和小伙伴玩老鷹捉小雞、丟手絹、捉迷藏、彈琉璃球等游戲。在他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喝大碗茶的場景。家鄉山水風情以及兒時的一些經歷對王光永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高中時由于有捏泥塑的愛好,便報考了宜興陶瓷工業學校。一些對泥塑有興趣的朋友找到王光永,王光永大多會帶他們去宜興的工作室嘗試做泥塑,然后放在窯里燒制。王光永在宜興呆了一段時間后便回到了徐州,如今在電視臺工作,好在他現在從事的工作和藝術有關聯,并沒有脫離藝術。現在,因受地域文化、經濟、風俗習慣等的影響,從事民間藝術的手工藝人逐漸減少。為了擁有好的市場以及促進手工藝更好地傳承,他在制作泥塑時,不僅關注它的審美功能,同時關注它的實用性以及融入現代元素。在和王光永先生的交談中,我能夠感受到泥塑帶給王光永先生的精神上的慰藉。下面是我與王光永先生的一部分對話記錄:
我:“老師,我之前了解到您在創作泥塑的過程中有加入動漫的元素,您能詳細地給我們說一下嗎?”
王老師:“是這樣的,這也與我的工作環境有關。在工作中,我經常會做一些有關動畫的設計。我在做泥塑之前,都會先用計算機呈現出效果,把動漫中夸張的成分融入到泥塑中。我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會對我的創作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我:“老師您能談一下現在泥塑的市場怎么樣嗎?”
王老師:“泥塑現在市場也還行。就拿紫砂壺來說,像這種實用性就很強。很多人喜歡喝茶,買一些泡茶的紫砂壺之類的比較多。而且一般紫砂壺市場價也不是很貴,也能買得起。像那種喜歡收藏的,更注重它的審美性的人近年來也不少。一般在市場上、展會上去賣的泥塑作品都是比較低端的。”
二、王光永泥塑藝術特色
王光永在泥塑創作上不同于傳統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他的制作技法上。傳統的技法是把泥巴拍打成表面光滑的泥片,再通過捏、推、砸等手法使其成為想要的形狀,然后再經過表面的處理,最后得到一件精美的陶藝作品[1]。而王光永先生則是首先把泥巴拍成片,然后把泥片晾曬一段時間,經過處理使其呈現出龜裂的現象。王光永的泥塑夸張、粗獷、質樸,但又不失趣味。例如王光永的作品《遠方的呼喚》,十頭大象形態各異,手法粗獷,簡化了大象的形象,用自然的裂紋去表現大象的皮膚,很有質感。大象的擺放方式讓我們深刻感受到大象對于美好家園的追尋和呼喚。
三、從文化場域看王光永泥塑藝術
場域理論是指人的每一個行動均被行動所發生的場域所影響,而場域并非單指物理環境,也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場域受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等各個因素的影響。民間工藝美術是植根于一定場域的,這種場域即文化場域。文化場域一旦消失了,民間藝術也就不存在了。王光永先生年輕時期生活的環境和周圍的風土人情就是他的作品賴以存在的文化場域。王光永小的時候經常和一些孩童做游戲,而游戲內容在王光永的創作中有所體現。又比如王光永對農村喝大碗茶的場面印象深刻,他覺得很有意思,他就把這個場景用泥塑的手法刻畫出來。以及王光永制作的大型陶塑作品《村里的留守老人》,農村老頭質樸無華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如果王光永沒有感受過農村生活,他就無法制作和表現出來這么一種農村形象,也就無法展現出老頭們的神韻。當然,當王光永脫離了農村到城市發展,他后期的創作中就表現出了現代畫的元素。因為他現在在電視臺從事一些關于設計方面的工作,所以在他的創作中他會加入動畫的元素,對形象進行夸張變形。有時候在做之前還會用計算機模擬一遍再下手。接觸到新的事物,融入新的文化場域,他的創作內容也出現了新的東西。比如他創作的《以泥塑形 以形傳神》這一系列作品就體現了如今工業時代的形式美。從這一系列作品看王光永泥塑,可以看出王光永泥塑藝術慢慢走向現代化并與時代相結合的特點。王光永的泥塑藝術隨著他生活環境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文化場域不同造就了民間藝術家不同的藝術表現內容。
四、總結
通過這次與王光永老師的交談,我對泥塑藝術有了一定的了解。現代科技迅猛發展,逐漸由機器去完成手工藝品,但這種手工藝品是冰冷的、沒有感情的,這便失去了民間工藝美術的價值。民間工藝美術正在瀕臨消失,我們年輕一代有責任去傳承它。
參考文獻:
[1]王光永.泥魂·陶韻[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