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威
【摘 要】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地鐵已經不只是一種簡單的交通工具,具備了更多的功能。地鐵和城市緊密相連,地鐵站的公共藝術設計變得非常重要。地鐵站公共藝術屬于人文環境的一部分,往往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歷史文化特色,能夠代表城市環境的風格。文章將分為四個部分淺析上海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并通過空間環境、色彩設計、城市文化、主題元素這四個設計層面,淺析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怎樣才能更好地體現城市元素,為人們帶來更好的體驗。
【關鍵詞】上海;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U291.69]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0-0207-02
過去,由于時代的局限性,人們認為地鐵站的作用只是運送貨物或讓乘客乘車,所以以前的地鐵站幾乎都是統一設計和統一布局,使得地鐵站整體風格偏于穩重,具有整體性,但這也顯得沉悶與單調,缺乏一定的設計感,并且還會使人感到壓抑,體驗感較差。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大眾審美水平的提高,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逐漸得到大眾重視。上海許多地鐵站已經極具設計性,從燈光、墻壁、裝飾等方面入手,提高了地鐵站的整體品質,給大眾帶來更好的體驗。
一、地鐵站公共藝術的概述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城市的地面空間逐漸變得非常有限,所以作為新型國土資源的地下空間,其開發和利用率日益提高。開辟和拓展地下空間,已經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是人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能夠代表一個城市的風格。地鐵站的人流量龐大,使其逐漸成為城市的一個景點。地鐵除了具備快捷和舒適的優勢外,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讓地鐵站成為城市藝術設計的縮影,以此來凸顯城市獨有的風格,是提高城市整體品質的重要途徑。
地鐵站的特殊性在于一般都是建造在地下,沒有外部的形態,而一般建筑都是以外部的形態來凸顯設計風格,所以地鐵站必須通過內部的空間來展示其藝術設計。地鐵站的特殊性還表現在地鐵中通常都沒有窗戶,會給人帶來一定的壓抑感和沉悶感,所以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需要消除這些負面情緒,使每一位乘客都能夠身心愉悅。同時在地鐵站中融入帶有城市風格的設計,可以讓乘客更加了解這座城市。
(一)公共藝術的含義
公共藝術這一概念近年來引起許多國家的重視。公共空間是指具有開放性、公開性,由人們自由參與的公共性空間,公共藝術指的是在這種公共空間中進行的藝術設計。
二、上海地鐵站公共藝術發展現狀分析
上海軌道交通發展至今,在緩解上海城市交通壓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上海經濟發展較快,大大推動了城市化進程,上海的軌道交通也日益成熟和完善。通過查看上海軌道交通平面圖發現,其布局規劃相當合理,換乘方便省力。
在上海軌道交通發展過程中,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上海每個地鐵站的裝飾布置都各有特色。例如上海地鐵13號線,縱向連接市中心許多繁華的商業區,設計師精心打造具有上海特色和上海風格的車站主題裝飾,結合各車站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特色,設計出了每站各具特色的文化地標,為乘客提供了舒適的乘車環境,同時增添了藝術氛圍;11號線地鐵站迪士尼站,獲得“中國十大最美地鐵站獎”和“最佳主題設計獎”。
三、上海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手法分析
公共藝術設計不僅具有藝術性,還具有功能性。藝術性與功能性相結合,在傳達美的同時還可以使人從中獲得特殊的審美享受,以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下文將通過四個設計手法進行具體分析。
(一)空間環境
空間環境可以提升地鐵站的整體品質。地鐵站因為大部分處于地下環境,所以人們會產生一定的壓抑感和沉悶感,如何消除這些負面的情緒至關重要。地鐵站首先要讓大眾產生舒適感。人們對自然環境有一種天生的親切感,所以自然元素的融入,對于地鐵站空間環境整體品質的提升有巨大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大眾產生舒適感。其次地鐵站要具有安全感。因為處于地下環境,所以地鐵站的空間層次感要十分鮮明,這樣才能弱化大眾的負面情緒,給予大眾一種安全感。然后地鐵站要具有高效性。漫長的等待和擁擠的人群會讓大眾產生不耐煩的情緒。10號線的同濟大學站,站內設計融入了現代建筑美學,最為驚艷的是天窗設計,巧妙地把自然陽光直接引入站內,提升了大眾的舒適感,緩解不耐煩的情緒。
(二)色彩設計
在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中,色彩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色彩可以給大眾帶來最直觀的視覺沖擊,并且色彩元素經濟高效,適合的色彩可以提升地鐵站空間的整體性,還能使其富有秩序感。雖然色彩元素具有直接、經濟、高效等優點,但是還得運用得當,運用不當的色彩元素會使大眾眼花繚亂,增加大眾煩躁、焦慮等情緒,適得其反。所以在色彩的運用上要注意調整好基礎色和功能色的比例關系,將冷暖色進行搭配,并適當地結合燈光、廣告等元素。地鐵站12號線陜西南路站地處于淮海中路,站內采用了簡潔明快的色彩和線條設計,富有強烈的現代氣息。
(三)城市文化
文化對人們的影響是深遠的,一旦文化深入了人們的內心,就會形成慣性,指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會對人們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地鐵站文化的融入,與地面上的文化遙相呼應,會讓人們具有親切感,可以讓人們更好地理解這座城市,并且對其產生更加強烈的感情。地鐵站13號線淮海中路站可以稱為是最具海派風情的地鐵站,也可以說是“最上海”的一座地鐵站,這座地鐵站的設計主題為“海派風情”,站牌為古銅色,墻面為紅磚,車站裝飾著鵝卵石等裝飾品,仿佛是淮海路百年歷史的見證者。
(四)主題元素
主題元素可以突出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的獨特性,可以讓地鐵站更加富有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主題元素結合地鐵站的地理位置和城市歷史文化,形成特色的文化地標,能彰顯城市的個性。設計主題為“地下魔法森林”的漢中路地鐵站,車站有著美麗的蝴蝶墻,換乘路過蝴蝶墻,會讓大眾產生愉悅的心情。南京西路站屬于上海地鐵13號線,地鐵站的主題為“摩登麗影”。站內以幾何圖形作為基本的元素,天頂由紅、藍、黃格子所組成,設計靈感來自于荷蘭藝術家蒙德里安的“風格派”作品《紅、藍、黃構圖》。如此設計讓車站富有強烈的藝術感,對應了南京西路上的繁華。
四、上海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的不足之處
上海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發展迅速,但是還存在著一些不足。經常可以聽到上海某某新地鐵站開通了,這對于上海這座城市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上海的經濟發展是需要地鐵等交通來支撐的。但上海地鐵站十分擁堵,導向系統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導致地鐵站的公共藝術設計也參差不齊。
五、總結
地鐵已經不只是一種簡單的交通工具了,它能折射出一個城市背后的地域文化,是一個城市的縮影。地鐵站每天迎接許許多多的大眾,是公共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地鐵站公共藝術的設計十分重要,能夠凸顯城市獨有的風格,提高城市的整體品質,提升大眾的舒適感,增加大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并讓大眾消除地下環境所帶來的壓抑感和沉悶感,給大眾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
參考文獻:
[1]余晶.地鐵站公共藝術設計方法研究[J].鐵道勘測與設計,2014,(5):41-47.
[2]李秀芳.北京地鐵空間的藝術性設計[J].華中建筑,2012,30,(2):84-86.
[3]臧慧,宋季蓉,陳巖.我國城市地鐵站室內空間人性化設計研究[J].美術大觀,2009,(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