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也知道過于在乎自己的相貌不好,但我總忍不住;我也沒覺得自己有多不好看,就是想獲得身邊人的認可。我對顏值的過于關注是不是病態呀?我該怎么辦呢?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就習慣在書包里放一面鏡子。課間趁著沒人注意的時候,我會偷偷翻出來照上一照,看看新長出的痘痘有沒有消下去,綁好的頭發有沒有散亂。我也知道過于在乎自己的相貌不好,但我總忍不住,有時候還會偷偷問閨蜜:“你覺得我好看嗎?我會不會顏值太低呀?”說實話,我也沒覺得自己有多不好看,就是想獲得身邊人的認可。我對顏值的過于關注是不是病態呀?我該怎么辦呢?
——千秋山
關注顏值很正常
是全球少女的夢阿:在乎自己的外形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僅僅是女孩,男孩也是一樣。我們班就有幾個男孩喜歡照鏡子臭美,有些女孩也會向他們借鏡子來照,這還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友情呢。再說了,社會上很多職業的確很看重顏值,比如空姐、演員、歌手,有時候對自己顏值的在乎和管理,其實也是對別人的尊重。
凌君羽:十六七歲,誰不想通過靚麗的外表吸引更多的朋友,獲得身邊人的關注和認可?換一個角度理解,這只是你長大了,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著好奇,并且希望能夠做點嘗試。
“美”也會帶來困擾
落小司:有時候過于關注顏值真的會帶來一些困擾,特別是因為顏值被吐槽的時候,我就會瘋狂懷疑自己,然后無心學習。久而久之,我就變得越來越沉默、孤僻,在老師要求視頻打卡的時候還會特意跑遠一點然后只拍自己的背面。
田同學:我對自己的頭發有強迫癥,下課一定要檢查亂不亂,這對我其實是有影響的,有時候一天要扎十幾次頭發,還會心情焦躁。也可能是因為有點自卑,我特別討厭拍照,還會隔一段時間就去清理媽媽存在手機里的我的照片。
越自信越美麗
邵安怡:我有段時間也是如此,太在意自己的形象,還為了減肥減少飯量,最終造成不良后果。但其實和朋友聊過才發現,原來多數人的相貌在別人眼中并非如自己想的那么丑陋。覺得自己不好看,很多時候是一種過分關注自我的心理在起作用,所以,要學會自信。
陳靜波:我初中的時候,特別害怕被別人指指點點說臭美,所以從來不敢照鏡子,也一直覺得自己很丑,久而久之就很自卑,對自己沒什么信心。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沒自信會顯得更丑。但是上了高中,我遇到了一個可愛的同學,她會拉著我照鏡子,告訴我很好看,不要自卑。所以慢慢地,我就自信起來了,也覺得自己越來越好看。
看到“不一樣的漂亮”
良月二十:要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漂亮”,而不是“不夠漂亮”。有痘痘一定不好看嗎,方臉比不過瓜子臉嗎?大眾的審美變化多端,跟著走也太累了。很多時候,與其被別人左右,為什么不選擇相信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決定呢?女孩子最美的時候,就是不被定義的時候。
二鴨:現在大多數人的審美都是大眼睛、小嘴巴、白皮膚、高鼻子,但當我們看到骨骼分明的模特時,依然會感到驚艷。在不同的審美里會有不同的女神。好看的臉龐千篇一律,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越發黯淡。有趣的靈魂百里挑一,它會在你身上增添一種有辨識度的顏值——氣質。當你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你能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多,也會發現各種各樣的生活態度和審美。
整理:金文先
心理老師說
@心理老師張月燕
確實如同學們所說,關注顏值挺正常的,尤其是在你們這個年紀。從心理發展的規律來講,青春期開始把注意力指向自己,并且首先指向自己的容貌,這是“審美意識”的覺醒,是一種自然節律,所以“關注顏值”本身不是問題,在意別人的認可也在常理之內。不過,如果你對“我好看嗎”或者對“別人覺得我好看嗎”的關注程度已經讓你焦躁到無心學習了,那么這個時候你需要有所警覺。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樣的臉是好看的”這個問題其實是無解的。心理學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研究這個問題,后來得出一個業內公認的結論——“平均臉”最好看,即從一定數量的普通人臉提取面部特征,根據測量數據求各個特征的平均值,再利用計算機技術合成一張平均臉,平均臉的好看水平是高于樣本整體水平的,而一個人長得越接近平均臉就越好看。這個結論好像說明“好看”確實有個具體的標準??上н@只是實驗結論,當被運用在具體的生活中你認識的人的臉上時,這個結論就不適用了。我曾經拿著當年很火的內地“四小花旦”的照片,還有用她們的臉合成的理論上應該驚為天人的“平均臉”照片,問過200多個高中生,并沒有得到“平均臉”最好看的結果,甚至沒有得出哪一張臉最好看的一致結果。
所以,對于活生生的人,別人認可他/她的“美”是受很多神秘法則支配的,包括同學們說的自信、辨識度、熟悉度、審美偏好和精神氣質等等。除非一個人只活在照片里,否則你的邊邊角角的內在素養都必然會反映在你的外在形象上,從而影響到別人對你“顏值”的認可。所謂“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每次想照鏡子的時候,注意保持體態;每次想問別人“我好看嗎”的時候,就多讀點好書……這是一些古老有效而且不必擔心變成“韓國小姐連連看”的“整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