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每天忙著瘋玩,沒太注意自己的外表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是上初中后,我才開始增加照鏡子的次數(shù),而且一旦開始關注,心靈就遭到“重創(chuàng)”。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被男生嘲笑鼻梁太低,另一個是自己汗毛太重,被笑話像長了胡子。
在青春期,一個人會加倍關注自己的外表,因為會有吸引異性注意的需求,而我當時遭遇的則是負面的反饋。現(xiàn)在寫下這些字時,我特別平靜;但在當時,我應該很難過。我記得有一次,我站在大街上,挨個看從我眼前走過的人的鼻梁,覺得他們的鼻子都比我的好看。
但人活著的樂趣之一就是可以看見一件事情在20年發(fā)生的變化。長大后,周圍的人不再說我長胡子,而是夸我有一頭秀發(fā)。《ELLE》雜志的首任主編紀荷曾經(jīng)寫過一本《居里夫人傳》,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居里夫人40歲以后,容貌變得好看了。紀荷還說,居里夫人之前的臉型線條太生硬了,年長一些后,面容變得柔和。但居里夫人是否美顯然不是一個關于五官或顏值的問題,而是一個與審美標準有關的問題。
不知道對于世俗普遍意義上很美的女生,她們會有怎樣的感受?有一次,我陪作家畢淑敏去杭州圖書館參加閱讀活動。活動結束回北京時,我們在機場聊了一會兒。說到女人的容貌,說到兩性之間的吸引力,畢淑敏告訴我關于她本人的一段人生經(jīng)歷。她16歲就去了西藏當兵,在雪域高原的幾萬個軍人里,只有幾個女兵。所以那時候,她收到過無數(shù)封情書。可能是這個原因,讓她早早地就不再有要刻意去吸引男性注意力的想法。
我問畢淑敏:那你覺得一個女孩的美麗體現(xiàn)在哪里?她說:在自信。
有一次畢淑敏在一個大學講演。結束后,一個美麗的女孩來找她問問題。聽到問題后,畢淑敏有點吃驚,因為那個女孩說自己經(jīng)常為臉部的缺陷焦慮。畢淑敏看著她精致的面孔,問她,哪里有缺陷了?她張開嘴指著里面的一顆牙齒說,因為這顆牙長歪了,太難看了。
畢淑敏對我說:你看,純粹長得好看也沒有用,她不會覺得自己美,她擔心的永遠是那顆誰也看不見的牙齒。
我想起畢淑敏在文章里寫過的一句話:美麗是一種天賦,自信卻像樹苗一樣,可以播種,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可以直到天荒地老。
我長到很大的歲數(shù)時,才從“顏值”對我的控制中掙脫出來,發(fā)現(xiàn)自信、自然、知識、智慧可以讓一個女人變得更好。如果早早覺察,我會受益更多。
張引墨
著名出版人、作家
著有《那個學期在雨中長大》《尋找溫暖愛的方法》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