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



1500多年前,南齊謝赫在繪畫六法中提出了“氣韻生動”說。在繪畫藝術領域,“生動”是個永遠鮮活的詞匯,人或物的形態、精神或氣息都可以濃縮在這兩字當中。表達“生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工筆畫中,易陷技法泥潭。鄧涵慶先生選擇用工筆畫表達生動,主要還是他的興趣使然,借助工細之筆,升華了大干世界的模樣,記錄“下對生命的認知與理解。
“生動”最初是在鄧涵慶先生的生活里呈現,他是教練員,也是裁判員。見證力量之美的實踐為他的人生增添了精彩,和安靜的繪畫狀態形成了靜和動的兩面,“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鄧涵慶先生很好地把兩面的關系協調好,他的體育工作中,有丹青筆墨的人文情懷;他的繪事活動中,有運動場上的拼搏爭高。
放在運動會,上,工筆畫相當于“十項鐵人”項目吧。鐵餅鉛球標槍、跑步跳遠跳高等,得樣樣拿得出手,怎么補強略弱,怎么合理分配體能,怎么能夠完成比賽……這和工筆畫強調細節的道理是一樣的,換言之,畫工筆要有大局觀。經歷由武至文過程的鄧涵慶先生畫起工筆很認真,很耐心,不滿意之處還會推翻重來,他在紙上進行著“十項鐵人”的演練,在全國體育書畫展、江蘇省花鳥畫精品展、日本舉行的國際水墨藝術大展等各類展覽上嶄露頭角。那一份份獲獎證書或是一個個獎杯,在局外人的我看來,和競技選手參加運動會獲得的獎牌區別不大。
鄧涵慶先生的創作題材,有動物,有人物,每一種物象都是不同的神態氣質,但他們的神色中卻充滿著各種故事。他創作的大干物象,來自親眼所見,也有可能來自相片,當回歸到平面藝術后,作品不僅是單純的世間模仿秀了,而是融入了畫家本人的氣質涵養,經重新定位塑造后,每一件作品,或許說都是一個引子,能牽系出觀者的諸多情感。
鄧涵慶先生的工筆畫中,色彩及光影有著鮮活的姿態,能窺見出他平日里細致的觀察及對繪畫形式的探索。鄧涵慶先生思路清晰,所經歷的由簡至繁的過程,不是一味地堆積美化,而是返璞歸真的本質回歸,這說明繪畫有些類似,人生,在經歷轟轟烈烈的壯年煙火之后,終歸會趨于平淡而有情。
盡管在畫家中屬年長者,但鄧涵慶先生相貌很青春,心態很年輕,畫作活潑不呆板,風格天真有情趣,他緊跟時代潮流,一步步地向著形神兼備、形神合一、形神動人的目標緩緩前行。
如今鄧涵慶先生剛過八十大壽。古人將八十稱作“耄耋之年”,按“耄耋”諧音,常以貍貓和蝴蝶表示,寄意健康長壽,涵慶老也畫過此類題材,這是繪畫藝術附帶的愉悅身心功能。然這還是由“生動”所產生,“生動”的本源,來自氣質涵養,來自涵慶老的真心奉獻。
鄧涵慶先生創作的題材很廣泛,結合在一起,有點類似春節聯歡晚會,節目眾多,精彩紛呈。相較晚輩后生“導演”,鄧涵慶先生策劃的這出“晚會”要更有看點,更為經典。愿鄧涵慶先生藝術之樹常青,日后,我們定要相聚在這樹蔭之下,再賞青翠之色!
鄧涵慶簡介:
鄧涵慶,男,1940年生。從事體育工作40多年,國家級田徑裁判員、一級體育教練員。業余時間愛好繪畫,在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學習國畫,喜工筆。曾兼任中國書畫函授大學蘇中分校副校長。
作品參加過全國體育界書畫展、入展紀念改革開放三+周年江蘇省群眾美術作品大展(優秀獎)江蘇省反腐倡廉美術作品展、江蘇省美術新人作品展、江蘇省花鳥畫精品展、江蘇省花鳥畫精品晉京展。作品入編《中國書畫藝術博覽》和由人民畫報社主編的《中國巨變·當代中國書畫攝影作品集》,并在《中國書畫報》《老年周報》《泰州日報》等報刊發表。出版《鄧涵慶工筆畫選》(一),多件作品被人民畫報社、泰州博物館及國內外知名人士收藏。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員、江蘇省華僑書畫院理事、泰州市姜堰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