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杉 郝亞偉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書畫名家走上收藏之路,可見書畫與收藏是緊密相連的。畫家魏奇既擅長國畫,又酷愛收藏。“收藏和書畫是相通的,我收藏的藏品以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為主,大家都送給我一個綽號‘魏青花。”魏奇說。
受到熏陶 畫家酷愛收藏
魏奇老家在內黃,他從小受到濃厚的藝術氛圍的熏陶,這與他出身書香世家是分不開的。“我的爺爺以前在內黃縣文化館工作,我兩三歲時就在文化館里跟著爺爺學畫畫、學雕塑。”魏奇說,爺爺魏鳳潮是老畫家、雕塑家,從小他就跟著爺爺研習雕塑、金石書畫。“我記得在20世紀70年代末,文化館的大展廳里就有了書畫筆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魏奇說。
i]里出身,自會三分。魏奇跟著爺爺學畫畫,提筆有模有樣。上了小學之后,魏奇的美術作業得到了老師的好評,他還幫著老師修改其他同學的作業。魏奇說,在兒時記憶里,春節期間,內黃縣文化館舉行春節燈展,五光十色的燈籠很漂亮,十里八鄉的村民都趕來參觀,這也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文化活動之一。
畫家喜收藏,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或稱之為天經地義的愛好。“要說為何喜歡收藏,還是和兒時的經歷有關。那時候,內黃縣文化館的文物搶救性修復和保護工程正在緊張進行,該縣文化館文物科的工作人員對明清時期的瓷器進行修復。另外,在字畫裝裱方面,我的爺爺用煩瑣的工序和獨有的方式,將一幅幅有破損但卻很珍貴的名畫一塊一塊拼接起來,重新裝裱好,當時還有鄭板橋的真跡和慈禧太后畫的梅花圖,非常稀有。我就在旁邊學,從小耳濡目染,所以對收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魏奇說,正是從小在濃厚藝術氛圍中長大,才對書畫和收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書畫和收藏成了他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以畫會友 主攻花鳥畫
從小的童子功,扎實的基本功,讓魏奇從高起點一步步走向國畫大家。后來,魏奇到內黃縣電影院工作,畫電影海報和宣傳畫,發揮專長。1995年,隨著電視的普及,電影院效益逐漸下滑,于是,魏奇緊隨潮流,下海經商。
“最初下海,我干的是裝修,那時候還沒有普及電腦,都是手繪設計圖。”下海后,魏奇發揮專長,在建筑行業大展拳腳。雖然成了商人,但魏奇并沒有放棄畫畫。“現在每當累了,我就畫兩幅畫,讓身心得到放松。”魏奇說,因為書畫,他以畫會友,結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魏奇是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現在主攻花鳥畫,特別是畫魚,風格古樸,簡易淡雅,主張以書入畫,求神采、重筆墨,秉承了水墨文人畫的內在精神及意境。他畫的《連年有余圖》在人民大會堂華北宴會廳和中國軍事博物館展出并懸掛。外交部出訪,曾用魏奇的作品作為國禮贈送。
“書畫和收藏緊密相連,兩者是相通、互相借鑒的。”魏奇說,他曾經對一對明崇禎年間的盤子相當感興趣,瓷盤上的國畫很有“八大山人”朱耷的味道。
魏奇說,他退休后,要專心畫畫,拋開一切雜念,一心投入書畫藝術和收藏中。“我一直想在安陽辦一個自己的收藏和國畫展,讓我的書畫技藝再上一個臺階,讓這些藏品被更多人認識。”魏奇說。
魏奇簡介:
魏奇,畫家,鑒定專家,收藏家,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花鳥研究會委員,安陽師范學院特聘教授,豫北書畫院副院長,中華書畫藝術品收藏鑒定評估委員會副會長,央視尋寶走進安陽專家組成員。
作品先后入展國家級、省級書畫大展并多次獲獎。2010年作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電臺、報紙等多家媒體多次采訪。作品被大型團體及專業機構和個人名家收藏。